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国内 > 正文

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 传递哪些信号?

来源:侠客岛   作者: 2017-07-19 07:08:49 字号:A- A+

    最近对于金融,政策面大动作频出。

    上周末,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昨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最高领导人对金融业的改革发展密集发话;

    同期,《人民日报》在头版连续三天刊发“本报评论员”文章,三论如何做好金融工作;今天,《人民日报》则再刊出对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的采访,题为《国务院金稳会做什么怎么做》。

    这两天,资本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比较动荡。以周一为例,创业板开盘15分钟“闪崩”,全天下挫5.11%,A股3000多只股票中有540只跌停。股市的反应是长短期综合因素造成的,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市场对会议精神理解的“超调”(调整量超过稳定均衡值)。

    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政策走向和市场反应呢?

    其实,只要看看《人民日报》三论的标题就可以明白理解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正确姿势。这三篇的标题核心内容,分别是“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换句话说,“破”与“立”结合。既要严管,又要改革。

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 传递哪些信号?

    问题

    既要加强监管,说明是要解决问题。什么问题呢?

    可以读读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今天的表态。相对于前一篇岛文指出的问题,陆磊的说法更为直接——

    “当前,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部冲击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正在积累,金融市场上也乱象丛生,套利投机泛滥,利益输送严重,大案要案不断滋生。而金融监管不协调、监管缺失、执法不严等问题不断暴露,不适应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发展。”

    17日,原国开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姚中民受贿一案在河北保定审理,其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单位在获批银行贷款、承揽工程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3600多万元。像这样的金融反腐,证监会的姚刚、保监会项俊波、以及徐翔等案件,已经可以说明问题。

    但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显然不是为了查案子。那,是做什么的呢?

    从“统筹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职能定位看,金稳会将一定程度上延续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构成,包括一行三会、发改委、财政部等主要经济部门的负责人;

    从“权威性和有效性”的角度看,央行将进一步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职责;同时过去金融监管不协调、监管缺失、执法不严等影响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问题将得到改善。

    说到底,是为了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的。

    金融严监管,离不开人这个重要因素。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就特别提到,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 传递哪些信号?

    实体

    前一篇岛文说到,习近平在讲到金融工作的根本原则的时候,第一条就是“回归本源”,即服务实体经济。这个观点,也是人民日报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当头炮。我们引用过这样的数据:2016年,我国GDP的增量是5万多亿,而金融业的增量是30万亿。

    不可否认,金融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毕竟目前,银行还是我国社会和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但在货币政策、金融创新和金融抑制等多重因素共存下,影子银行野蛮生长、泡沫化繁荣,带来了金融和实体的加杠杆,以及整个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是个很大的问题。简单说,它的出现,不只是金融一个部门的问题。

    从银行角度看,利率市场化和存款脱媒的趋势下,银行利润收窄;同时,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行业投向限制的约束下,也使银行有动力绕开监管,将业务从表内挪到表外;

    从实体角度看,宏观调控下,国家对“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的银行信贷控制,也使得实业的融资需求转向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影子银行;

    而从居民角度看,随着财富管理理念的增强,存款“搬家”、各类理财产品受到青睐,资金也就最终输送到影子银行。道理我们都懂,在实体经济收益率下行和资产荒的环境下,影子银行资金就难免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加杠杆,一定程度造成了股市、债市、楼市的波动。

    要治理监管套利、约束影子银行,就要客观认识影子银行的历史作用和弊端。加强金融监管补短板、深化金融改革,则是治本之策。

    金融业天然是要加杠杆的。去杠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也不是要达到“无杠杆”的结果。无杠杆自然也代表着停滞。

    换句话说,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是方向,同时也要把握节奏和力度。既要对杠杆部门保持压力,也不能变相地伤害实体经济、更不能触发系统性风险。

    金融去杠杆的数据也是明显的:M2(广义货币)同比增速,从今年1月的11.3%,4个月内下降到了9.6%;银行同业负债从今年1月份的13.9万亿下降到5月份的12.5万亿。

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 传递哪些信号?

    改革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监管最差的结果。要避免这样的结果,就要理顺体制机制,真正源头性预防问题,并能及时发现解决。换句话说,严监管,不是为了管死,而是为了管好。

    用习近平的话说,“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改革也列在全国一盘棋当中。尤其是在金融开放度越来越高、全球“资本无眠”的背景下,全球金融的合作和竞争也将越来越频繁,中国需要建立起和自身国际经济地位相匹配的金融体系,就唯有深化金融改革。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对于本次金融工作会的解读非常值得一读。她指出,本次会议提出了新的监管理念,即区分“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

    怎么理解呢?以前是机构监管,各管一摊;之后,要从功能上区分,对相同功能、相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按照同一规则由同一监管部门监管。比如银行销售基金产品要到证监会获得基金销售牌照。而行为监管,则是针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人,从事金融业务就必须要有金融牌照,从事哪项业务就要领取哪种牌照。

    她提到,相同金融产品不按照同一原则统一监管是造成监管空白、监管套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金融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比如现在混乱的理财市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基金管理公司都在发行各自的资管产品,其特点都是集合投资,法律关系是信托,产品属性是证券。但由于认识的不一致,资管产品无法实行统一监管,非法从事理财业务也没有一个部门去查处”。

    她打了一个比方:这就像公路上,交通规则一致,但如果站了军方、政府、公众三个警察指挥三类车辆,是不能期望交通秩序改善吗。因此,法律的修订调整、部门职能和监管理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

中央近期密集定调金融工作 传递哪些信号?

    开放

    17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被高层定性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金融行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封闭的金融环境,就会滋生高杠杆、不良贷款、财务软约束等现象。过去大型国有银行在对外开放、引入外资行战略投资者后,学习到先进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经验,提升了竞争力;金融监管在对外开放合作过程中,也学习了先进的监管理念,提升了治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了有益的探索。

    比如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加强金融协调和监管,特别是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监管。这对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来说,就是一种借鉴,当然要结合实际进行。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应该如何业务转型?

    简单说,在经济新常态、金融法制体系逐渐健全的背景下,过去金融业依靠拼规模、监管套利的外延式路子将难以为续,打着金融创新的名义搞金融诈骗更是无路可走。而诸如“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金融普惠、精准扶贫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也还有不小的金融创新空间。

    说白了,未来,金融业要注重内涵式发展,将“赚快钱”的观念,转变为“赚干净的钱”、“赚稳健的钱”,真正地服务好实体经济。

    纲举目张,服务实体经济就是那个“纲”。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