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问题
“要么乱说,要么不说”
唐小涛监测网络舆情后,会出具一份报告,报告中有处理方案的建议。“我们基本不插手舆情处理,怎么处理由客户自行决定。”
唐小涛发现,舆情师的建议通常不被重视。很多政府机构也没有学会正确处置舆情。
今年出现H7N9禽流感疫情。唐小涛他们发现,网上的跟帖发帖显示出舆情苗头,“到了预警阶段。”他们上报后,省领导认为这种舆情再发展下去,影响不好,就决定媒体以后尽量淡化处理。
唐小涛认为,应该让公众更具有知情权,才会避免恐慌,而不是去压制舆情。
唐小涛说,很多政府机构要么是面对舆情时“乱说、瞎说”,最后又被网友质疑,闹得舆情越来越大;要么是一言不发,全部拒绝回应。
例如去年“袁厉害事件”,唐小涛说,面对记者采访,很多官员不知道怎么应对,一些官员出来,说的话也不像正规回应。
何杉是天津的一名网络舆情分析师。他说,前年抢盐事件的舆情处理就是一大失误。“老百姓对此讨论过多,导致传播量极大。应该提前预警,提前通过自己的官方账号阐明立场,避免危机出现。”
有政府宣传部门负责监测舆情的官员告诉记者,他们也只是整理舆情报告,对舆情处置没有建议权,他们有时也认为领导的处置方法不好。
业内还有一些声称可以全网消除负面舆情的非专业舆情分析师。这些公司声称可以全网24小时监控负面信息,然后第一时间删除。
但是,网络信息传播非常复杂,往往删除一个帖子,还有其他很多网站转载,删不胜删。同时,发帖者看到有人删帖,还会不断再发,删帖花费了巨资,但是效果甚微。
业内人士称,以往网络公关公司打着舆情处置的旗号,引导客户删帖。9月9日,两高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收费删帖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网上删帖需要冒越来越大的风险。
正确对策
“遇问题,不回避”
“我们要做的绝不是给客户删帖。”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在谈到行业困境时说,舆情师应该要正确地去引导舆论。
据一家以新闻门户网站为依托的舆情分析公司透露,与他们合作的不乏中央部委,前段时间,网上曝出某部下属单位一把手,带妻子公款出国旅游。面对这个舆情,他们出具一份详细的处置方案,建议,迅速公布真相,并责令该“一把手”辞职,以化解该部的负面形象。随后,遵照他们的建议,这则消息很快被平息。
河南某县网络中心闫明也赞同这种做法。
他认为处置舆情的原则是,不隐瞒不回避不袒护,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
当地曾发生民警打人事件,他们将舆情上报给领导,当时事件在网上已经被炒得很热。
县领导连续做出四个处理方案。第一天发出回应称,县里对涉事民警进行停职调查,然后又发出四篇新闻通稿,最后一篇是最终的处分结果,经查证属实,将涉事民警开除。
网络上的负面声音马上平息了。
“即便网上的舆情有了不良影响,产生轰动效应,只要地方不袒护,大家就不会再恶炒”。这位网络中心主任说。
对于网上的不实信息,当地的处理办法就是及时反馈。
前段时间,有人网上反映违规建房,占地140亩,并给乡党委书记送了几十万元。但是经过调查并不属实,只是占地400平方米。
这个舆情出来后,他们的处置办法就是,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到现场把图片全都拍照下来,把基本情况、处理通知书、违建查处通知全都照齐,拍成照片后传给网友,马上明白了事情真相。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认为,各级政府的宣传部门是最需要舆情分析培训,“政府要管互联网,首先必须懂互联网”。
新华网每月也会举行一次政企网络舆情培训班,主要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的高管。段赛民说,“这是一个不断提高、普及的过程。”(记者涂重航 实习生 徐欧露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