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高考体育加分丑闻不断 被指沦为干部子弟特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10-27 15:40:06 字号:TT

  应试教育和体教分离巨网不破,减项、降分难除病灶——

  体育高考加分雾霾为何难散尽

  近日,包括北京大学等各大有资格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纷纷发布了2014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新一轮体育特长生进入高校的竞争即将开始。但就在本月中旬,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第11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作报告时透露,2012年四川大学拟录取的几名高水平运动员被发现其一级运动员证书作假,取消其录取资格。

  在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时,难免有人愿意铤而走险,但由于各高校把关日益严格,且“高水平运动员”需要为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服务,因此“投机取巧”的成功率并不高。但对于仅把体育特长当作加分筹码、鲜有专业竞技任务的另一群“体育特长生”而言,“体育尖子生”的头衔既成为他们在高考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优势,又成为让他们近年来被“造假”、“替考”等丑闻缠身的名号。

  2010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5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对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能加分的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最多只有10项,由8个全国统一规定认定项目和两个各省(区、市)自选项目组成。而调整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即即将开始高考报名的2014年高中应届毕业生。

  体育加分改革是形势所迫

  2009年底和2010年初,上海和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接连出现因要“骗取高考加分”而集体作弊的丑闻,在2009年,还有媒体报道,浙江省绍兴一中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请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是当地各级领导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师子弟。一时间,“体育高考加分沦为某些人手中特权”等说法甚嚣尘上。

  “近年来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为获取加分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教育部学生司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了《通知》出台的原因,并强调了其中关于2014年考生将面临的变化:对于仍保留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的省(区、市),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测试项目限定在中学普及程度高、锻炼效果好的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等8项。各有关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还可根据本地中学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在上述运动项目之外增加一般不超过两个强身健体项目,报教育部备案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教育部学生司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调整后,有24个省份保留体育特长生加分,但将对申请体育特长生加分的考生组织统一测试,统测项目限定最多“8+2”项。其中,11个省份不再自定运动项目。通过规范清理,由省统测的运动项目由原70项调减至16项。

  此前,四川省的体育加分项目为27项,“27项是一个高峰,所以要马上刹车,否则还会有一些小项加进来。” 四川省考试院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个数字是多年累积下来的,四川最早加分的体育项目也就几个,但随着学生加分需求的提高,慢慢地就变成那么多了。”他同时表示,体育加分项目众多并非“四川特色”,“全国都这样”。

  除了将加分项目限为8项,广东省还将加分分值从20分降到本科加5分、专科加10分。其中,备受争议的定向运动就在取消之列,因此,2013年是定向运动高考加分的“末班车”,也是最容易上演“最后疯狂”的时刻。

  今年4月,广东省2013年普通高考体育尖子初审名单公布,其中部分通过定向运动获得20分高考加分资格的考生受到质疑。有网友爆料称,来自中山市第一中学的42名考生中,有37名不具备体育尖子报考资格,他们的加分存在异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并于4月18日公布了调查结果:18名考生参赛情况不符合体育尖子报考条件的有关要求,已被取消加分资格。中山市教育局在初步调查中也发现,在这18名考生中,还有2名考生在香港参赛时由教练找人替考。

  “高考加分中通常体育加分问题较为突出。”广东省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通过多年的工作发现,体育加分的“猫儿腻”主要存在3类情况:申请加分的“体育尖子”存在证书造假的现象;体育竞赛组织不规范,“很多比赛乱发证书给我们的审查带来干扰”;竞赛的应试色彩和功利性突出。“以前主要看二级运动员证和比赛级别。”一名教育部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通知》出台前,加分项目多由各地方自己制定,教育部负责审核,但“管理中才发现现实很混乱,不得不加强监管了”。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