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我才用了3个月的新车,怎么可能这么脆弱,这质量也太让人不放心了。 ”昨日,提起自己的遭遇,张先生仍气愤不已。今年8月20日,张先生花费22万元买了一辆中国重汽生产的卡车,本想指望着这辆车搞工程赚点钱,没想到把本钱都赔了进去。
今年8月20日,在青岛从事建筑工程的张先生在青州金星远洋广场买了一辆重卡,生产商是中国重汽集团。张先生说,这辆车花了22万元,是笔不小的开销,他使用起来自然十分爱惜。可没想到的是,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这辆重卡就“罢工”了。张先生于是找到了中国重汽位于青岛李沧的一个售后服务点,对方检查后认为是发动机出现了故障。刚用3个月的机器,怎么会出故障呢?张先生百思不得其解,他多方联系,找到了中国重汽集团,对方得知是发动机故障问题,将他推给了下属的发动机有限公司。
一名谭姓经理得知情况后答应调查,让张先生给几天时间。几天过去了,张先生再次给对方打电话时,对方表示,发动机出现故障是人为损坏,并非质量问题。这让张先生十分气愤,“才用了3个月就坏了,我又不可能拿锤子砸它,怎么能这么容易就坏了,不是质量问题还能是什么? ”
记者随后与中国重汽下属的发动机公司取得联系,谭经理告诉记者,张先生的情况他们已经知道,但不能给对方维修,“他的发动机打开后有沙子,应该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我们不会承担责任。”对于张先生的质疑,谭经理表示,如果不愿接受公司答复,可以找专业的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如果鉴定结果认为是质量问题,我们可以负责维修,承担我们应尽的责任。 ”
对于谭经理的答复,张先生表示不能接受,“他们这是明显推卸责任,我找专业机构鉴定很麻烦,还要花好几千块钱,时间也很漫长,哪有那么多时间跟他们耗下去啊。 ”张先生认为,厂家是在搞疲劳战术,让自己感觉维权无望自动放弃。
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国内规模较大的重型车生产厂家,中国重汽近年来问题频出,发动机更是被投诉的热门。今年5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内蒙古人贾绍惠于2011年4月份,和其他的51位老乡从霍林格勒市国蒙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了165台豪威60型号的矿用车,但他们没想到,车主们从国蒙汽贸公司接收车辆后不到一个月,车子就陆续出现问题了。(记者 李德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