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高考体育加分丑闻不断 被指沦为干部子弟特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10-27 15:40:06 字号:TT

  体教分离和应试教育成乱象根源

  “很多学生锻炼的出发点并非提高身体素质或培养体育兴趣,而是看哪些项目最容易加分。”这样的现状让黄友文感到无奈,他向记者表示,体育加分的初衷是为一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增加人才评定的多样性,“这个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和社会对高考的功利性加重,使得体育加分被“钻了空子”。所以,就政府部门而言,采用减项、降分的方法去把“漏洞”最小化,有利于减少造假等争议性事件,让体育加分回到初衷。“需要进一步引导社会尤其是家长去除功利思想,从孩子的兴趣和健康去考虑,而不是以加分项为导向,去选择体育项目。”

  但在毛振明看来,只要高考还是应试教育,去功利化就很难实现,“只要涉及高考加分,任何项目都可能成为乱象重灾区,因为对学生来说,5分之差可能就是二本和一本的差距,更可能是将来保送读研、出国留学、找个好工作的差距。”他表示,正是应试教育的现状让很多家长选择投机取巧,“虽然也有家长会选择让孩子诚实地面对人生,不屑用这些手段去竞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种觉悟。”

  有专家表示,体育加分之乱是“退而求其次”的结果。由于门槛较高、艺考火热,很多学生不指望通过艺术特长加分,“真有特长的都去走艺考这条路了”,而专业体育的路却难走得多,“既要从小练起,退役又没有保障,加上加分的门槛不高”,所以体育就成了加分乱象频发的重灾区。

  “很多比赛都是为了让学生加分而办的,组织规范的问题太多了。”毛振明认为赛事组织缺乏品牌意识是症结。而这正是体教分离的结果,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比赛为了吸引学生参加,发放证书不太规矩”,体育部门组织比赛时的漏洞往往成教育部门审核工作中难补的窟窿。

  事实上,体育加分正是致力体教结合的产物,据记者了解,早期体育高考加分与体育部门对运动员升学的需求有关,逐步才衍生出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兴趣、提高学生体质等意义,现在的体育加分还承担了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责任。“一边是对加分的争议,一边是对学生体质的诟病。”此前的教育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主管部门也有“难念的经”,“家长对高考都虎视眈眈,如果不在高考加分中对体育有所强调,那影响的不只是高校的体育人才储备,恐怕从小学开始就更没人锻炼了。”

  现实总让体育和教育难以靠近,该工作人员透露,其实早在加分定项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曾有过分歧,体育总局认为项目越多越好,有利于冷僻项目的基础推广。但面对审查的困难和社会对加分公平的“苛求”,教育部则主张加分项尽可能缩减,“这8个项目是双方经过长期协商的结果。”但即便如此,体教之间仍有“难题”没有解开,就是对于决定学生能否加分的“国内、国际重大赛事”中“重大赛事”的判断,“仍无明确标准”。记者 梁璇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