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15名女大学生在304路、110路公交车“上岗”,成为我市首批大学生乘务员。时隔三年,这批大学生是否还在岗?昨日,记者回访获悉,其中有7人上岗后不久便离职,但还有8人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并成了公交系统的岗位明星。
现场
女大学生卖票笑呵呵
“大家往左边看去,这是青岛市政府大楼,在右边则是五四广场。”昨日上午10时,记者从湛山站乘上大学生乘务员王斐所在的304路公交车,恰好赶上她给乘客介绍沿途景点。记者注意到,在报出站名提醒乘客注意安全的同时,王斐还会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描绘景点的特点。 “您要转车啊,可以坐到海青路过马路坐车。 ”虽然外面阴沉沉的,但始终面带笑容、声音甜美的王斐,却让上车的记者觉得格外舒心,遇到大包小包的乘客,她还会手脚灵活地帮乘客提上车,找到一个合适的角落放好。
回忆
上班首日帮乘客擦痰
“毕竟是大学生嘛,一开始还觉得有些了不起,一踏上公交车才知道,自己需要学的太多了。 ”回忆起2010年自己进入公交集团的经历,王斐告诉记者,当时身边人说什么的都有,轻蔑的语气、不理解的眼神,让她们这些大学生,承受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青岛公交集团团委书记王林告诉记者,3年前为了充实“青年文明号”,他们在全市范围内招募了15名大学生,专门给省级“青年文明号”304路和110路公交做乘务员,这其中有青大商学院的,也有青科大学国际贸易的,“学会计的、学牙医的,还有学小语种的,都是不到24岁的女大学生。 ”
家里连件衣服都不曾洗过,到了公交车上的第一天,王斐却遭遇了大委屈。 “一名乘客随地吐痰,我跟他说他还不理解,我就用纸巾给他擦了。 ”看着这个一脸青涩的乘务员擦痰迹,这名乘客一下子就不好意思了。 “第一天单独顶班,乘客特别多,真是招架不住。 ”同样是大学生的王珊珊告诉记者,304路公交车走的是旅游线路,自己第一天顶班的时候,恰好是个大热天,上上下下的外地游客,甚至都来不及卖票,这几乎让年轻的王珊珊想哭。
优点
学业务快服务质量高
公交车上卖票,还用得着大学生吗?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分到我们304路的就有8个,比起社会招聘的乘务员,她们确实是学得快,拿记票价这个来说,以往都要一个星期才能上手,这批大学生两天就熟悉了。”304路队党支部书记李玉华说,进入车队一年后,这8名乘务员全部达到了中级乘务员的级别,而对普通的乘务员来说,要考下这个证往往需要六七年。
“有了这15个大学生,我们就开始推行双语服务,这批大学生说英语、学哑语都没有问题,在车上播报更是受乘客欢迎。 ”王林告诉记者,首批大学生进入公交集团后,除了几名干了两天因为太累临时退出外,其他都一直在乘务员的岗位上,已成为了车队里的优秀乘务员代表。王斐、王珊珊这批大学生乘务员堪称“全能达人”,外地游客问路线、当地乘客转换车,甚至半路有个头疼脑热的,什么问题都问不倒她们,英语和哑语更是门门精,车上的小小便民箱里,更是什么法宝都有。 “这两条线路都要进山,时间久了村民都认识她们,平时捎个身份证、户口簿,甚至公交卡充值,村民都放心交给乘务员。 ”
生活
月薪三千多成家生子
女大学生在公交车上卖票,她们的岗位工资也能拿到2500多元,加上加班费都可以拿到3000多元。“我都当了3年乘务员了,我很多同学还在家里待业啃老呢。 ”在王斐看来,从就业角度讲,自己在同学中并不落后。每天工作8个小时左右,一个月5天的公休,加上工作性质稳定,她对自己的职业很满意。
李玉华介绍,公交车售票员很辛苦,但这批女大学生的婚恋并没因她们的职业而被“耽搁”。一名女大学生嫁给了同样有大学学历的驾驶员,虽然两人一个上早晨班一个上下午班,工作时间不一致,但感情非常好。还有两个女大学生已经当了妈妈,正在家里休产假。(记者 王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