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红岛海蛎子上岸八成肥 十元四斤春节更肥(图)

来源:大众网-- 2014-01-06 17:38:29 字号:TT

    冬春季节是吃海蛎子的好时候,个大肉肥的海蛎子,吃起来那叫一个鲜。本地人更爱本地味儿,红岛海蛎子作为本地特色海鲜备受城阳市民的欢迎。记者1月2日来到红岛西大洋码头时,出海打海蛎子的船陆续到岸了,不过由于不少海蛎子肥度还不够,出海的渔船少,使得今年的码头比去年同期明显“清闲”了不少。据有经验的渔民介绍,今年海蛎子比去年肥得晚,水温高、放苗多或为主因,但现在上了岸的海蛎子大都能达到七八成肥,春节时能吃到更肥的红岛海蛎子。

    批发商 上岸海蛎子大都七八成肥

    又是一年吃海蛎子的好时候,红岛海蛎子作为本地的特色海鲜备受市民喜爱。1月2日上午 11时许,记者来到红岛西大洋码头,看到出海打海蛎子的船陆续到岸了,批发商们老早就把货车开到了岸边,等待装货。“ 来了,来了……”一位批发商兴奋地吆喝道,记者看到一艘满载海蛎子的船到了岸,提前预定海蛎子的批发商已经迫不及待了。

    “今年我们批发一斤的毛货大约五六毛钱,拉回家后再进行人工挑拣,去掉空壳、杂物,一斤净货我们再往外批发是一块二三,市场价一般卖十元四斤的较多。”做了六七年海蛎子生意的批发商赵坤说道,今年海蛎子毛货的批发价比去年同期高了一点,但总体来说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海蛎子的市场价还有十元两斤和十元三斤的,个头大,肥度高的价格自然能贵些。市场上还有一些来自乳山、龙口等地的海蛎子,肥度也比较高,价格比本地海蛎子能稍贵一些。”

    记者在码头上看到,与去年同期相比,码头上今年要“清闲”得多,出海打海蛎子的船明显少了很多。据批发商介绍,每年海蛎子出滩前,海蛎子养殖户都会看自家滩里海蛎子的肥度,如果达不到一定肥度,就会继续放滩里养着,直到达到一定肥度才能出滩。而目前很多滩里的海蛎子肥度达不到,所以出海的船自然就少了,但到岸的海蛎子基本都达到了七八成肥。“这些出滩的海蛎子基本都是养了两年时间,遇上一年海蛎子肥、行情好的时候,当年放苗的海蛎子当年就出滩卖了。”一位海蛎子养殖户说道。

    渔民 今年海蛎子比去年肥得晚

    据有经验的渔民介绍,今年海蛎子比去年肥得晚,再过段时间,大约春节时市民就能吃到更肥的红岛海蛎子了。海蛎子养殖户赵先生称,海蛎子喜冷,冬春季节通常是海蛎子最肥的时候,一般五一前后海蛎子生子后,肉就开始瘦了,吃起来口感发酸。

    “一般天越冷,水温越低的时候,海蛎子相对会肥一些,现在的气温和水温与去年同期相比感觉要高一些,海蛎子自然就会瘦一些。”赵先生分析道,“再就是2013年养殖户放海蛎子苗比较多,每个海蛎子吃到的微生物肯定就少了,这可能也是导致有些滩里海蛎子肥度达不到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很多养殖户认为养海蛎子比养蛤蜊投资少,且收入多,所以就大量放海蛎子苗,有的养殖户2013年放的海蛎子苗比2012年时多了两三倍。去年同期海蛎子基本能达到八九成肥,估计过段时间,海蛎子还能再肥一些。

    支招 生海蛎子肉颜色能看肥度

    海蛎子的肥度、口感都是市民所关心的,在很多本地人眼里,红岛海蛎子吃起来又鲜又香,是冬天一道美味的下酒菜,可如何辨别海蛎子的肥瘦,有经验的渔民教给了记者一个简单的方法。

    “一般海蛎子出滩前,养殖户都得上锅蒸几个海蛎子看看肥瘦,肥度达到了才能出滩,将海蛎子蒸至八九成熟时最好。但是市民到市场上买的基本是生海蛎子,只有把海蛎子壳撬开才能看肥瘦。”一位有经验的渔民说道。说话间,这位渔民随手撬开一个海蛎子,“通常刚撬开的海蛎子,肉看上去都比较肥,但是一蒸熟,有的海蛎子就瘦了。买之前关键要看生海蛎子肉的肚子部位。海蛎子肉的肚子颜色发白,证明海蛎子比较肥,如果颜色看上去发青,证明瘦一些。”

    链接

    退潮后附近居民忙挖野生海蛎子

    红岛当地的野生海蛎子个头较小,但吃头却更鲜香。由于野生海蛎子长在礁石上,量比较少,市面上的价格也比近海底播的海蛎子稍贵一点。记者1月2日在西大洋码头发现,不少附近的居民都在退潮后挖长在礁石上的野生海蛎子。他们用工具将长在礁石上的野生海蛎子撬下来,装进网兜里,涨潮的时候就往岸上走,到有水的地方将海蛎子冲洗一下,然后带回家。

    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挖野生海蛎子的人都是供自家吃,有些五六十岁的人在家闲不住也出来赶海挖海蛎子,满载而归时满脸喜悦。“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出来还能弄个酒肴。今天挖了五六十斤海蛎子,能吃好多顿,吃不了可以把海蛎子蒸熟后将肉剥出来,放到冰箱里,每次可以拿出一些拌葱吃,还能蘸料吃,很多人都好这口。”65岁的刘大妈高兴地说道。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