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2月13日电 长三角过去炙手可热的公务员招考正在“退烧”。“公务员承担的是社会责任,非特殊权利,公务员福利待遇改革符合社会发展大势,随之而来的公考‘退烧’是好事,也是必然”,13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吴亦明称。
截至12日,27.8万余名考生网上报考江苏省公务员,比上年减少5.3万人,竞争最白热化岗位从“千里挑一”降级为“百里挑一”。相邻一线城市上海的公务员报考虽未遇冷,但吸引力已远不如前。
公考“退烧”从去年起开始蔓延。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招录、报考人数双下降,浙江等地创下近年来新低记录。
“权利光环笼罩、灰色收入颇丰的环境是中国公务员素质变异、腐败滋生的温床,‘八项规定’之后,公务员队伍管理更严格,工资‘阳光’了,‘吃喝拿’不可行了,养老金并轨了……若是这些因素挤出了那些没有报名的人,我觉得效果恰好。”吴亦明说。
一些端上“铁饭碗”、被外界看来“旱涝保收”的基层公务员大倒苦水,有的考虑踏出“围城”,另谋职业。
一位在南京地税局正经历“七年之痒”的科员向记者坦白,他感到个人发展空间严重受限、不如企业,工作任务重,百姓要求高,“压力山大”,“与当初以‘10:1’考入这个岗位时的心态相比,我的心理期望值下降许多”。
公考“高烧”虽退,热度犹存,今年江苏省公务员招考中,南京市一乡镇科办员岗位竞争比例固定在659:1,热门岗位一职难求、百人争夺仍是常态。
多年来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南京财经大学老师殷建新认为,过去,大学生“不想吃苦”、“求稳图安”心态明显,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其心态观念、择业规划大有改观,“‘热’到走形的公务员招考‘温度’还会再降,15:1的岗位录取比例较为合理。”
吴亦明表示,公考“退烧”不会一蹴而就,它将伴随社会发展、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改革进展,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将是一个长期过程。(记者 朱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