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事关千家万户!青岛2024年15件市办实事“温暖出炉”

2024-01-31 23:54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有诺必践民生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1月3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市办实事项目——2024年,市政府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将重点办好15件实事,涵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居住、交通、文体、安全等基本民生领域。

制图 郑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从1983年起,青岛每年筛选确定一批市办实事,目前已累计实施452件、1000余项。

一年接着一年干!随着这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一大批民生工程得以实施,一系列惠民措施得到落实,诸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治理。市办实事也由此成为青岛惠民生、解民忧的重要载体,成为做得实、叫得响、过得硬的民生服务品牌。

人民城市为人民。梳理今年的市办实事项目,依然紧扣城市发展和群众关切,目的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01

聚焦关键小事,解决急难愁盼

群众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今年发布的市办实事项目,依然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滚动实施一批广受市民认可的延续性项目。

老旧小区改造、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提升医保保障水平等近年来群众认可度高、获得感强的项目,继续纳入市办实事;

群众关心关切的停车场建设、未贯通道路打通、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项目也被纳入市办实事;

此外,加大关注“一老一小”、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群体,谋划老年人助餐扩面增效、“托幼一体化”、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项目;

……

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青岛持续“加码加力”。如,今年的市办实事依然将就业放在第一位,提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扶持创业3万人,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65万个”的目标,通过优化稳就业政策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举措,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

教育问题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今年市办实事明确“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0所,推动续建完工40所;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并首次把建设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列入市办实事;提出推动“托幼一体化”,今年全市新增托位6000个以上。这些举措将有效提高办学、办园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医疗保障关系千家万户。近几年的市办实事项目中,医疗保障领域的内容每年都会被纳入。今年青岛市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职工门诊统筹保障水平等继续纳入市办实事,对家庭医生签约率、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等细化目标任务,此举将惠及全市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三高一慢”高危人群及患者等。

02

提升生活品质,共享发展成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时代发展进步,城市日新月异,人民群众期待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有序的城市管理、更智慧的城市建设。

今年实事项目筛选中,市政府办公厅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为市民提供更加现代、更加宜居的城市服务,将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开展“公园+”活动、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站、园艺体验公园建设等项目纳入市办实事,努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以“完成650个既有住宅小区电梯、地下车库公共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纳入市办实事为例,2022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建筑物电梯、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2023年12月,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到2025年实现70%以上住宅小区的移动网络信号覆盖和应用体验提升。青岛把这项工作列入市办实事,恰逢其时。

当前,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在青岛持续推进。市办实事聚焦这项工作着墨颇多:启动3处园艺体验公园建设;建成口袋公园100个;实施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100处。

不仅如此,为更好放大公园服务功能,开拓公园功能边际,市办实事还明确: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10处,新建国民体质监测站10处,更新健身步道设施200处;开展“公园+”文体科教活动100场以上、乡村体育活动100场以上。

市办实事关注城市,同时也关注农村——

改造农村薄弱幼儿园50所;

改造农村供水主管网70公里,改造100个村庄的村内供水管网;完成26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

建设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800个以上,实现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节点建设全覆盖……

聚焦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市办实事将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农村供水改造和污水治理、丰富城乡群众体育活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等项目纳入,同时加大“三农”项目在整个实事项目中的比重,力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更多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03

打造民生服务品牌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每年精心筛选发布的市办实事项目,都是市委市政府向全体市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做好2024年市办实事项目征集办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府办公厅就先后通过互联网、座谈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等方式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意见建议,最终确定了这15件市办实事。

在项目论证过程中,还梳理出其他备选事项,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项目、妇女“两癌”筛查、建设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以及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实施步骤也均已明确,但考虑到有些项目已实施多年,或者作为部门日常工作推进也成熟可行,市政府办公厅最终将这些备选事项纳入各相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推进实施,让各类民生实事内容更丰富,覆盖更广泛。

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市办实事项目发布是起点,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才是最终目标。

要保证项目质量。在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各项任务安排和时间节点要求进行办理,通过开展“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活动,广泛邀请社会各界现场监督评议,强化工作统筹,凝聚工作合力,真正做到有诺必践、高质高效。

要健全长效机制。民生工作涉及面广,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要以市办实事为抓手,强化工作连续性,对就业、教育、医疗等事关基本民生的项目连年纳入其中,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需求出发,向人民满意使劲,把更多的资金、更好的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办好15件市办实事,民生幸福必将更加可感可及。

作者|刘萍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