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铁军也要有柔情!”听局长揭秘,200万市场主体背后那些事……

2022-05-27 00:4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作为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刚刚发布的青岛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的消息引发关注、提振信心。在它们背后,有一个庞大的贴身服务“团队”。

5月26日,青岛市委网信办举办2022年第一期“局长与大V”茶座活动,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善武率领“团队”各处室的负责人,与十余位媒体界的大V们面对面畅聊200万市场主体背后的那些事。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200万市场主体,承载的是青岛一座城市的产业、就业、民生,他们意味着强劲的经济发展动能,将支撑起更大的城市能级。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面临较大困难,青岛的200万市场主体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一头是城市的期许,是“市之大计”,一头是200万市场主体的“生存大计”,作为与市场主体联系最紧密、最广泛的政府部门,市场监管局找准定位、抓好关键穴位,事关重大。

茶座活动中,高善武把市场监管部门比作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院”,生动诠释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定位;反复输出服务理念,明确传递出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型执法的工作思路。

“‘铁军’也要有柔情。”正如高善武所言,市场监管部门是一个科学、精准、有效监管市场的“铁军”,更是一个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市场主体的“团队”,为青岛市场主体不断裂变、高质量成长保驾护航。

01

他们是谁

“大家觉得市场监管部门是干什么的?”一开场,高善武就抛出一个看似简单却让在座大V很难精准回答出来的问题。

5月2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截至5月23日,青岛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达到200.1万户,迎来历史性的时刻。会上,高善武介绍了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举措。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市场监管的工作重点就是“管”,就是“罚”,好比“猫鼠关系”。而通过此次交流,颠覆了大V们的既有认知。

“我们不只是市场主体的监管部门,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服务部门。”高善武表示,无论是初衷还是结果,市场监管部门的存在都是为了让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础是法律法规。任何要重复发生的事情,都要有规范,因为规范才能发展,而立法的初衷就是保安全、促发展。

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目的是市场健康有序。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监管,帮助市场主体的产品和服务符合标准,通过执法为市场主体“修枝剪叶”,通过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认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是一个成立不过3年多的新部门,由原市食药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知识产权局、物价监督检查局5支队伍组成,下辖156个基层市场监管所,承担着市场监管领域600多部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贯彻落实工作,几乎涵盖全市场领域,贯穿市场经济全链条。

业务覆盖面广,系统纷繁,内容庞杂,但在高善武看来,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牛鼻子”就是服务。

他把整个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形象的比喻成为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医生”,各项业务都是把脉开方的“门诊”,所属检验检测机构就是企业的“CT室”,通过“手术刀”式执法,“小切口”“大疗效”,服务和促进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高善武明确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是一个服务单位。尤其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疫情和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市场监管部门更要积极转变执法理念,把服务挺在监管之前。

目前青岛市场主体超过200万,这是就业和税收的载体,是“市之大计”。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市场主体生存艰难、增长幅度放慢。

为了把服务落到实处,今年以来,针对复工复产,市场监管局推出了抗疫情促发展“暖企行动”20条措施;联合开展“我与青年企业家共成长”等系列活动,推出17项举措服务青年企业家创业发展;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资促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制定了十五条具体措施,助力外资企业纾困发展。

这些措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为稳住市场主体、进而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02

局长眼中的“柔情”

确立了初心使命,就有了发力方向。在“服务”的理念下,市场监管局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改革。

今天座谈的主题是“推进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型执法是今天的亮点,也是青岛市场监管的创新打法。

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是一个“大执法”的概念,涵盖审批许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检验检测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全环节服务,包含标准、计量、质量、知识产权、信用、公平竞争、认证认可、打假维权等全职能全领域服务。

目前,推行服务型执法已列入市委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不仅是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的一项工作,而且也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服务型执法对青岛经济发展、市场主体队伍建设意义重大。”高善武表示,推行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的本质,就是要把促进企业发展、服务发展大局落实到每一个执法环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何实现服务型执法?高善武总结了三点:既要有严厉的手段,也要有包容的柔情,更要有服务的“硬核”措施。

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危害公共利益、挑战道德底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将果断“亮剑”,重拳出击,毫不手软。这是严厉的手段。

“罚死一个企业容易,救活一个企业很难,但对城市来说,挽救一个企业,让它走上正轨,远比消灭一个企业有价值。”

高善武眼中的“柔情”,就是针对首次违法、危害较轻、非主观故意、积极整改的企业,做到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主观上属于无心之失,客观上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过免罚”;对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善用执法“手术刀”,采取责令改正、提醒告诫等柔性监管措施。

这意味着,市场监管部门以对企业损害最小的方式实现监管,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同时通过“用心、用情、用力”抓服务,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在工作中,创新采取十二条工作措施,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执行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的原则。

在事前,把预防违法行为发生、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作为执法的首要任务,强化市场主体违法风险防控意识,指导在前、服务在前、警示在前。

在事中,通过行政指导、行政建议等柔性方式,指导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实现行政指导与严格监管相得益彰,避免机械教条式、简单化“一罚了之”。

在事后,建立事后执法回访制度,做好执法后半篇文章,针对违法行为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加强帮扶指导,把行政执法与跟踪服务有机统一起来。

03

“12345”工作法

当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青岛培育壮大高质量市场主体的重要机遇。

青岛该如何抓住这一重要机遇,有所作为?

“青岛目前的市场环境比较优秀,但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和战略安排下,必须向更高的目标发起进攻,对标深圳、上海,让市场环境更优,市场发展更规范有序。”高善武认为,和前排城市相比,青岛的市场环境还存在区域壁垒、门槛,“说明我们对市场主体提供的服务还不够优,还有提升空间。”

高善武表示,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监管、更加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循环畅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青岛一直在积极锻长板、补短板。

2021年,青岛市场监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成功经验,如成功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40项,创历年之最。全市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国内有效注册商标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在全国营商环境指标测评中,青岛市“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指标位列全国标杆城市……

当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00万大关之后,青岛市场监管部门的底气更足,证明“服务”的路子是对的,也坚定了2022年的工作思路。

青岛市场监管部门围绕青岛中心工作,明确了“12345”的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

坚持“一项统领”:党建统领;突出监管和服务“两大职能”:精准有效科学抓监管,用心用情用力抓服务;推进“三大战略”:质量强市、“标准化+”和知识产权强市战略;优化“四个环境”:营商环境、消费环境、竞争环境和法治环境;严守“五大安全”:防疫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

其中,推进服务型执法是工作思路的核心,任务举措的“牛鼻子”,是青岛抓住机遇的重要抓手,全面体现了培育壮大高质量市场主体的要求,是“12345”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落实落地的最好手段。

在推进措施上,“两大职能”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形成全链条服务。在主要目标上,通过服务型执法,打造“四个环境”。在重点任务上,通过实施“三大战略”,拉升服务高线,通过加强“五大安全”,守牢安全底线。

在青岛,市场监管新理念开辟新路径、打开新空间,一个良性的监管与被监管、服务与被服务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一场新的双向奔赴已然起步,正在迸发出助推城市前行的不竭力量。

作者|长亭 策划|沈默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