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常用耳机听歌或比父辈早30年耳聋 不可治愈

来源:青岛日报-- 2014-03-03 09:35:23 字号:TT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日益普及,现代化带来的便捷与风险并存。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梅栩彬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紧张、生活压力、情绪刺激以及长时间不恰当听电子产品等原因引起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目前正呈现出增长趋势。而在这些人群中,年轻中青年脑力劳动者、学生等青年群体最易发作。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听力损伤

    家住天台路的小胡半个月前被诊断为慢性声损伤。“不爱学习,整天上网打游戏,戴着个耳机闹哄哄的,把耳朵给弄坏了。”小胡的妈妈告诉记者。

    小胡今年16岁,在岛城一所职业高中读高一,课程不忙,闲暇时和同年纪的小伙伴一样,喜欢带着耳机听音乐,约上朋友联机打游戏。这个寒假,爸妈忙工作,他便整日戴着耳机和同学在网上“厮杀”,据他说,有的时候能玩一天。高度紧张加上长期大音量的使用耳机,小胡老感觉耳朵里 “嗡嗡的”,到医院才发现,原来是用耳不当引起的听力损伤。

    梅栩彬介绍,这是噪声引发的慢性声损伤。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在医学上被称作声损伤,属于神经性耳聋,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声损伤患者大多可分两类,一类是职业性,“比较典型的是工厂职工,比如纺织、制造以及接线员等。因为工作性质,他们长期处于噪音中,使得听力遭到损伤。”另一类则是长期使用随身近耳声源的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耳机和耳塞。这些电声设施属于近耳限制性声场,不同于自由声场,它的强度变化快、缓冲小,很让耳朵遭罪。“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电子产品,电话、蓝牙耳机,不是煲电话粥就是听音乐,耳朵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引发了听力损伤。”

    英国耳聋研究所对16-24岁的青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证明,经常用耳机听mp3的年轻人可能比父辈早30年耳聋。

    听力损伤不可治愈

    “最近几年,因为噪音导致耳聋和耳鸣患者在大幅度增多。”梅栩彬说,因为现代生活方式引起的神经性耳聋占到了他接诊量的5%。而且,近年来,耳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以前因噪声导致听力下降的病人多是因为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而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患上了噪声性神经性耳聋,是因为他们平时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玩游戏,并且喜欢到KTV等噪声大的场所。”

    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噪声污染、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都可能导致神经性耳聋,尤其影响年轻人乃至白领一族。据悉,上海一家银行的信贷部经理,因为每天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要靠打电话和客户联系,加之一段时间的加班,在一次午夜加完班去酒吧玩时,神经性耳聋发作,听力下降严重。而同样身在上海的音乐博士孙小姐,因专业平时用耳频繁,在一个假期中由于学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引发神经性耳聋,听力下降,最终与喜爱的音乐事业失之交臂。

    国外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伤害密切相关。“噪声对听力的损伤是累积的,累积到一个月以上就不可逆了,而听力损伤不可治愈。”梅栩彬强调。

    预防比治疗有效

    谈及预防和防治,梅栩彬强调,对于听力损伤,预防远比治疗有效。“因为听力损伤不可治愈,我们在临床中,只能采取一些治疗保持现状,所以,最好的治疗就是前期预防,避免出现听力损伤。”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称,全球有3.6亿人有听力残疾,占全球总人口的5.3%。听力残疾人中50%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

    而预防的方法也很简单,市民应尽可能避免将自己长期暴露在非常嘈杂的声音中。如工作原因无法避免,在环境声音大于80-90分贝时,必须戴上适当的听力保护装置,如防噪声耳塞或耳罩。为预防突发性耳聋,年轻人要改掉长期听耳机的习惯,临床研究已经证明,过多使用耳机即使不导致耳聋,也会引起儿童听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另外,保护耳朵也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如果持续使用耳机,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在持续劳累后,要保护耳朵不受酒吧等嘈杂环境的音响刺激。当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到专科医院及时就诊。由于20至40岁是耳疾的高发年龄,因此年轻白领应引起高度重视。(记者 张晋)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