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2000年8月2日,58岁的黄仁华和57岁的妻子陈秀珍,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们是青岛第一对同时志愿捐献遗体的夫妻。13年过去了,黄仁华于昨天凌晨1时许因病去世,妻子陈秀珍为了完成老伴心愿,连夜寻找受捐单位。因2000年的捐献协议上只有办公电话,没有受捐单位工作人员的手机号,老人和家人一直忙到今天早上9点,才将遗体送到位于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市红会生命奉献厅。
找受捐单位忙了一宿
昨天上午,黄仁华静静躺在青岛红十字生命奉献厅内,身上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30余名亲戚朋友和黄仁华最后告别。“他是一名老党员,一直在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黄仁华的爱人陈秀珍说,近年来,老伴的身体不太好。几天前,病情突然加重。在黄仁华住院期间,老人还一再念叨着自己捐献遗体的愿望。“凌晨1时左右,老伴走了,为了保证遗体能尽快被合理利用,我们连夜联系红十字会,但是由于红十字会没有值班人员,所以一直没能取得联系。”陈秀珍告诉记者,他们担心捐献遗体晚了,眼角膜等器官都不能用了,所以又联系了卫生局,最后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帮他们联系青医附院,在青医附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解剖实验室高级实验师刘志才,在刘志才的安排下,黄仁华老人的遗体于昨天9时30分被接到了生命奉献厅。“从昨晚到现在,我们都没合过眼,就希望能尽快完成老黄的心愿。”陈秀珍红着眼睛说。
13年前夫妻一起捐遗
2000年8月2日,黄仁华和爱人陈秀珍一起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老两口的行为,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赞成、有反对,后来,全家人都被两名老人的无私精神所感动,支持老两口的决定。
1982年2月,74岁的青岛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授沈福彭先生写下了为祖国的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遗嘱,沈教授的故事感染了许多人,这其中就包括陈秀珍,她也想跟沈教授学习把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用于医疗研究和教学。起初,黄仁华并不同意老伴的决定,后来在陈秀珍不断劝说下,黄仁华不但同意了老伴的决定,还主动要求也捐献遗体。
成为第366例捐献者
市红十字会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张少芹处长介绍说,黄仁华是我市第366例捐献者。市民想捐献遗体,可到各区市红会登记,也可拨打市红会电话8079066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