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小时轨道交通圈
规划建立与市域城镇化空间布局协调,布局合理,结构完善、海陆空一体、地上地下有机结合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系统。到2020年,实现轨道交通基本覆盖县级市和重点组团,高快速公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51公里/百平方公里。青岛中心城区至周边县级市、重点组团1小时可达,建制镇2小时通达。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
A 规划建设新陇海线
完善胶济铁路、胶济客专、青荣城际铁路、胶新铁路、蓝烟铁路、胶黄铁路,加快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海青铁路、青太客运专线和晋中南部铁路连接线工程,规划建设青岛至兰考的新陇海线。至2020年,铁路网总里程达到830公里以上,形成以青岛为中心、辐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全国的铁路交通网。
B 港口吞吐量达5亿吨
加快建设董家口港区,优化完善前湾港区、黄岛港区,调整提升老港区功能,永续利用、保护和控制好港口岸线资源,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至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00万标准箱。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至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7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5万吨。在完善青岛北站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红岛高铁站、西海岸综合交通枢纽、胶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积极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集疏运系统。
C 铁路实施客货分离
规划构建“双快、一慢”的交通骨架,建立以高快速路、铁路为主的生产性交通体系,疏解货运交通,连接空港和中铁集运中心等货运枢纽;建立快速大运量轨道交通和绿道慢行系统为主的生活性交通体系,快慢结合,为市民提供便利的交通出行方式。强化交通设施质的提升,推动交通结构的转型。在区域层面,抓住青连铁路、青荣城际等铁路建设带来的客货分离时机,建立更为高效的铁路系统,在全市基础设施一体化、东西两翼通道不断加强的机遇下,通过市域快轨、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引领,带动大青岛都市区格局的形成。
D 建跨区域公交快线网
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方式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为补充的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至2020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达到50%。
中心城区与次中心城区之间以市域轨道为主,以快速公交为补充,覆盖大中客运交通走廊,形成公交骨干网络。中心城区构建三城三网、网间互联的市区轨道交通网络,规划10条市区轨道线,线网总长度354公里。依托快速路、主干路等高等级道路,规划16条公交快线,建立跨区域的公交快线网络。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东岸城区重点加强浮山后、崂山中心区、李沧东部等地区的公交线网建设,北岸城区结合新城建设,道路与公交线路同步建设,西岸城区在优化公交线网的基础上,加强与东岸城区的公交联系,及时开辟中德生态园等地区的公交线路。
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立体车库,新建大中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
青岛市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系统类别 交通设施构成
交通运输通道
客运专线
济青高铁、胶济客运专线、青太客运专线、青荣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胶济铁路、海青铁路、蓝烟铁路、胶新铁路、晋中南部铁路 连接线、胶黄铁路、青连铁路
市域轨道
环湾线、莱西线、蓝色硅谷线、胶济线、平度线、胶新线、西海岸线
高速公路
沈海高速、青新高速、青兰高速、青银高速、青威高速、潍莱高速、青龙高速、青威高速市区段、胶平高速、中心城区外环线
交通枢纽
客运枢纽
铁路青岛北站综合客运枢纽、铁路青岛站、铁路西海岸站黄河西路客运枢纽、西海岸综合客运枢纽、青岛长途汽车总站、 青岛汽车东站、唐岛湾公路客运站、汽车北站、平度联通汽车站、即墨即运总站、铁路红岛站港口 前湾港、黄岛港、老港、四方港、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
机场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
基本公共服务
形成医疗“一刻钟服务圈”
A 城乡供水一体化
对全市水资源进行统一优化配置,积极推进引黄、引江水配套工程、北墅—产芝水库联合调水工程,加强淡化海水、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与供水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区域统筹供水,提升城镇供水能力和供水品质,实现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100%,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因地制宜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B 再生水回用率达40%
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再生水回用率达到40%以上;次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左右,重点小城镇达80%左右。
在全市范围扩展天然气应用领域,提高天然气整体利用规模。实施多气源并举的发展战略,形成以中石化管输天然气、中石油管输天然气、中石化LNG“三气源”为主,中海油渤海天然气等气源为补充的天然气供应格局。建设以胶州为核心节点、连接各次中心城市、覆盖全市重点组团的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居民用户管道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0%;全部重点中心镇、大部分一般镇具备管道天然气接入条件。积极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多元化的城镇燃气供应模式。
C 中心城区供热率85%
2020年中心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5%,四市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70%。根据小城镇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小型集中供热热源,广泛采用节能、绿色、环保的地源热泵、沼气以及生物质型煤锅炉等新能源、新技术,增加集中供热覆盖范围,2020年小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50%。
D 城乡幼儿园标准化
根据城镇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建立全市优秀干部和教师向县域学校的流动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型农村社区分布,设立农村教师津贴。完善城乡统一的中小学 (幼儿园)公用经费增长机制,实行城乡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统一编制标准。
E 医疗“一刻钟服务圈”
建立国家及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一刻钟服务圈”和“一小时三级医院网”,到2020年,全市每千人口病床数达到6张左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核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功能组团每3-10万人口设置一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镇配建一所镇卫生院,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小城市试点镇和重点中心镇卫生院建设。
F 养老床位每千人40张
到2020年城乡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乡镇,60%以上农村建立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记者 王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