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后,青岛的交通枢纽地位再获国家认可。
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组织的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竞争性评审中,青岛市成功入选,有望获得中央财政最高10亿元的补助资金。
这份国家级支持来之不易,对青岛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正处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期的青岛来说,入选这一国家级名单,必然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不管是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或是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还是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这份“大礼包”来得正是时候。
01
含金量高、竞争激烈
货运是综合物流服务的核心环节,就拿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网上购物来说,一件商品多快能送到买家手上,背后就离不开强有力的货运服务体系。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仅从“枢纽”二字,就可以看出这个定位的重要程度。
青岛港外贸航线密度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
对一座城市来说,能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既是自身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体现,也会形成资金流、信息流、商贸流等多方面集聚效应,对城市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202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城市(含城市群中的城市)。
在实施期内,入选城市将获得国家“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根据财政部相关规定,支持金额最高可达10亿元。
级别高、“含金量足”,自然竞争也更激烈。2022年和2023年,国内分别有15个城市和10个城市入选。在2024年竞争性评审中,共有12个城市或城市组合入选,除了青岛外,还有大连和沈阳;上海和苏州-无锡-南通;南昌-九江;深圳和珠海、赣州;南宁;海口和三亚。
02
青岛的优势何在?
说起运输方式,海运、空运和陆运等为人们所熟知。一座称得上综合货运枢纽的城市,不能只依靠一种运输方式“单打独斗”,而是要让多种交通方式互联互通,实现多式联运,这样才能实现效率最高、效益最优。
这一点,青岛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中门户枢纽功能凸显。
先说海运。青岛港航线密集,居北方城市之首。多式联运领跑全国,2023年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220万标箱,连续九年全国第一,目前已成为沿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动力源和便捷出海口。
再说空运。青岛拥有山东省首座4F级机场。截至2023年底,青岛机场累计开通18条货运航线,搭建了多条空中转航线。凭借齐全的口岸功能、便捷的航线网络和高效的通关环境,青岛加速迈进北方航空物流转运中心。
以铁路和公路为支撑,青岛陆运规模也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底,青岛常态化开行21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23个国家、54个城市。今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区TIR跨境运输发运量居省内第一、全国第二,占全国三成。
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装卸业务繁忙
随着“枢纽+通道+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构建,青岛枢纽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2023年,青岛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形成临空经济示范区、董家口经济示范区、即墨国际陆港、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五大枢纽经济区。
03
聚力实现三个“重点突破”
综合实力强、产业基础好、开放优势足、门户地位重……凭借着这些“加分项”,青岛在此次竞争性评审中胜出,进入了全国“第一梯队”。
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青岛还有不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空间。比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统筹协同发展还需加强,物流与产业融合程度不够深入,综合货运枢纽空间分布、功能结构与产业的适配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如何破解这些瓶颈,借着此次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新任务,青岛已经将重点突破的发力点,聚焦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推动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让货物“运得出”。
围绕现在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线路设施的短板,青岛将强化技术装备和信息化赋能,加快铁水、陆空、公铁多种联运方式发展,在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展。
其次是推动规则标准及服务软联通,让货运“运得快”。
根据青岛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定位,青岛将重点贯通面向上合国家的陆路运输大动脉。同时拓展通达沿黄城市和边疆地区的境内运输通道。还要进一步完善国际航空网络,支持机场货运保障设施设备升级等项目建设,加快国际枢纽空港集群智能管理物流系统、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建设。
胶东机场内,一架货机整装待发
最后是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将青岛打造成国内城市间合作共赢的“样板”,特别是创新多(双)边运输合作机制。
青岛将依托上合示范区国际合作平台,深化与其他城市间的国际货运联系,开发新线路、创造新模式,依托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进一步解决供应链、产业链痛点堵点,促进上合组织国家间投资、经贸等领域交流合作走深走实。
对青岛来说,跻身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只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如何让国家的支持触达更广范围,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不断降低,持续畅通经济运行的“经脉”,才是青岛最大的“红利”。
(记者 周建亮 制作 宋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