19日,南线媒体采访团来到临沂书法广场,记者们仔细欣赏王羲之留下的卧碑书法
今天下午,“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南线采访团走进临沂书法广场。在约10万平方米的广场上,雕刻草、篆、隶等各类字体十多万字,且每个字都是书法名家所写。这处文化氛围浓厚的书法广场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书法课堂”。每天,众多临沂市民来到这里,或行走曲径之间,观览铭文碑帖;或挥毫泼墨,现场临摹名家作品。
一踏进书法广场,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书圣”王羲之手持毛笔的雕像。附近有3块硕大的石碑引人瞩目。3块石碑的正面镌刻着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寒食帖》;背面则是王献之的《洛神赋》、智永的《千字文》和赵孟頫的《赤壁赋》。
从王羲之雕像两侧的台阶开始,分别向东排开一长溜的卧碑,集纳了自龙山文化陶文至清代晚期,从仓颉直到赵之谦,共计300多幅历代书法经典作品。碑前竖立着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等10位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半身雕像。卧碑后面的红色钢架两面刻制了近现代200余位书法家和文化名人的手迹。
滔滔奔流的沂河成为书法广场的天然背景,3座小桥连接着河中的岛屿,体现着建造者设计构思的巧妙。书法广场把自然环境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融书法艺术于园林景观之中,让人在观赏美景的同时,又能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
在这里,千百年来形形色色的书法代表作——筋骨遒劲、笔力雄健的楷书,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行书,古拙、端庄的隶书,龙飞凤舞、狂放不羁的草书……一一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看到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浓缩版。
“一有空就带着孩子到这来转转,常摸一摸这石碑上的《兰亭集序》,你的书法也能长进不少。”临沂市民李鑫笑着说。今年67岁的葛存志则每天从广场边的沂河里打一桶水,从自制的大毛笔蘸水,在广场的石板上“挥毫泼墨”,没有围墙的书法广场就是他研习书法的课堂。(记者 尹海洋 李兆辉 庄红)
上一篇:近距离看莫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