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第一高楼”里“抢”人才!首场大学生招聘会人气“高”,超半数岗位月薪1万+

2023-02-04 06:26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情况一头牵着千家万户,一头牵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继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后,今年又是高校毕业生超千万的就业年。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今年,青岛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3.69万人。

人勤春来早,招才引智忙。当前,部分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2023届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求职阶段。新春伊始,全国各地招聘活动火热展开、政策支持持续发力、各类企业争先恐后……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作为今年面向高校毕业生的首场专场招聘会,2月3日上午,“贺新春·聚英才”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启动仪式在“青岛第一高楼”海天中心拉开帷幕。

“青岛第一高楼”依然被节日的氛围点缀着,窗外,冬末春初的浮山湾碧波涌动、帆影点点,稀稀疏疏的海鸥在一簇簇、一阵阵游客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春天的复苏;窗内,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前来应聘的高校毕业生络绎不绝,让招聘会久违的“烟火气”再次回归。本次招聘会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组织320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提供优质岗位7000余个,吸引了近5000名高校毕业生前来应聘。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加速恢复,招聘者与求职者抢抓市场复苏机遇,人力资源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一系列线下招聘活动的“重启”,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是实现就业的主要平台渠道,对于用人单位是一场期盼已久的“甘霖雨露”,对于这座城市则是增强经济活力、吸引青年人才的“先手棋”。

01

月薪最高2万+,7000余岗位“虚位以待”

得知青岛要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来自齐齐哈尔大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届研究生王林燕提前一天就从老家德州赶到了青岛。

“来之前,我通过人社部门发布的微信已经初步了解了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和岗位,提前锁定了几家企业的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岗。”因为做好了充足准备,王林燕不到一小时就找到了提前锁定的意向岗位,与招聘专员沟通交流后,投递了简历。“去年因为疫情参加了很多线上招聘,不过感觉还是线下招聘的效率更高,对企业和岗位的了解也更直观精准。”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高校举办大规模线下招聘会频次减少,毕业生对线上招聘平台展示的企业及岗位缺乏直观了解,也缺少与HR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签约成功率较低,求职观望期延长。如今线下招聘的“重启”,为企业用人和毕业生求职搭建了桥梁。

“贺新春·聚英才”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有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等320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提供优质岗位7000余个,涉及制造业、新能源、金融、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本科人才仍是本次招聘岗位需求的主力军,达到5070人,约占总招聘人数的78%;博士需求223人,硕士需求390人,合计占比约9%。

本场招聘会发布的岗位平均月薪范围在7000-10000元之间。月薪2万元以上的岗位需求有132个,主要分布在芯片、激光、算法、机械、医疗、生物等领域的高级研发方向;月薪1万-2万元的岗位有3640个,主要分布在机械电气、化学材料、生物医药、IT等领域的研发、设计类方向。

“对高校毕业生而言,今年的就业形势依旧挺严峻的。”乾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招聘专员吴先生告诉记者,公司去年通过秋招已经招揽了一大批毕业生,其中软件开发工程师等专业性较强的岗位招的都是硕士,目前仅剩二成岗位还在招人。“工程师的薪资待遇高,条件要求也高,如果是本科生来应聘,即使专业符合,也只能试试销售类岗位了。”吴先生说。

青岛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届本科生隋同学感受到了这种就业的压力。“我们专业有一半的同学目前拿到了offer,我前期考研失利了,现在再找工作,感觉可选择性的岗位少了,条件要求也更高了。”

为提升招聘效率,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本次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同步直播,启动仪式及直播带岗共受到6万多人在线关注。招聘会现场还设置了政策咨询窗口和职业指导专区,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活动现场,同步启动了青岛市第九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我市职业指导专家颁发聘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就”。

02

规模再破千万,各地“出招”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走高,就业压力加大。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再创新高,同比增加82万人。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或增长放缓,企业面临产品需求萎缩等问题,导致招聘岗位减少,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从高校就业情况来看,“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

春节过后,各地都迎来了企业用人、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旺季。从中央到地方,各地纷纷拿出真金白银、硬招实招,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七部门联合开展促就业“国聘行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稳岗促就业示范带动作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面向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集中发布优质就业岗位。

山东省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专项活动的通知》,确定2023年在全省统筹开展15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持续开展专项招聘活动保持市场招聘热度,通过举办“国聘行动”“特聘行动”等校园招聘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融入市场。

江苏、福建、湖南等地也纷纷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青岛自然也不甘人后。早在春节前,青岛就开始为新一年招才引智谋篇布局——

“青有独钟的岛城,诚意满怀盼雁归,唯才是举的青岛,不负韶华不负卿。”春节前夕,市人社部门通过青岛人才网、青岛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向青岛生源大学生发放了《致青岛籍学子的一封信》,让青岛学子感受到了浓浓暖意和满满诚意。

利用寒假假期青岛学子回家过年的黄金期,1月17日,青岛启动了2023年“青雁归巢”青岛学子寒假行活动,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现场发布97家重点单位3800余个人才岗位和73家研究生实习基地、323家企业的1.3万个实习需求,为有意来青就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多样化的对接需求。

春节过后,青岛又为高校毕业生送上了丰富的“春节招聘礼包”:“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集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劳动者就业创业,预计全市及各区(市)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00余场次,全力推动供需双方高效对接;举办2023年青岛春季高校毕业生首场大型招聘会,汇聚300余家国有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一批优质企业岗位,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搭建平台,送上贴心细致的就业政策解读。

03

拓渠道、优服务,青岛力促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为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年以来,青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出台新一轮促进就业新政,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5条新政,出台一次性吸纳就业、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去年全年累计引进集聚各类青年人才超过13万人。鼓励2.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落实就业补贴7749万元。

为持续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来青就业创业,去年以来,青岛实施活动引才,开展“招才引智名校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各类招才引智活动200余场,累计发布人才需求岗位21.8万个。实施云上引才,搭建“惠业丰才”直播间,推出“云端直播会”“职等你来”“云聘马拉松”等引才直播节目百余期。

为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缓就业、慢就业等现象,青岛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加强就业见习岗位对接,优化就业见习服务保障,促进更多青年群体进行岗位锻炼、提升就业技能,构建就业缓冲区。去年以来,全市新增认定就业见习基地310家,发布就业见习岗位1.76万个,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5751人,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政策265万元。

创业是更高层次、更具拉动力的就业。青岛深入实施“创在青岛”创业能力提升五大攻坚行动,推进创业总部建设,密集举办创业沙龙、产业对接等活动130余场,承办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立昂晶电磷化铟衬底”和“职多多”两个项目分别斩获主体赛制造业组一等奖和劳务品牌赛二等奖;高质量举办国际菁英创业创新大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赛事活动,聚焦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持续跟踪辅导项目落地。去年全年,政策性扶持创业3.37万人,创业带动就业6.98万人,扶持大学生创业7259人,政策性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6594人。

“今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进一步强化服务举措,完善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集聚更多青年人才来青就业创业。”据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青岛还将开展“就在青岛·职引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以全市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服务对象,举办系统招聘等服务活动,推进就业人才政策、岗位、服务进校园。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募集发布就业见习岗位1万个以上,组织青年群体参加就业见习,进行岗位锻炼,提升就业能力。开展“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引才活动,聚焦重点单位、重点高校,面向国内知名高校和省内重点高校开展引才活动,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青就业创业。强化就业创业政策支持,鼓励到小微企业就业和参加新形态灵活就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创新创业,全年引领大学生创业不少于3000人。

当代中国青年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应该“人岗相适”,更要有进一步成长成才、发光发热的舞台。实现城市与人才的“两情相悦”“双向奔赴”,通过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吸引青年人才看过来、留下来,才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源源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新活力。

作者|刘佳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