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两小伙被困雪龙号 青岛专家团驰援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2014-01-07 13:25:39 字号:TT

    

    >>>>>> 高清:雪龙号被困南极 科考队员船上生活悠闲

     昨日,在营救了“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52名乘客之后,“雪龙”号又遭遇了较强气旋,被困在了南纬66度39分、东经144度25分的密集浮冰区。“雪龙”号的突然被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究竟“雪龙”号能否顺利脱困?目前陷入浮冰的遭遇是否如外界说的那样安全无虞?对下一步的科考计划有没有影响?昨日,记者带着一系列疑问来到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采访了四位曾有过南极科考经历的科学家,对此他们进行了深入解答。

    两名青岛小伙首次登船

    目前被困于“雪龙”号上的科学家中有两位来自青岛的科研人员,他们分别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的二年级研究生马龙和物理海洋研究室的郭延良。据了解,马龙主要负责走航地磁观测,郭延良则主要负责走航水文和气象观测。“雪龙”号被困的消息一经传出,就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其中包括被困科研人员的家人、老师和同事。

    作为马龙的老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室副主任郑彦鹏表示,“‘雪龙’号被困,虽然难免会担心,但马龙能够有机会去南极参与科考,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郑彦鹏也给了担心的市民一颗“定心丸”,“虽然被浮冰困住是比较麻烦,这也是南极科考以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但总体来说比较安全,大家不用担心。”

    据悉,被困人员都是通过卫星通话或者电子邮件与外界联系,但花费较高,为了使船上两名没有南极科考经验的年轻人更有信心,郑彦鹏特意为马龙单独配备了一台卫星电话,如果在科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是遇到紧急情况,马龙可以主动联系青岛的同事。

    融冰初期提升“安全系数”

    而目前“雪龙”号上的另一名青岛科研人员郭延良昨日也给他身在青岛的同事发来了电子邮件。“船上一切正常,这两天是出去的好时候,前天晚上的时候船试着动了动,从轨迹图上来看,船向左移动了一点,正在试着摆脱船头的冰山,今天会根据情况继续试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乐观。”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也让他身在青岛的同事稍稍松了一口气。“‘雪龙’号被困的区域海冰密集度突然增加了50%,所以气旋如果把浮冰吹开,‘雪龙’号就有机会脱困。”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高立宝告诉记者。

    曾有过3次南极科考经历、1次北极科考经历,同时也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参与南北极科考次数最多的女性的葛人峰告诉记者,“以前也出现过类似被困的情况,‘雪龙’号在破冰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冲不动的时候,那时候就会向后倒,然后再充足马力向前冲,会感到很大的声音和强烈的撞击感。”物理海洋研究室工程师王海员告诉记者,“以前遇到的大多是‘移动困难’,比如长达160多米的‘雪龙’号如果需要改变航向,仅掉头的过程就长达30多个小时。”

    预计明年4月返回上海

    记者了解到,出发至今的“雪龙”号只进行了一小部分的科学考察,真正的科考其实还没有开始。“原本定于1月23日启程前往法国法兰克福,然后去阿根廷与补给的‘雪龙’号会合,如果这两天‘雪龙号’成功脱困,则有可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不然就要往后推迟。”作为将要启程的科研人员之一,王海员告诉记者,他正在与郭延良讨论脱困后的科考计划,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准备。此次大约有9名青岛的科研人员将随队出发,预计将于明年4月结束南极科考返回上海。

    同时他也表示,“雪龙”号的暂时受困也为南极科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会耽误不少进程。如果运气好的话,“雪龙”号将借助天气和海冰的变化过程打开一扇窗口,而如果自救没有成功的话,将求助美国“北极星”号破冰船脱困。(记者 李倚慰)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