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记者手记】:为了不能忘却的悲伤!
ICU外休息区,陪护的家属照顾着刚满月的孩子
医护人员抢救伤员
2013年11月24日清晨7点,冬意渐浓的青岛,寒风彻骨,彻夜的雨下得干脆而决绝。冷清的隧道1路公交车急驶在胶州湾隧道里。隧道就像青黄两端的一条血脉,一端探入两天前被燃爆瞬间点燃的悲伤源头,一端定格在每一个都感同身受的青岛人心里。7800米的距离外,52条鲜活的生命悄然消失,52个家庭天人相隔。
故事一:双下肢截肢的小赵
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里,38岁的小赵是被收治的33名伤员中,受伤最重的一位。黄岛爆燃事故中,正在工作岗位上的他被强烈的冲击波击中,瞬间失血性休克、双下肢毁灭、多发肋骨骨折。为了保住性命,医生给他做了双下肢截肢手术,麻醉和手术一共进行了4个半小时。幸运的是,手术艰难地成功了。
小赵是市政公司的职工。他的妻子对我说,虽然丈夫的腿没了,但是自己的男人仍能保命,家还没垮,已是万幸。如果梦魇般的爆炸和血肉分离的痛苦不算可怕,那么,可怕的将是,当小赵从昏迷中清醒,他会发现双腿已经不在;甚至,更可怕的是,一生难以抚平的伤将他的余生搁浅在轮椅上……
独家 【记者手记】:为了不能忘却的悲伤!
医护人员抢救伤员
为了采访内容更加深入饱满,记者们一致要求去ICU探望。就在这时,在ICU外焦急等待探望的家属们非常气愤地“驱逐”了我们。“凭什么让你们拍!我们还没有见到!”这是ICU外,家属们众口一词的理由。
突如其来的燃爆夺去了他们挚爱的人宝贵的健康,让他们陷入无以复加的伤痛。现在,残忍的我们却要来再次揭开尚未愈合的结痂,甚至想要为理所应该的救援“唱赞歌”,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
换位思考,如果站在ICU门外的人是我,我会允许记者拍我的家人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人们常说:“逝者已矣,生者坚强。”如果换作自己,再坚定的字眼都形同虚设、自欺欺人。媒体不能为了抓眼球而忘记自己的良心和底线,这个时候,不打扰也是一种祝福。
独家 【记者手记】:为了不能忘却的悲伤!
心理专家对伤员进行灾后心理疏导
故事二:艰难的心理修复
黄岛区中医院里,3批来自青岛第七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为一百余名伤员逐一做了心理排查。经检查,其中5名伤员需要重点心理干预。
“几十吨的石块儿、停在路边的车,全部飞了起来,几秒钟后,又重重地砸在我身旁。有个人的头被碎石击中,红色的血和白色的脑浆从太阳穴往外冒……”这是一位亲临事故现场的中年阿姨,揪着眉头、双拳紧握,回忆说的。听她说,事发两天以来,恐怖的画面时常在她眼前闪回,就像一个逃离不开的噩梦,被鬼压床一样怎么也醒不过来。
七医精神科科长董继承说,灾难后,人们的心理会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因此加强灾民的心理疏导很重要。通过语言、肢体辅助,搭建过去和现实的联系桥梁,让他们重建安全感,是救援进行中必须要加入的重要元素。
心理疏导,不是简单的找个专家坐在病人床边,记者拍几个镜头这么容易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干预、糅合病人配合和医生责任的艰难过程。我看着那位阿姨,愁容满面,眼神毫无生机,虽然体表的外伤很快痊愈,但是心理的创面却难以修复。
上一篇:48小时生死大营救
下一篇:最新:爱心市民献血超34万毫升 血库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