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3年多的建设,青岛金融业已然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昨日,青岛市金融办发布了上半年我市金融业运行情况,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保险业规模和增速位列计划单列市第2位,资本市场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到41家。
银行贷款余额完成全年目标
根据发布,今年上半年,我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930.1亿元,同比增长5.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000.6亿元,同比增长10.7%,比年初增加1049.0亿元,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目标。
近年来,岛城银行业围绕“三中心一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助力供给侧改革,持续加大对重点项目、民生领域及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多个“过千亿”的背后,是青岛银行业紧跟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步伐,切实发挥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倍增式增长的动力,来自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截至2016年末,青岛银行业机构新增贷款1392.62亿元,增量创近五年新高,同比增长12.0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2个百分点。此外,我市各项存款余额达13510.55亿元,比年初增加1293.1亿元,同比增长10.58%,近三年以来首次回升至10%以上,其中,单位存款快速增长,是拉动存款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单位存款全年新增1037.59亿元,占全部存款增量的80.24%,是同期储蓄存款增速的2.3倍。如今,青岛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流“洼地”。
保险业半年保费收入242亿
我市保险业在今年上半年也录得相当傲人的成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242.0亿元,同比增长26.7%,规模和增速均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居第2位。
在亮丽的成绩单背后是青岛保险业的跨步前行:风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保险财富管理功能更加突出、行业社会贡献日益提高,如今青岛以保险创新为切入点,把保险业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大局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近年来,我市保险业积极承接国家创新试点政策,坚持行业改革创新方向不动摇,用改革红利释放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勇当行业改革创新排头兵。比如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改革试点仅一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降价保单占比达84%,车均保费下降9%,在全国首批六个试点地区中最高,改革真正惠及了广大保险消费者。另外,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商业健康险税优惠试点城市。通过个人所得税优惠鼓励居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扩大健康医疗消费,带动全市健康产业发展。第三,推动设立胶州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这是全省首个县域保险试验区。在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支农惠农等方面先行先试,在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小额人身保险、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等领域已经形成了非常有代表性的“胶州模式”。
资本市场实现“加速跑”
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再度实现“加速跑”。新增上市公司3家,总数达到41家,发行股票43只,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28家,境外上市公司13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12家,总数达到111家;新增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64家,总数达到613家。
据了解,梯次推进成为我市企业上市的一大特色,除41家已上市企业外,目前我市还有英派斯、青岛农商行、青岛银行等7家企业先后上报中国证监会首发申请材料,12家企业在青岛证监局辅导备案。全市重点拟上市企业超过100家,拟上市资源储备规模超过200家。
作为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按照“政府监管、券商主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紧紧围绕助力中小企业,不断丰富完善市场功能,打造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整体发展平稳向好。目前,7家挂牌企业实现新三板转板挂牌,累计为挂牌企业实现融资52亿元。
地方金融组织健康发展
此外,地方金融组织也在健康发展,全市49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贷款余额76.2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93%。 42家融资担保公司实现在保余额120.0亿元,其中融资担保余额68.0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担保余额占85.7%。取得业务许可的31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实现投资余额22.3亿元;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1家,已于5月26日开业。而不良贷款的情况也日趋向好,全市银行不良贷款扭转了前5个月连续“双升”态势,余额较上月减少10.1亿元,不良率较上月降低0.11个百分点。(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