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蒋道勇端坐在木制的织布机前开始织造夏布。
图为用传统工艺制作好的夏布。
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美誉的夏布,曾在南方地区红极一时,但近年来由于工业纺织面料的普及,只剩下少数地区还在手工织造夏布,重庆荣昌就是其中之一。28日,中新网记者踏访此地,探秘这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
据史料记载,荣昌夏布最早见于汉代,是一种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民国时期,荣昌有夏布织机5000多台,年产销夏布70万匹,大都出口韩日、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57岁的蒋道勇是织造荣昌夏布的第三代传承人。记者在作坊里看到,蒋道勇端坐在古老的木制织机前,将理顺的经线一端绑系在腰间,右手挥刀、左手牵线,再将纬线整齐地穿到三层经线中,勾线、放线,一套流程下来让人眼花缭乱。
“织造夏布的工序比较复杂,首先要将晒干的苎麻用手工剥成细丝,再将细丝绑接,成为较长的麻纱,再经过‘过扣’、‘刷布上浆’、‘晾晒’等工序。”蒋道勇告诉记者,麻纱晾晒干透后,放入木制的织布机内开始织造。因为织布时需要手脚并用,不能停顿,忙完后就会一身酸痛。
蒋道勇说,二三十年前镇上每家每户都天天传出织布声,夏布纺织厂从外地采购苎麻条回来,分配给当地百姓,由百姓在自己家里将麻条加工为麻纱,绩好的麻线再由厂家回收。而现在,这种清爽透气的荣昌夏布原料,深受日、韩等国欢迎,不少高档的韩服、和服都是由夏布做成,只可惜织男织女们都慢慢变老了,越来越少了。
作为当地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去年出口总额达到1.06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实现了连续三年翻番。为更好保留传承这门手工技艺,荣昌区特设立夏布微企孵化园,占地面积达30000平方米,已发展苎麻种植、夏布编织微企90多家,集纳民间传人,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微企”的发展模式,建成“夏布微企一条街”。当地政府介绍,荣昌的夏布产品在台湾展销时,上千条夏布围巾被一抢而空,4天时间销售20万元新台币。
“每个时代织造出来的作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我希望这种活态传承能坚守住这门技艺,也希望寻觅到有心学习的有缘人。”蒋道勇话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