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山东、青岛携手“进位”!这个多年形成的格局正在被打破

2022-06-15 05:4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改变,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

这两天,国家和地方陆续发布5月份外贸数据,总体走势是企稳,增速回升,传递出经济复苏积极信号。

从全国看,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同比、环比分别增长9.6%和9.2%,提速势头明显。

从全省看,今年前5个月,山东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在前6大主要外贸省市(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中,山东省进出口增速列第3,出口增速列第1,进口增速列第4。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2999.5亿元,排名上升至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28.0%。

这是山东外贸首次从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也意味着,延续了多年的外贸六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从全市看,今年前5个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339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居深圳、宁波、广州、厦门之后,列第5位,比前4个月提升一个位次。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排在首位的就是需求收缩,稳住外贸、扩展外部需求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中之重。

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地区,外贸发达是山东、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是山东、青岛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底气所在。

省市携手“进位”,山东、青岛外贸发展打开新局面,在全国开放发展大局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将为面向未来赢得主动。

01

经济大省,外贸“归位”

山东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外向型经济发达是特色和优势。但一直以来,山东外贸在全国外贸格局中的位置还不够靠前,分量还不够重,与经济体量在全国的地位还不相称。

东部沿海省份是开放前沿,是外贸重镇,也是经济发达地区。外贸十强省市一度有九个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是开放大省,外贸发达。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突破8万亿元,达8.27万亿元,连续36年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省是第二大经济省份,也是第二大外贸省份。2021年江苏外贸进出口突破5万亿,达52130.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3.3%,规模连续19年居全国第二位。

“中国经济第一城”上海,长期位列第三大外贸省份。2021年,上海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达4.06万亿元。

浙江省外贸长期位列第五位,2021年实现历史性的进位: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元,首次位居全国第三,超越了北京和上海。按照GDP支出法计算,货物贸易净出口占浙江GDP的25.6%,也就是说超1/4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出口的直接拉动。

山东历来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但近十年间,山东进出口总额始终排在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之后,位列全国第六,与GDP在全国第三位的排名不太相称。

外贸竞争力不强,说到底是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不强。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青睐,拿下更多订单,“山东制造”需要转型升级,需要动能转换。

从2018年起,山东踏上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之旅,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旧动能转换战役打响。经过四年多努力,这场战役实现强势突破,战果丰硕,其势已成:落后动能加速淘汰,传统动能提档升级,新动能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更加巩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强势归来的“山东制造”为山东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年前的2012年,山东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的24.96%、44.81%、78.67%、56.27%、60.21%;

十年后的2021年,这一比重变为35.44%、56.21%、70.73%、72.16%、96.27%。

山东追赶势头迅猛,不断缩小着与领先者之间的距离。今年5月份,山东成功超越北京和上海,跃居全国第4位,创造了历史。

只要持之以恒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山东制造”竞争优势,山东外贸就能稳住当前有利局面,进而实现争先进位,为全省“走在前、开新局”创造新可能。 

02

反复争夺,青岛险胜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过多年努力,青岛构建起了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的国民经济体系。

2021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额为8498.4亿元;外贸依存度首次超过60%,达到60.12%,远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其中,青岛出口依存度达35%,远高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

再来看一个数据。2021年,青岛外贸出口额4921亿元,一年间海外市场购买了4921亿元的青岛商品。这一规模与5975亿元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接近。也就是说,青岛制造在海外开拓了一个与本土规模接近的市场。

由此可见,外贸对青岛产业发展、企业生存、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全省看,青岛历来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其中,外贸占全省的比重常年维持在30%左右,扮演着关键角色。

这些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梯次推进,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逐步显现,一批外贸城市崛起,对东部地区传统外贸强市形成冲击。青岛外贸强市的地位也受到挑战。

十年前的2012年,青岛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十位、副省级城市第五位。当时的成都、重庆排在15位开外。可到了2020年,成都、重庆双双超越青岛,青岛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排名下降至第12位、在副省级城市的排名下降至第六位。

青岛暗暗发力。2021年,青岛外贸实现了32.4%的罕见增速,总额达到8498.4亿元。一年时间,完成从6000亿元到8000亿元的跃迁,在青岛外贸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年跨越两个千亿元台阶的突破,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同时,也完成了对成都的反超,在副省级城市的排名重回第五位。

“排位赛”继续升级。今年以来,成都再发力。一季度,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25.7亿元,同比增长22.2%。同期,青岛外贸进出口总值1958.6亿元,同比增长9.6%。成都凭借高增速,再次反超青岛。

6月14日,成都海关发布最新数据,今年前5个月,成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5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

前一天,青岛海关发布数据,今年前5个月,青岛市外贸进出口339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青岛以35.4亿元的优势又反超了回来。

青岛与成都,一个是东部沿海开放城市,一个是西部重镇,各具特色优势,在外贸排位赛中的竞争还将延续。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谁进谁退,关键看谁更努力。 

03

牢牢稳住,托起“大盘”

外贸的竞争本质上是产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要赢得订单、占领市场,关键靠有开拓精神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产品。

青岛要想在海外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国内排位赛中占得先机,关键是要在增强青岛制造竞争力上再下功夫。

近年来,青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动能转换,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实体经济的根基更加稳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迅速起势,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引领型大项目落地建设,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居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

2月18日,中欧班列(齐鲁号)“中国青岛—德国曼海姆”双向对开首班班列自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发出。陈星华/摄

一大批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加快崛起。截至5月23日,青岛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5位。五年间,高新技术企业达5554家,增长3.1倍;上市公司数量翻了一番,总数达72家,直接融资规模增长4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5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9家。

当前,青岛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全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面向未来,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突出新兴产业引领、“两业”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为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坚强支撑。

沿着这一路径,青岛外贸稳健发展就有了坚实根基和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外贸运行有着鲜明的特点,必须遵循其规律。

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青岛四项工作因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享受相应激励支持措施。其中就包括“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

形势在变化,技术在迭代,外贸必须相时而动,创新发展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

青岛聚焦改革创新,系统谋划贸易创新发展举措,拓市场、稳订单、扩进口多角度施策,贸易主体、方式、渠道、品类、业态、模式实现多领域突破,创新发展成效明显。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迅猛增长。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倍。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加快推进,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注册主体突破900家,累计出口超过200亿元。西海岸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明显,货物贸易进口额占全市比重52.7%,同比增长45.7%。

此外,政策创新、制度创新,为稳外贸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今年5月份,青岛海关、济南海关结合山东外贸发展实际,联合推出的19条措施之一。便利的通关举措保障了国内外市场有序畅通疏通,为青岛稳外贸带来了看得见的红利。外贸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稳住外贸,关乎大局。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外贸发展仍面临疫情、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汇率波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外贸保稳提质仍需进一步化解压力、稳定预期。

青岛在稳外贸上,采取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认可和激励。要进一步发挥好自身特色优势,用好政策工具,努力保主体、保订单、保市场、保信心、保履约,牢牢稳住外贸,为稳住经济大盘夯实根基,为青岛争先进位提供助力。

(作者 观象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