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故事·V你点赞】35个孩子的父亲节

2019-06-16 21:05 作者:崔文静 孙志文 荆潇坤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往期回顾】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崔文静 图/孙志文 视频/孙志文 荆潇坤)

“谢谢许爸爸,你教会了我很多。

我知道你的愿望是有一所大房子,能招很多的小朋友。

等我以后挣了钱,要帮你建更好的大房子,比现在这个大十倍的大房子。

你现在有了面包房,还不够大,我要帮你开个更大的,让很多人买蛋糕。

祝许爸爸长命百岁,父亲节开开心心。”

这是同行之家16岁男孩吕怡品给许明哲校长的信。

类似的信,许明哲今天收到了很多。孩子们和他围坐一圈,借着父亲节,说着埋藏心底的悄悄话。最后一个孩子读完,教室里响起《父亲》的旋律。三十多个孩子同唱,多数不在调上,词也不准。

但这群智力不健全的孩子,已不知练了多少次。

自己写的信,今早,他们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背过的却只有两个。许明哲眼里,泪光点点。

尽管唱歌有些跑调,舞跳得不太合拍,但孩子们敢于展示。

孩子们治愈了他童年的创伤

许明哲是朝鲜族人,妻子崔伊娜韩国人,他在美国做了6年辅导班老师,外加内向,不善言辞。

他说:孩子们很温暖的,跟他们一起,幸福。

记者: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许明哲:他们的进步,治愈了我童年的阴影。

母亲是孤儿。

父亲是酒鬼。清醒时,接济别人大米到自家没得吃。几乎日日醉酒,醉后打人,许明哲不敢回家,常躲到牛棚、玉米棚里睡;没地方写作业,爸爸又打老师,同学在教室里上课,他在外面罚站。

村里、学校里,他抬不起头。自卑,孤僻,怨恨。

直到读大学,陌生的环境,没人了解过去,他开始用好成绩、帮助同学证明自己。

后来,他考取了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

终于活出了另一个自己。可惜,襁褓中的女儿被医生下了“死亡令”。他发誓:若女儿好起来,毕生帮助特殊孩子。

奇迹发生了。

他兑现了诺言。

2010年来到青岛,开办了同行之家特殊儿童照料中心,接收因条件所限进不了公办特校,又上不起收费私立特校的孩子。孩子们到他这,只需交每月500元的住宿费,吃穿用学全包。

“听有的孩子说话,我感觉他也有个酒鬼父亲。”许明哲本能地更疼这孩子。

爱是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这爱,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更是主动地付出。

学会走路,不尿裤子,会说简单的词,多认识几个字,哭得少了笑得多了……看到这些患有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症、语言障碍等疾病的孩子,一天天快乐进步,许明哲童年心里留下的伤疤,愈合了。

“蛋糕卖到世界各地,我们就有大房子”

三天前,许明哲收到了孩子送的三幅画:

——一幅写着“许爸崔妈烘焙坊”,画两人做糕点;

——一幅画着大巴、火车和青岛站,寓意糕点卖到世界各地;

——一幅是所大房子,等糕点卖好了,能有更大的家。

孩子们记得的事或许不多,但大人无意间说起的许校长的愿望,却埋在了心底。

去年采访时,孩子们正嬉笑着聊天,一个女孩突然提起房子,孩子们一个个落了泪。

如今,房子依然刻在他们心里,却不再哽咽了。他们,和许校长一样,看到了希望。

半年前的三个心愿——长期支教的艺术老师,做糕点的设备,能收更多孩子的大校舍,已实现了两个。

每周四、周五,合唱、武术老师义务上课;

山大、海大的学生轮流陪孩子下棋,画画,玩游戏,基本周周去;

捐物的爱心人士更是不断,记者采访时一上午去了两拨。

烘焙坊设备证件齐全,只差售卖。

许明哲想把同行之家糕点做成品牌,做好了可申请大些的场地,发展成辅助性就业中心,给成年的孩子一份工作。同时,积累资金,实现大房子的梦。

现在,酸奶、橙子、紫薯、红茶、巧克力……各种口味的糕点已基本成熟,但许明哲还不满意,他每天研究近10小时,想做出精品。

许明哲:希望大家来买糕点,但不要因为同情,不要献爱心,而是真的喜欢。

“许爸爸比亲爸还亲”

“许爸爸,没有你,我不能学到这么多东西。我学会了架子鼓、箱鼓、非洲鼓和象棋;还会跟你一起修桌椅。”

“我特别喜欢这儿,许爸爸,这里有好多玩具、好吃的零食,可以和小朋友画画,还有好多衣服,还有你给我们做的面包、蛋糕。”

“许爸爸,你一定要在这儿快快乐乐地生活,谢谢你陪我长大,我要永远永远照顾你。”

……

孩子们称他许爸爸,很少叫校长、老师。

记者:为什么叫许爸爸,像亲爸爸一样亲吗?

孩子:比亲爸爸还要亲呢。

许明哲摆摆手:不是爸爸,我们是大人和小人的关系。我做得远远不足。

他的偶像是特雷莎修女,为穷人奉献一生。

特雷莎说: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把你我做好的,给予这个世界)。

这,也是许明哲的信条。

孩子们有很多感谢的话想对许明哲讲,但表达能力有限,只好写成信,读出来。

有的孩子识字很少,信是在老师帮助下写的。尽管练过多次,还是没能说出,急得闪泪花。许明哲拿过信:“没事儿,我看一样的。”

孩子们多数家庭贫困,有些父母残疾。每年,许明哲都会带他们出去玩两次。去年去了海边,今年准备去山大。

刚刚得知许明哲要来青岛开同行之家时,妻子崔伊娜是反对的。她和正在美国上中学的女儿,都不会汉语。可真正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她像丈夫一样,享受和孩子们一起的时光。

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她像妈妈一样呵护着35个孩子。一位年轻女老师说,刚来同行之家时,有天午饭点找崔伊娜,刚好看到她给一大男孩洗脚,男孩胖胖的脚丫里灰像锈住了一样,味道很大,差点吐了。崔伊娜却微笑着,边洗边跟孩子聊天。

同行之家月均开销3万,加上员工工资、房租、两次校舍装修,8年多来夫妻俩花了约380万。这些钱,除少量社会捐助外,基本靠美国时的存款和妻子在韩国的农场租金。等把糕点做出点名气,可以填补开支。

阳阳的衣服上写着flying。孩子们是羽翼受伤的天使,许明哲和崔伊娜愿做他们的翅膀,带着特殊孩子逆风飞翔。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