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老师兼任三门课
7.6平方公里的灵山岛上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去年的校舍改造把3个学校建到了一个大院里。操场面向大海。走进教学楼,走廊里只能听见海风呼啸。副校长苗宗军说,现在中学8年级有4个学生,9年级有7个学生,共11个,正好老师也是11个。 8年级的学生里有一个跟妈妈到岛外读书了,但学籍还在灵山岛中学。
在8年级教室里,只有一排3个座位,刘真走下讲台,站在胡飞龙的课桌前面对着学生讲解着知识点。胡飞龙托着腮听着。 “我都习惯了。”下了课,胡飞龙挠着头告诉记者,这个星期上的课都是“一对一”。
下午第3节课是体育课,胡飞龙在操场上等来了刘真。因为老师少,岛上的老师一般能一人兼三门课,苗宗军除了化学上不了,其他的都能讲,刘真上的是物理、化学、体育。“站队!稍息!立正! ”这节课教排球,传球的时候也只能老师传学生,学生传老师。
淡水一上午接不了一桶
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济宁的刘真报考了青岛开发区教师。 25岁的姑娘对青岛有着美好的想象,“青岛有栈桥,有大海,知道我被分到灵山岛中学,我还告诉爸爸妈妈我以后天天都能看海了,说等我安定下来就叫他们来旅游。 ”
心理有点落差,但刘真还是调整好心态上岗了。到学校分到办公桌,刘真勤快地拿抹布蘸水把桌子擦得锃亮,又去洗拖把,把教师办公室里里外外擦了一遍。 “等我忙活完了,别的老师下课进来了,一个女老师‘啊’了一声,我还以为她要夸我,没想到是批评我浪费水。 ”刘真这才知道,岛上淡水有限,全凭着打井取水,到了干旱季节打不出水,大家只能将就着一盆水用好几遍。9月正是缺水的季节,把水龙头拧开到最大,一上午都接不了一桶水。老师们攒下来准备烧开之后喝的水被刘真全洗了抹布。
“一对一”备课也不马虎
来学校5天,岛上的艰苦对刘真来说,还多是听来的故事。灵山岛上往返的船一天两班,遇到风浪和雾天停航,冬天,船期减少为一周两次。有的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花钱租小渔船冒险上岛。
给学生上完课,刘真坐下来批改作业、备课。 “教一个学生,备课的环节也不能马虎。 ”岛上上网要用拨号的方式,电视没有有线信号。老师的宿舍安排在老校区平房里。刚来第一天,刘真就受到了海岛蚊子的热情问候。在刘真的屋前,老师们种了小白草和芋头,要是船一周不能靠岸,种的菜可预防断粮。
刘真不通风的宿舍里挂着蚊帐,一个从老家邮寄来的编织袋放在墙角,里面是妈妈寄来的棉被。 “我没跟家里说岛上的生活条件,怕他们心疼。 ”
副校长21年坚守海岛
灵山岛中学的副校长苗宗军就是岛上学校培养出来的。 43岁的他还担任学校初三毕业班的英语、地理、体育教学。“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父母都没有文化,从小我就知道读书很重要。”1992年师范毕业后,他回到了故乡。 21年,苗宗军从当初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成了现在已添了些许白发的中年人,他曾有过很多次出岛的机会,但他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都选择了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