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劲松一路200号的河马石农贸市场,有一家特别的面条摊:10平方米的摊位,没有老板也没有人看店,一个玻璃糖罐子当钱箱,面条放在冰箱里保鲜,顾客买面条往糖罐里投5元钱,从冰箱里取一包面,全程全靠自觉。半年时间这里一天卖面条50多包,钱一分都不少。
摊主夫妇忙着赶早夜市无奈想出卖面条新模式
在河马石农贸市场,做生意的摊主们都知道这家自助面条摊。这个摊位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店里晾晒架上挂满金灿灿的面条,4张桌子凑成了一个简易的台子,上面放着用胶带固定的投币罐,旁边一张告示板上写着:顾客您好,金丝玉米面条请自助购买!每包5元,面条在冰箱内取!在一旁靠墙的冰箱内,整齐摆放着45包用塑料袋包装好的面条。昨天,记者到这家无人看管的小店采访时,碰巧遇上老板娘金阳。 “我对象赶夜市摆摊卖面,那边货不多了,我回来拿点儿。”金阳告诉记者,这个自助面条摊一天能卖50包面条,全部都是顾客自己投币,自己取面。
金阳一家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蒙古族。这个独特的销售模式,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一种无奈。今年6月,来青岛的金阳和丈夫决定靠在老家常吃的玉米面条创业,两人花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台加工机、一台冰箱柜和一张桌子,便开始营业了。金阳负责做面条,丈夫负责看摊位,但一开始这种特别的面条未被市场认可,销量不理想。无奈,夫妻俩便带着面条赶早市和夜市。每天一大早,夫妻俩分头赶海泊河、错埠岭、夹岭沟等早市;下午2点半以后夫妻俩继续赶浮山后二小区、伊春路等地的夜市。这样一来,在河马石租的面条摊就没有人看管了,金阳这才想出了自助投币的办法。她还在桌子上放了几张名片,回头客可以打电话预定。让金阳没想到的是,这种“懒人”做法反而让生意慢慢好起来了。说起自创的自助式面条销售模式,金阳说:自己已经在青岛生活满两年了,这里治安好、人实诚,自己并不担心拿了货不付钱。
卖面条攒学费供女儿读书只遇到一次顾客投了假币
金阳一家来青岛,是因为她的女儿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海洋大学。 “我们都很喜欢大海,为了女儿我们要努力在青岛扎下根。 ”金阳在老家一直没有工作,丈夫在当地农科院工作,来青岛之前买断了工龄。除了生活,夫妇二人还要给女儿攒学费。来到青岛的头两年,夫妻俩在酒店和超市打工,后来才决定自主创业。金阳告诉记者,卖面条的钱基本够房租和一家三口的生活费,女儿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留在青岛工作。
记者在采访时,家住劲松一路的市民周爱华来店里买了两包面条。周爱华说,自己是店里的老顾客了,但连续买了2个月,昨天是头一次见到老板,刚开始就觉得这家店很有意思。 “自助投币的收钱方式也是老板对顾客的信任,这位内蒙古老板很有想法,人也很大方。 ”周爱华说。
在金阳的印象中,只在刚刚实行自助投币时,遇到过一次不守信用的顾客,往投币罐里放了一张假币拿走了两包面条。之后金阳每次收摊时清点冰箱里的面条包数,卖掉的部分都能和钱罐里的钱对应上。 “我们全家来青岛,青岛人没让我们失望。”47岁的金阳用浓重的内蒙古口音告诉记者,有时候赶完夜市太晚,市场也快关门了,根本顾不上再去摊位上收钱就直接回家做饭了,哪怕一天在市场不露面也没关系,第二天再去钱罐里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开业货架都是邻居送的回老家带特产表达感谢
和其他面条摊相比,金阳的摊位摆设非常简单,没有围挡、玻璃窗和吊灯,只用4张桌子把店面围起来,这其中3张桌子都是邻居们送的。 “刚开张没生意的时候,都是周围的邻居们来捧的场,现在对门的面包店老板已经是我家的忠实粉丝了,经常过来买面条吃。 ”金阳告诉记者,摊位开张时正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没想到青岛比呼和浩特潮湿多了,面条晾三个小时根本不会干,放不过一天就坏了,再加上机器买出了问题,一下子就赔了2000多块钱,也就抽不出闲钱来打理店面了。这时邻居们就把店里闲置的货架和桌子拿出来帮忙,还会帮忙看店。每次金阳和丈夫赶完夜市来不及回市场时,只要给邻居鱼虫店的刘老板打个电话,她就会帮忙打扫好摊位,把冰箱和灯关好后再离开。
最近刚刚从呼和浩特探亲回来的金阳,也忘不了给邻居们送点土特产。内蒙古臊子羊肉、奶片、牛肉干周围的邻居们都尝遍了。在家里做好内蒙古小吃油面后,金阳都会装到保温饭盒里,从浮山后一小区坐车带到河马石农贸市场,让邻居们尝一尝。 “这也就是青岛人说的 ‘两好轧一好’,邻居们对我们好,我们都记着呢。 ”金阳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