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引擎
携手追梦,实干圆梦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梦想就是前进的方向
“一心一意扎实干,立足本职多贡献”,“多看多问多干多学,苦练技能,争做岗位能手”,“在安全上做放心人,在班组内做贴心人”……在大港公司机械四队,每位员工将工作目标贴在衣柜门上,以此来激励和提醒自己。
平实的语言,道出的是工人们对“实干圆梦”的朴素理解。
8月3日,青岛港实华公司装卸三队会议室。运行一班的“共享精彩人生,奋斗成就梦想”主题班会气氛热烈,大家发言踊跃。
“进港工作10年,我圆了4个梦。娶了媳妇,买了房子,生了孩子,成了(技术)骨干。”副班长张德宝的发言引起一片掌声,他下一个梦想是两年内转为集团合同制工人,当一个“金蓝领”。
梦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奋斗的目标。梦想不是一成不变,追梦要循序渐进。
“你看,这是我的梦想路线图。”青岛港前港公司流机队装载机车长崔锡洪拿着一张A4纸展示着,上面用表格、图形清晰地列着自己的梦想:今年争取当节能降耗标兵、2年进入青岛市技术比武前三、5年取得本科学历,10年取得研究生学历……目前,青岛港正开展寻标定位、对标定向、达标定量、夺标定期、创标定责的“五标五定”活动,让个人、部门、单位、港口的追梦路线图更加清晰、更加量化。
所有职工向着梦想不断努力,可以汇聚起一个企业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港口每个人都自我超越,整个港口就会实现整体超越。
建港指挥部工程部经理尹洪友,几乎参与了青岛港20多年来所有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成为青岛港几多变迁、飞速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1998年,青岛港建成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20万吨矿石专用码头。2007年,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2008年,一年建成4个负20米、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2010年,仅用363天建成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2011年,178天建成20万吨矿石转水码头……“码头建设速度越来越快,越建越大。始终不变的是‘世界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码头’的豪迈承诺。”尹洪友说。
青岛港人在“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精神激励下,创出了董家口港区边开发建设边生产作业的奇迹。一年时间,堤坝回填车辆所拉的土,从陆上可以连至太平洋;每月挖的泥,有1000万立方米,相当于50艘巨轮的载量。
“从2011年3月28日第一艘船到达董家口,到8月5日这是第203艘。”身为青岛港集团董家口分公司经理的曹方良,对董家口发展的每个数字如数家珍。2011年,从零开始的董家口港区实现吞吐量400万吨,2012年实现3000万吨,截至今年7月,已经达到4200万吨,预计今年全年超过7300万吨,2015年将实现3亿吨!
见证了港口发展壮大的码头工人不会忘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青岛港吞吐量从1978年的2000万吨发展到2001年的1亿吨;2006年达2亿吨;2008年达到3亿吨,2012年达到了4亿吨,居全球第七位。青岛港的集装箱货物从1978年的几十个标准箱,到2012年达到1450万标准箱,居全球第八位。原为北方支线港口的青岛港,已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今年上半年,青岛港吞吐量突破2.3亿吨,集装箱突破800万标准箱,逆势增长夺取上半年“双过半”。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青岛港每一名职工的发展与国家、企业的兴衰息息相关。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将个人梦与中国梦融为一体,这样人生才更精彩,梦想才会实现。”青岛港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郑明辉说。
“再造一个青岛港”,梦不遥远,计日可期。青岛港工人群体的人生之梦也正随之灿烂绽放!
奋斗才能成就梦想(短评)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青岛港工人群体岗位成才、实现自身价值的事迹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奋斗才能成就梦想。
幸福生活等不来,过好日子的梦想只有通过拼搏才能实现。改革开放后,青岛港吞吐量用23年达到1亿吨,仅用5年时间就翻番上了2亿吨;在这样大的基数上,又只用6年,去年再翻番达到4亿吨。他们把个人梦和中国梦融为一体,用实干让人生精彩,用实干去走近梦想。
梦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只有掌握高超的技能、本领才能更好地去追梦、圆梦。青岛港工人立足岗位实际,勇于瞄准世界前沿知识,学业务、长本事、敢创新,平均每17个员工中就有一个“员工品牌”,每13个人就有一项绝活,大批员工岗位成才,在国内外港口业刷新创造了数以百千计的新纪录、新成绩,在创造性工作中实现自由发展,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圆梦要有信念,逐梦贵在坚持。青岛港提倡“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许振超、皮进军等一批“梦想家”把自己的绝活无私传授,带出了“振超团队”、“进军团队”……不断累积正能量,全体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被极大激发,“青岛港奇迹”在一代代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放大效应,离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目标越来越近。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实干托举中国梦,需要我们像青岛港工人这样,付出艰辛努力,付出创造性劳动,需要13亿个“微梦想”精彩叠加。(记者 宋学春 田丰)
上一篇:青岛港职工与企业同命运、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