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最牛招聘季
699万高校毕业生!2013年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我市今年也有9万余名大学生走向社会。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就业难”越来越困扰高校和大学生,与去年同期相比,岛城各高校的就业率保持持平或略有降低,但人才市场上一大把的工作岗位却少人问津,就业难与招聘难撞在一起,让高校与企业陷入尴尬之中,诸多毕业生淡定的求职态度,更让旁观者疑惑不已。业内人士说,其实哪一年就业都不容易,可这个“难”并不是绝对的没有岗位接收大学生,而是不少大学生挑花了眼,不知不觉就被“剩”下了。
驻青高校毕业生超过八成签约
市人社局副局长刘卫国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我市驻青高校毕业生人数达9万余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巨大。从上半年的分析来看,我市毕业生就业形势逆势上扬。接收高校毕业生37114人,同比增长26.2%,驻青高校毕业生签约率达到85.85%。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527场次,提供岗位23.4万个次。
此外,青岛创业大学本部完成建设,6个高校教学点投入使用,“湛山创意工厂”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新建市级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完成大学生创业培训4661人,610名大学生开始创业。扶持大学生创业者2194人,创业带动就业10583人。完成高校毕业生见习5913人,综合职业能力培训1572人。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在鼓励创业方面,我市建成了青岛创业大学,目前已经完成青岛创业大学本部建设,创业大学注册和本部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山东科技大学等6个高校教学点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网上创业大学平台已完成开发并于5月份试运营,7月份正式运营。5年内将扶持大学生创业者2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
此外,我市还加速推进“湛山创意工厂”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市级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湛山创意工厂”已于5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一批11家企业已入驻,开始正常运营。下一步,我市还将加快推进市级大学生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合作,组建专家指导队伍,目前农业创业孵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等任务已经完成,正积极推进项目遴选和入驻孵化工作。
人才储备引来毕业生
刘卫国副局长介绍,我市今年上半年,首次举办“圆梦青岛五四青年节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400余家单位提供就业及见习岗位1万余个,吸引近2万名毕业生进场求职,收到毕业生求职简历6000余份。上半年,市、区两级共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527场次,提供毕业生就业岗位23.4万个次。
我市今年还推进了“大学生人才储备计划”,出台《关于实施青岛市大学生人才储备计划的通知》,专门成立青岛市大学生人才储备中心,为储备人才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就业(见习)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协助储备人才落实我市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储备人才尽快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
为各类毕业生发放补贴
我市一直严格执行各项补贴扶持政策,落实研究生住房补贴方面,全市3212名研究生享受政策优惠,其中博士161人,硕士3051人,共发放研究生补贴726.5万元。此外,按照每人500元标准为青岛籍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目前已完成人员汇总核对、信息系统开发、操作流程培训等工作,已于7月1日正式开始申领,预计全市有6.2万名毕业生受益。
刘卫国副局长介绍,我市健全大学生就业见习和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体系,顺利推进第二批综合职业能力培训定点机构认定工作,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参评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列山东省候选单位第一位。上半年,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5913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3.91%,累计完成综合职业能力培训1572人。
难·出处 就业难是如何出现的
“对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来说,哪一年都不好找工作,今年之所以‘就业难’被最大限度关注,与客观原因密不可分。”市人社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各部门每年都在千方百计帮大学生找工作,但今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却达到了699万,这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青岛的毕业生人数也达到了9万余人。全国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9万,可反观岗位数量,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的毕业季被称为“最难就业季”。
人数增多、岗位减少,最终作用在人才市场上,必然会让工资降低。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岗位相比于往年,薪酬开始不同程度地降低,应届毕业生应聘文员,待遇从2200元降低到了1800元至2000元,部分销售岗位的底薪也从1700元左右降到了1400元左右。感受到就业难,部分毕业生不得不自降身价。记者在一场招聘会上看到,一名女生为了进一家大型企业,甚至提出降低薪酬来获得入职机会。“只要工作单位好一些,很多大学生都抢着去,工资根本不用考虑,他们知道获得了工作,工资会慢慢涨上去。”天幕城招聘会负责人说,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本来就有相当一部分求职难,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好,让这种现象明显加剧了。 “最难就业”≠“最牛招聘”
找工作难并不意味着招聘企业都能牛起来,记者近期连续参加了三场大学生招聘会,发现在这个“最难就业季”里,绝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情况仍不容乐观,更谈不上“最牛招聘季”,因为持观望态度的大学生太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让不少大学生仍在职场外晃悠。
“都说今年就业最难,这事不能全怪企业,我们提供了岗位,工资属于中位,可毕业生不来。”在一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招聘会上,企业带来了2000余个工作岗位,可达成就业意向的仅有441人,现场签约则只有100余人,如果是一场综合型招聘会,同样数量的岗位,至少能有千余人达成就业意向,至于现场签约数量,并非取决于求职者,而是招聘方说了算。企业的岗位比去年减少了,但数量仍远高于毕业生数量,“岗位有的是,从来没饱和过,市场需求量绝对高于应届毕业生人数,但对接过程出了问题。”青岛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所谓就业难,实际上是就业矛盾的体现。
记者在天幕城采访时,看到一名大学生在多个招聘摊位前逗留,手中的简历却一份也没递出去。记者询问才知道专业不对口,毕业于滨海学院应用电子专业的小高,很想找一份电子企业管理或茶艺方面的工作,可现场没有合适的,“我们班40多人,一半找到工作,基本都是销售,我想找找其它的,所以一直没定下来。”小高说,如果她想干销售工作,随时可以去上班,没找到工作的同学都想再寻找更好的机会。
难·样本1 半年不到企业大变脸
就业难的突变,大约是春节后开始,到四五月份变得越来越明显,今年毕业的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张萧丹经历了这个过程。
“我们宿舍的同学都曾到一家轮胎企业面试,这是一家设在甘肃的新企业,春节前就到我们学校招聘,招走了近20个本科生和研究生。”小张告诉记者,春节前她去这家企业面试,学无机化学专业的她感觉不太懂橡胶,表示专业不对口不想去工作,可面试官十分诚恳地说,专业虽然不对口,但都是材料方向的,去了也可以慢慢学,时间有的是。
到了5月中旬,这家企业的态度发生了很大改变,“我班的两个同学去应聘,刚交上求职简历,对方就说专业不对口,不予考虑。”小张说,同学解释说可以去了慢慢学,但招聘方表示:“企业投资很大,不能等!”这种变化让几名研究生十分无奈,前后几个月,同样的岗位却遭遇不同的情况。“这家企业要求签约10年,我们同学也不太愿意去,只是想去看看这家企业而已,没想到闹成这个样子。”张萧丹说,学院的不少本科生被招走,反而比研究生更容易被接受,这种经历现在说起来还感觉十分好笑。
难·样本2 着急的不少出手的不多
“我们找工作很容易,干销售、做基金都行,可这些工作太累了,想找个办公室的工作,或者性价比高点的活。”山东外贸学院市场营销应届毕业生王晓娜告诉记者,班里的50个同学,有30个签约了,多数是销售,还有做网络基金销售的,专科毕业的小王打算找一份底薪2000元以上的工作,可逛了一圈人才市场,基本工资都在1400元至1800元之间,这让他感觉还不如去干销售,做得好能赚四五千元,“那么多工作,可惜没有适合自己的,都快急死了。”
青岛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陆也在为求职发愁,他抱着20多份简历,站在一家招聘摊位前看岗位信息。“我的专业成绩还行,可因为考研耽误时间了,很多工作工资不到两千,我感觉有点少。”小陆表示,他的几个同学在南方的企业上班,实习期的工资就能拿到近3000元,自己转正了才两千,所以很不甘心,也一直没接受几个单位投出的橄榄枝。
大学生着急,可企业也面临招工难。“其实我们现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缺人,但大学生有业不就,我觉得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一家机械企业负责人表示,一些大学生一来就问能给多少薪酬,什么待遇,其实问这些问题也没什么错,但大学生给自己的“定价”有点高,青岛的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工资标准。
难·数字
我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省人社厅对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显示,我省今年高校毕业生52万人。根据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山东省总体就业率约为30.04%,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4个百分点。公开数据显示,到5月底,共有1.13万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需求总人数21.83万人。从就业特点看,其中制造业需求量下降,服务业等需求量有所增加,制造业企业发布需求共计4.65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86万人,减少比例高达28.56%。同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需求量却比上年同期明显增加。数据显示,销售/公关类职位共发布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需求2.6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0.61万人,房地产/建筑施工类职位的需求人数共1.6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2万人。
从招聘企业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来看,要求最低为专科(高职)的岗位占据企业所提供所有岗位的一半多,总需求量为12.08万人。而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岗位只有0.52万个。到5月底,全省共有14.39万毕业生确定了就业岗位,总体就业率约为30.04%,就业率比4月份增加了19.08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4个百分点。
在目前的高校就业情况中,理工科类专业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较高,从毕业生求职意愿方面看,由于行业收入总体较高的现状,金融行业的各类招考依然备受毕业生青睐。
往年忙毕业今年忙就业
岛城高校也感受到就业难带来的巨大压力,青岛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刘清亮表示,往年的6月初,学生的工作绝大多数都定下了,学校的重点任务是做好学生工作,倡导文明离校,“本来是忙毕业工作的时候,却还在忙着就业工作,否则就业率上不去。”刘老师告诉记者,青岛大学今年约有1万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7500余人,25%的考研率让就业工作轻松了一些,但到了6月初还在忙着联系企业,帮应届毕业生找工作,这是多年未有的事情,“多付出了很多努力,招聘会举办数量多,辅导员、专业老师、校友创办的企业都发动起来,让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刘老师说。
“好的专业不愁就业,比如理工大学的土建类、市政类、建筑类、汽车类和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形势依然很好。”青岛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李俊表示,学校的就业率很稳定,但做的工作更多,甚至老师比学生都要着急,就算就业情况不如土木工程类的文科类,优秀的学生依然不愁就业,考公务员和事业编、进国企和银行,都是很好的出路,但竞争十分激烈。
难·根源 90后很淡定也很挑剔
“学生淡定找前程,雇主尴尬求人才。”来自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感受是:毕业生似乎全然不顾市场的低谷,“从容”和“挑剔”比往年更甚。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商最新调查显示:应届生面试爽约率再创新高,近二成的雇主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面临着超过75%的面试爽约率。
企业将高爽约率归咎于求职者“职位申请太多,答应的面试太多”以及“毕业生比较挑剔”的最多。而受访的应届生也将这两项作为自己“爽约”的主要原因,“企业提供的薪酬比较低”也是他们直接放弃面试机会的原因。
有超过20%的学生承认 “其实工作不难找”,只是自己比较挑剔。而挑剔的背后,是对“上班”缺乏兴趣。受访的学生中竟有超过六成的应届生认为,求职是需要父母帮衬的,如同当年他们的求学和未来的婚姻。
上一篇:崂山路预计9月全线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