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江水暖,在田间垄上、滩涂海边、山坡林里闪动着一副副生动的“忙春图”,为了生计他们在春天里忙碌着:蛤蜊肥了,挖蛤人收拾网具驾船出海;春茶绿了,天蒙蒙亮采茶人就在茶园里忙碌;樱桃花开了,采蜜人开始了追花逐蜜的旅途……当你吃着蛤蜊、喝着春茶或者打算买几斤新鲜花蜜孝敬老人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这些“忙春人”的生活、生计是怎样的,他们有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今起,早报
蛤蜊是青岛人必不可少的美食,红岛蛤蜊节的举办,也让市民亲身体验了一把挖蛤蜊的乐趣,但那只是一种趣味活动。当问到市民天天吃的蛤蜊是如何上岸的?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提个水桶,拿个铲子,出海挖蛤蜊,却鲜有人知道“专业”的挖蛤蜊也是用渔船出海,用那句 “一挖一麻袋”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昨天,记者乘船出海,零距离感受渔民挖蛤蜊的艰辛,听养殖户讲述红岛蛤蜊的发展历史。
天不亮出发挖到中午
昨天,记者按照约定,凌晨4点50分从城阳区红岛街道东大洋码头登上渔民王泽浩的挖蛤蜊船,这个时间天还是完全黑的,周边非常安静,先是码头上一辆挖掘机往船上装了几铲沙,随后王泽浩发动柴油发动机,船在黑暗中驶离码头。
经过20多分钟的航行,从胶州湾跨海大桥下穿过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船上包括王泽浩在内的4个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挖蛤蜊的海域就在胶州湾跨海大桥的南侧,这片滩涂是正杰生态渔场承包养殖的,他们就在这片指定的区域作业,挖上来的蛤蜊归正杰生态渔场,自己只赚取工费,每天大约2000元左右,凌晨出发,在这里作业6个小时左右,回到码头一般就是中午了。
“每天挖到的蛤蜊数量不一定,多的时候1万多斤,少的时候只有2000斤左右。”船上的工人于吉党说,这多少也有一些运气的成分,有时候一网下去颗粒不收,有时候网投对地方了,网兜撑的满满得,甚至都能撑破。
特制网兜入泥挖蛤蜊
记者注意到船上左右船舷上各有一个铁质的框,这个框造型很特殊,是一个类似家里鞋柜大小的立方体,其中一面带有一排类似耙子的钢钉,框底下连着一个大网兜。“这就是挖蛤蜊的专用工具,是我们渔民自己找人加工的。”王泽浩告诉记者,所有挖蛤蜊的船都用这东西,投进水里后,带有钢钉的一面由于加重了重量,会处在下面,用船拖着这个框往前走,钢钉就插在海底滩涂的淤泥里,将藏在里面的蛤蜊“吃”进后面的网兜里。
“拖网最怕的是遇到海底有渔网把铁框的口给堵了,这样蛤喇就进不来了,再就是有硬物将网兜划破,挖到的蛤蜊就漏了。”船上的工人王泽武说,还有就是左右两个铁框必须同时下水并且同时提上来,要不然就有可能两个网兜缠到一起,这样是最麻烦的事情了。
淘洗池挑出活蛤蜊
下网仅5分钟,四个人就开始忙着收网,船上用的是柴油发动机,动力将连着网兜的缆绳绞起来。“靠人力是根本拉不动网的。”王泽浩说,这一网下去网兜里的东西可能要上千斤,加上水的重量,上万斤都可能。拉上来第一网,其中一个网兜就是被废弃渔网给堵了,网兜里的蛤蜊很少,另一个网兜的收获还不错。
船甲板上有一个2个平方左右的池子,里面有水,船上的工人又拿起铁铲,将在码头上的装上的沙子铲了几铲投到这个池子里,然后将网兜里的蛤蜊也倒进这个池子里。“这个就是淘洗池,用来挑出活蛤蜊,因为这一网下去,捞上来的蛤蜊中,多数是死蛤蜊或者蛤蜊皮。”王泽浩说,从海底直接挖上来的蛤蜊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是可以吃的活蛤蜊。
将这些蛤蜊和沙子一起投进淘洗池后,工人用叉子不断搅动池子里的蛤蜊和沙子,然后迅速拿起小网勺,将漂浮在上面的蛤蜊捞起,放入收获筐里,将中间的部分蛤蜊捞出来倒在甲板上,最后将底下和沙子混在一起的蛤蜊捞出扔回海中。“这就是挖蛤蜊最核心的地方,也就是挑活的。”王泽浩告诉记者,活蛤蜊在水里能漂浮,死蛤蜊和蛤蜊皮和沙子混合后都会沉底。中间层的蛤蜊有活的也有死的,先倒在甲板上,积攒多了的时候再淘一次。
5小时收获2500斤
从早晨5点20分开始作业,到上午10点半左右,王泽浩四个人一共下了19次网,也就是总共收获了38网兜蛤蜊,经过淘洗挑选后,装了4个大筐子。“总共大约2500斤左右,今天收获不多。”王泽浩说,现在蛤蜊也少了,前几年出海每次都是上万斤,这片滩涂去年就来挖过,今年少多了,估计养殖公司明年能再投放一批蛤蜊苗,然后再等两年估计能多收一些。
上午11时许,船返回码头,岸上已经有很多海鲜贩子在等候,吊车将筐子里的蛤蜊用网兜吊起来称重,然后就被小贩们哄抢买走。“蛤蜊交易就不关我们的事了,有老板在岸上忙。”蛤蜊被全部运上岸后,王泽浩再次发动船,停到自己泊位上,固定好船后,开始冲洗船甲板以及缝补网兜。“一般要忙到下午2点左右,回家吃饭然后睡一觉。”船上的渔民王泽竹说,这就是一天的工作。
蛤蜊质量好价格高
昨天上午9时,记者来到红岛西大洋码头,这里一片繁忙交易的场面。数十辆货车停在岸边,吊车将船上成兜的蛤蜊吊起来,经过称重后卸到货车上。“每年从3月份开始,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海水中的微生物逐渐丰富,这时,红岛蛤蜊会越来越肥,并逐渐大量上市。”记者从红岛街道获悉,最近几天,红岛蛤蜊每天的交易量在200吨左右,蛤蜊节期间将进入上市高峰,每天的交易量达到500吨。
“蛤蜊肥的时候口味最好,现在,已进入吃蛤蜊的好时候,预计到五一前后,将是红岛蛤蜊最肥的时期。现在到10月前,蛤蜊的味道都很鲜美。”渔民说着,打开一个蛤蜊。记者看到,蛤蜊的个头虽然不大,但肉质饱满。
“去年春寒,加上天气干旱,海里的微生物减少,蛤蜊生长缓慢。”渔民说,去年的时候,蛤蜊上市晚了近一个月,同期的蛤蜊不仅个头偏小,而且偏瘦。今年,虽然3月份的气温也偏低,但蛤蜊的质量却很好,遇到了好年头。据统计,红岛蛤蜊今年总体产量预计达到11万吨以上。
记者了解到,在红岛码头销售的红岛蛤蜊每斤的价格在2元到3元之间,个头大质量好的,能卖到每斤3.5元,均价比去年高一元。记者走访城阳几家零售市场获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蛤蜊,一般个头的价格在六七元一斤,个头大质量好的,价格10元一斤,比去年高了三四元。
红岛蛤蜊为何个头小
“红岛蛤蜊一般是当年七八月份放苗,到来年三四月份,开始大量捕捞,受生长时间限制,与东北蛤蜊相比,个头偏小。”当地渔民说。
“前些年,由于部分养殖户过度养殖,蛤蜊养殖面积和数量增加,营养跟不上,是蛤蜊个头小、生长慢的原因之一。”红岛蛤蜊协会副会长王正杰说,这也是导致当地蛤蜊价格一度偏低的原因。当然,近几年,东北蛤蜊占据了岛城相当一部分销售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拉低了红岛蛤蜊的价格。
气温低为何质量好
去年同期,受春寒的影响,蛤蜊上市晚,今年3月份,气温也偏低,为何蛤蜊却肉肥呢?“最近几年,当地养殖户越来越重视科学管理。”王正杰说,他认为,今年蛤蜊质量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养殖户对蛤蜊养殖密度进行了控制。往年,养殖户为提高产量,片面增加养殖密度,海中的微生物有限,密度大了,蛤蜊没有充足的食物,就长得慢,实际上产量没有提高,个头和肉质却降了。
此外,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采取歇滩的办法,就是将重复养殖的滩涂先空下来,过段时间再进行养殖。这样,滩涂循环利用,蛤蜊的生长环境好,质量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