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南水北调将通水入青 连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9-26 05:52:20 字号:TT

南水北调将通水入青 连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南水北调将通水入青 连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南水北调将通水入青 连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开篇语

    从小学的课本上学到的仅是“南水北调”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南水北调”,借长江水到北方缓解干旱。而今这已经成为了现实,滚滚长江水东流入海已不是唯一的目的地,沿途的上游、中游、下游对应的南水北调西、中、东三条线路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已全线验收,涉及的江苏和山东两省也分别试通水,近期将全线通水,这就意味着岛城居民以后能喝上长江水了。根据规划,近几年每年可以有近1.4亿立方米的长江水沿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进入青岛,和岛城目前用的黄河水等水源交汇在一起,经过处理后流入城市供水管网,变成居民家水龙头里流出的自来水。对青岛这座“缺水”的城市来说,这是继1989年引黄济青工程贯通之后,为解决缺水问题做出的又一次尝试。

    长江水是如何来到青岛呢,上千公里的沿途会不会有波折?9月12日下午,记者从位于重庆南路151号的东风日产青岛中升智通专营店拿到该店提供的一辆奇骏越野车,开始出发探寻长江水进青的路。当天记者冒雨赶路,经过近10个小时后,9月13日凌晨到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城市扬州市江都区。从今天起,早报将推出“长江水进青特别报道——南水北调东线探访”系列调查,本报特派记者将从南往北,追随长江水流进青岛的路,一路沿京杭大运河北上,途径淮安、宿迁、徐州、济宁、泰安、济南、潍坊等城市,最终跟着长江水的脚步抵青。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规模及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整个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江都,追寻那清澈的源头

    不在江南,在江的北岸,却胜过江南的美景,这是一个被水环绕的“春江花都”,南有长江,北靠高邮湖,空气里也有些许水草的味道。“去北方的水从我们这里出发,这要在古代,应该有孕育文明的说法吧。”江都水利枢纽工程附近钓鱼的老汉也会“拽”上几句。的确,江都人都以是南水北调的“源头”而自豪,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因为地势原因,比江都城区要高近10米,就像悬在城市的头顶,但这不影响它成为这座城市的核心,就像青岛的奥帆中心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这个城市引以为豪的一个现代景点。为了南水北调,江都有付出也有收获,但换来更多的还是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的进步。

    悬在“头顶”的水利枢纽

    从江都区政府出来,向左穿过引江桥,就能看到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的大门,里面就是长江水北上的源头,两排茂盛的银杏树遮蔽着整个迎宾大道。进门后向东走,这个拥有排灌能力,兼有发电、航运能力的综合水利枢纽站就逐渐展现在记者眼前。如果不细看,很容易忘记这里是一个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而把这里当成一处公园和旅游景区。4座灰白色抽水机站,呈“一”字形东西排列、走进还能听见机器运转有节奏的轰鸣声。“由于还没有正式通水,目前只有1个泵站在工作。”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每秒钟就有100立方米的长江水输送到京杭大运河里。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就盘踞在江都城区的中心位置,距长江边原淮河入江口“三江营”约12公里,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第一级抽水泵站,通过4个抽水泵站,将引江里长江来的水抬高5至8米,然后通过穿过城区的高水河汇入京杭大运河,让河水顺京杭大运河北上。“高水河的水位比市区正常要高出近10米,算是‘悬’在江都人头上的一条河。”江都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王学忠介绍,这个高度是南水北调东线逐级提水需要的,正因为这条河的高度,一般污染很难汇入河中,才能更有效保护北上的水不受城市污染。

    “向长江借水”成为现实

    “观江都枢纽系统,引长江,连淮河,串湖泊,衔五百流量之江水,攀四十米之高程,越五百公里之坎坷,达淮北千万顷之渴沃,并吞吐淮河里下河之潦涝入江。从此,淮北旱涝无虞。流泉鸣处,陇亩平添锦绣,粮仓涌立;碧波荡时,街衢插翅腾飞,万象更新。”这是江都“源头”纪念碑上碑文的一段。一组数据足见江都水利工程的意义,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时空分布不均。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京津两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第一次提出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到2002年这一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开工,南水北调历经上百次研究论证,随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全线验收,“向长江借水”的伟大设想已经成现实。今年上半年,江苏和山东两省分别进行了试通水,原本北向南流的京杭大运河改变流向,开始从南往北流。

    串起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根据《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整个调水工程从长江上、中、下游分西线、中线、东线“三线”调水,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联通的“四横三纵”的南水北调总体工程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它串起大半个中国,其线路之长、调水量之大、工程之复杂、受益范围之广,为世界水利史罕见。

    江都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王学忠告诉记者,事实上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动工之前,江苏省的江水北调工程已经过了40年建设,当时称为苏北灌溉总渠,为江苏北部地区灌溉、排水和航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江苏而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就意味着江水北调工程规模的扩大,抽水量的扩大。多年的建设,虽然为江苏省内的南水北调工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为扩容增加了难度。“由于之前的河道已经相对固定,河道两岸的建筑也都已经完善,所以很难继续对河道进行加宽,只能选择修建副道的方式。”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接待中心工作人员万丹说,截至目前,所有改造工程全部竣工验收。

    水泵接力抽水往高处流

    南水北调东线的特点,可以用打破常规来形容,在中国境内大多数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的走向,东线工程要改变水流的方向,同时要让水从低往高处流。“多级提水、水往高处流,不容易,而这正是东线工程的特点。将处于低位的长江水,从海拔2至3米处由南向北、逐级上升到山东境内东平湖的海拔45米高度。”江苏省水源公司总工程师介绍,在东线工程,江苏到山东境内1000多公里的输水干线上,修建了13个梯级泵站,每个泵站里面的水泵水量不同,总数加起来是160台水泵,相当于160台抽水机,用接力的方式,一直把水送到山东境内的东平湖。

    “由于北高南低的地理特征,每一级都要将水平面抬高一些,只有靠泵站接力将江水抬高,构成世界最大规模现代化泵站群。”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接待中心工作人员万丹说,过了东平湖地势由高向低,才使水自然而然地顺流而下。

    在江苏段的调水中,扬州市江都的4个抽水站与北部的宝应站共5个站点的抽水机组共同组成了第一梯级,抽水总能力为每秒500立方米,规划抽江水规模最高年份达157亿立方米,相当于正常年份的5个洪泽湖、25个骆马湖的正常蓄水量。在保证跨流域调水的同时,工程也将显著提高苏北地区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能力,有效改善沿线水生态环境和京杭运河航运条件。

    昼夜抽水可绕地球一周

    根据万丹的讲解,记者在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三站看到,站房内排列着7台3000千瓦的巨型电机。沿站内的楼梯盘旋而下,又看到一台台庞大的机泵,每台泵的直径达3米以上。工作人员只要在操作台轻按电钮,巨型机泵就会井然有序地运转,就能看到出水口巨型水泵吐出的水翻滚。通过这个泵站的运转,引江里的水被提升了5米多,进入抽水站另一侧的高水河,实现了“水往高处流”的景象。

    “全站共拥有33台机组,总功率近5万千瓦,每秒钟可提引江水473立方米,自引江水550立方米,一小时抽水量可供4万亩田插秧。”万丹给打了个比方,一天一夜的抽水量,如果注入宽深1米的水渠,可以绕地球一周。

    打开一幅示意图即清晰可见:东线长江水,从长江干流江都三江营段流出,以京杭运河为输水干线。沿着运西支线,江水逐级北上,并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为主要调蓄水库。出东平湖后,水将分为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经胶东,流往烟台、威海。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与宝应站工程共同组成东线第一级抽江泵站,实现一期工程的输水目标,这就是水往高处流的第一“跳”。

南水北调将通水入青 连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南水北调将通水入青 连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南水北调将通水入青 连大半中国世界罕见

    搬迁效率:

    补偿没谈好 百姓就搬了

    2002年宝应县夏集镇万民村成为首批为南水北调工程搬迁的扬州“移民”,如今这些“移民”生活得怎样?一晃11年过去了,62岁的余永祥迁到新家以后出生的孙女都已经9岁了。余永祥现住夏集镇万民村东风组,新家是一座3层楼的“别墅”,这要比之前一层瓦房要舒服多了,房子内部还做了些装修,一楼是客厅、厨房、两间卧室和一个储藏间,还有一间余永祥修自行车的工作间,二楼是三间卧室和一个露台,三楼是放杂物的阁楼。“我记得是2002年11月份,老支书向我们传达了信息,父母当时都已经90多岁了,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祖屋,再说还有几个月就要过春节了,总不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过年吧。”余永祥说,可是他们是第一批拆迁的,如果拆不了,后续工作全都要耽误,经过做工作,加上村里给选好了新家的地址,离原来的地方只有1.5公里远,并且给做好了水电配套,威望较高的老支书家带头,第三天就开拆,仅一个星期,他们首批52户就全部拆完了。

    夏集镇时任党委副书记胡永发当时担任搬迁工作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当时夏集镇有7个行政村592户3700多间房屋需要拆迁、2000多人需要搬迁,万民村涉及人数最多。“老百姓都很配合,在当时补偿条件都还没谈好的情况下,这是很不容易的。”胡永发至今仍这样感叹。

    “这几年生活变化太大了,以前做饭要烧柴火,现在用液化气;以前洗衣服到河里用手搓,现在直接扔进洗衣机;以前要跑到村里看露天电影,现在家里就有家庭影院。”老余带记者参观他的家,说话间他还有些自豪,自从搬家来了后,村里面再也不淹水了。以前每年雨季的时候都要淹水,现在这个南水北调工程修建后,水都随河道走了,再也不淹水了。

    搬迁故事:

    住在帐篷里 过个快乐年

    当时,万民村的“移民”多数和余永祥一样,留在了万民村的另外一个组东风组。由于拆迁来得太突然,多数村民住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对于那年冬天,同样搬迁到东风组的李春富记忆犹新。“政府给我们送了鱼、肉、被子,让我们过了个快乐年。”李春富说,那个年多数村民是在帐篷里度过的。

    “我们家当时一共6口人,在春节前就突击盖好了新房两层半房子,虽然还没装修,但至少算是有房子住了,成为这里第一个盖起新房的人家。”余永祥说,以前这里是荒地,货车根本都进不来,是村里统一找来大型拖拉机,帮着村民将石子、砂子、水泥等建筑材料拉进来。

    一直到第二年开春,搬迁到这里的 “移民”,陆陆续续盖起了新房,这才搬出了帐篷。如今,万民村“移民”安置区面貌焕然一新,一排排“洋房”,宽阔的庭院,比“城里人”居住条件还要好。“这些房子虽然是村民自己建的,但都是经过了详细规划,建筑风格要求一致,所以很漂亮,很整齐。”余永祥说,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房子漂亮了。搬到安置区后,政府还给他们修了公路。“以前孩子上学要走2公里,而且是烂泥路。现在学校近了,并且门口都是水泥路。”

    “听说南水北调工程马上要通水了,我们也很高兴,因为这个事情不但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利的,而且政府也没有亏待我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新生活,我很满足。”余永祥笑着说。

    1845户“移民”为调水舍家

    在最近10来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还有不少“移民”。如与夏集接壤的柳堡镇,就为南水北调一个配套工程“移民”,搬迁涉及郑渡村和柳堡村,258户1000余位村民。2012年6月动员,9月底拆迁已结束。

    宝应县柳堡镇拆迁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已就近盖了三幢安置楼,每幢安置24户,共72户,今年春节有两幢已经分配,另外一幢目前正在验收;其他76户到中心集镇安置,3幢集中安置楼,目前已经建好一幢,其他两幢即将开工;另外有两个安置点,采取由农民自建的方式,水、电、网络等也是直送到位。“老百姓比较支持,对政府的安置比较满意。”

    记者从南水北调东段工程指挥部获悉,目前南水北调东段工程在扬州共涉及拆迁房屋面积28.86万平方米,涉及1845户。他们对南水北调工程的贡献,显然是无法忽略的。正是他们“让家于河道”、“为国让路”,才成就了南水北调这项伟大的国家工程。

    “早上皮包水 晚上水包皮”

    扬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长期的安逸生活,沿袭下了许多生活习惯。江都区之前是扬州的一个县,近年才改为区,但江都人喜欢称自己住的地方为“春江花都”,这个词中透出的是一种浪漫、安逸的心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更是让这个城市的人觉得“敞亮”,生活也更安逸。“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一句话勾勒出的是江都人的闲散生活,说的是当地人早上去茶楼喝茶,晚上去浴室泡澡的生活习惯。

    “早上皮包水”指当地人喜欢喝茶、爱泡茶馆,每天清晨,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这袅袅的茶香中展开。而令记者印象深刻的则是扬州的一种汤包,是真正的“皮包水”。蒸熟的汤包单独躺在一个小小笼里,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放在盘里如座钟,夹在筷上像灯笼。”汤包是扬州的名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热腾腾的汤包上来后一定不要心急,小心烫着嘴,插着的一根吸管,就是方便吸汤包用的。据老板讲,曾有不知情的顾客吸汤包时被烫掉口腔一层皮的事故发生。还是老扬州总结出来的吃汤包心得很实用:“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这十二字要领将食用的技巧刻画得惟妙惟肖。汤包放得稍凉之后,细细品之,蟹黄汤汁的鲜美和浓郁,不是一般地方能品尝到的。

    “晚上水包皮”,则是因为扬州人特别喜欢去澡堂子洗澡,在扬州,浴室随处可见。进浴室不仅是洗澡,还可以修脚、捶背、小吃、聊天、理发、闭目养神,更多是一种生活享受。而记者感受到的是江都夜晚的水汽朦胧,夜幕降临后,整个城区会笼罩在雾气中,就像青岛常见的平流雾一般,人走在雾中,就像被水包围一样,但太阳升起后,雾气会马上消散,变为晴朗的天气。

    下一站:淮安

    从江都的南水北调源头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走过高邮湖边,就到了淮安市,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第二阶梯提水站。自古淮安就有“运河之都”的说法,因为这里是沿水路北上南下的必经之地,历代的“漕运衙门”也多设在此处。但近年来,随着陆运的发达,淮安似乎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的淮安是否还能找到当年商船密集的景象,南水北调工程给这个水上“咽喉”又带来了什么?请继续关注早报 “长江水进青特别报道——南水北调东线探访”之二《江水北上激活淮安的“运河情结”》。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