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调查称山东考生上北大机会是北京考生的1/46

来源:光明网-- 2013-07-20 15:37:10 字号:TT

    盛宴旁的看客

    与区位优劣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呈现负相关的关系,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地区,考生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相对更少,而这些地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学生,更成为高等教育中的弱势群体。

    早在本轮教改启动之初,前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就在2009年初的一篇署名文章里,提到了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问题。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生源大学生减少很明显,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近一半。而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2006年1月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新教改以来,上述前一个问题有所好转,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60%-70%――或许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在发展中国家属于最好水平。

    但是对于后一个问题,情况却在进一步恶化,农村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相对下降了。诚然农村生源的绝对数量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下降,但这尚不足以解释重点大学里农村生源的减少。

    就欠发达地区农村自身的状况而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情况特别严重,在追逐升学率过程中形成的“超级中学”,几乎垄断了地区的重点大学升学机会。比如西部某省,五所超级中学几乎垄断了清华、北大两校在该省的全部招生名额。

    而教育改革也往往使农村的学生进一步处于劣势。“我们的学生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只局限在学校里、课堂上,根本没有条件去开阔眼界,怎么和发达地区的学生比拼素质教育?”四川省某中等城市下辖的一所农村中学校长对记者说。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客观效果也是农村学生的机会相对减少,因为在知识面和视野上,农村学生普遍处于劣势;就算是考试大纲范围内的试题考查,农村学生由于平时所享有的师资和受到的训练稍逊一筹,在竞争中也难以占优。

    甚至是增加考生命中机会的平行志愿填报改革,无形中也会使欠发达地区农村学生机会减少。前述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农村的孩子本来就没有把握报考最顶尖的大学,一般会把本科线以上的第二批次重点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平行志愿的实行,使得这些大学能够招录到考分相当高的考生,他们对农村考生形成了非常强烈的竞争,后者通过拉开档次填写志愿、从而被相对较好的第二梯队大学录取的希望变得渺茫。

    面对这种局面,政府不断出手,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扶持的力度。2012年起,教育部规定“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年度计划总增量中安排1万名左右本科招生计划,面向国务院确定的21个省(区、市)的680个贫困县实行定向招生。

    今年上述专项计划的覆盖区域又有所扩大,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832个县,划拨的招生计划数也从1万名增加到3万名。

    “我们留给这个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已从30个增加到了50个”,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源告诉本报。

    求解教育公平

    7月18日,刘源在招生现场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称,当天南京大学在西藏地区某贫困县招录了一名定向生,其高考分数仅为358分,只比当地少数民族考生一本分数线340分略高,而该校在西藏地区按照普通高考程序招录的考生,平均分数比定向生高近200分。这其中的公平又该如何衡量?

    不仅如此,按照南京大学历年的经验,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较弱、高中阶段课程的差异等原因,入学后往往跟不上教学进度,需要加班加点辅导。这显然和985高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冲突。

    对于重点大学招生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一位长期研究教育改革的学者也持有异见。“重点大学当然要择优录取,不看分数看什么?”他认为,从这个角度上说,意在公平的倾斜政策恰恰违反了公平的原则。

    这位不愿具名的学者认为,教育公平应该主要体现在义务教育学段,而不是具有典型“私人品”特征的高等教育学段;而让招生计划数只占全国总数8%的985和211高校来体现教育公平,这一政策要求值得商榷。

    包括他在内,多位教育界人士认为,要实现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可及性的公平,关键在于此前的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环节,而不是高校招生环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占有政府经费分配比重越大,则经费分配越趋于公平,也有利于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相关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都非常大。1995-2002年,东部3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与西部5省区(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3.23倍扩大到了3.85倍,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从2.65倍扩大到了3.39倍。

    城乡之间以2002年为例: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为5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其中的23%。

    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造成了办学条件的失衡,继而会导致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等软资源的失衡。

    “985高校可以考虑涨学费”,上述学者说,不加区别地投入公共财政,效果并不好,对于准公共品和私人品的教育需求,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予以满足,从而省出来的那部分公共财政,就可以用于向相对贫困的地区和人群倾斜。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