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瓜农青岛卖瓜获居民信任 生意好三餐仅吃馒头

来源:青岛晚报 作者:于波 | 责任编辑:莫非 2014-07-07 13:36:58 --字号:TT

    多卖瓜人中的一员,他是高密高平庄的瓜农,平时常在延安一路7号附近卖瓜,与大院里的居民成了好邻居。前几天的一个凌晨,记者赴高密,跟随栾淑峰一起摘瓜、装瓜,探访近12小时的卖瓜路。

    ●辛苦

    三餐吃馒头睡在卡车里

    头天晚上7时许,记者前往市北台东商圈周边寻找卖瓜人,正巧碰见了还没收摊的栾淑峰。他穿着黑色汗衫、运动裤,脚踏一双黑布鞋,皮肤晒得黝黑,正在忙着把5个西瓜装进麻袋里。他过一下秤,娴熟地把袋子甩到了左肩上,身体前倾,弯着腰准备给住在登州路7楼的大姨送瓜。见到照相机的镜头,栾淑峰露出了一口白牙,憨厚地笑了起来。等他送完瓜回来,已经快8时了。栾淑峰快速跑到十五中旁的一家饼店买了个手抓饼,再跑步回到车前,坐在马扎子上开始吃起了晚餐。

    一日三餐吃馒头、手抓饼,是栾淑峰来青岛的标配饭菜。晚上9时前后,把最后一个顾客送走后,1米7高的栾淑峰就躺在副驾驶的座椅上,脚抵着挡风玻璃睡觉。对栾淑峰来说,在卖瓜的两个月中,最期盼的是天气热起来,这样瓜好卖,即使在车里热得快中暑也没什么。只有在瓜卖完了回家拉瓜时,才能吃上一顿媳妇包的热腾腾的水饺,睡个安稳觉。

    ●特别家里二十亩地专供青岛

    栾淑峰住在高密高平庄,有100多户种植西瓜,可如今自产自销的只有栾淑峰和他的弟弟。听说栾淑峰要回家拉西瓜了,记者和他约好,早上4时许,如约赶到了高平庄,此时栾淑峰和妻子鲁玉红、岳父鲁金平已经在瓜地里开始挑瓜了,而四周的瓜地还没有人。“从最早贩瓜卖到现在自己种瓜,已经摸索出经验了,早上摘瓜好,瓜上还能看出一层白霜,这样的瓜不容易裂,味道也比中午摘的瓜好吃。 ”栾淑峰说。

    栾淑峰和妻子种的是早熟品种京心地雷瓜,每个瓜只有5斤重。一车西瓜,裂瓜、坏瓜一律不要。栾淑峰说,之前是开着三轮车去青岛卖瓜,现在开上车了,日子比以前过的好多了。

    直到早上8时30分,栾淑峰和妻子、岳父一刻也不停,一车4800斤的西瓜才终于装满了。虽然是阴天,可三人都热得满头大汗。家里的20亩地目前主要种菜种瓜,栾淑峰从20年前就来青岛卖菜卖瓜,先后去过黄台路、上清路卖瓜,最终决定留在了延安一路7号大院里。 2004年,栾淑峰通过卖瓜攒的钱在老家盖起了12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

    ●感谢

    和延安一路居民成好邻居

    “用被子和毛毯把瓜裹起来就不容挤裂,这些都是大院里的大哥、大姨们给的。 ”栾淑峰一边用绳子把一车西瓜勒好,一边说起了青岛的好邻居们。现在青岛的瓜价只比高密的贵一角钱,算上来回400元油钱,栾淑峰这一趟并不上算。可跟村里的其他瓜农相比,栾淑峰的瓜能很快卖完,多则3天少则半天就能售罄。 “和大院里的人都认识,这么多年,大家关系处得非常好,从来没红过脸,要是不去青岛卖了还舍不得。 ”栾淑峰告诉记者,老年人买瓜他一般都送货上门,如果瓜没熟好,只要说一声立即给换一个。时间长了,大院的居民经常给栾淑峰送水、送包子,有的还送来家里穿不上的新衣服。

    用鲁玉红的话说,由于常年在外做生意,村里的邻居反而不熟悉,跟延安一路7号大院的居民反倒很熟。每次见到栾淑峰和鲁玉红来卖瓜了,大家都互相吆喝着:“媳妇来卖瓜了,就在咱小区大门口。 ”现在鲁玉红留在家里照顾儿子,还开了个小超市,每次只有丈夫一个人去青岛卖瓜卖菜了。 “几个大姨还吵着要来老家看我,心里挺感动的,我就让栾淑峰捎点他们爱吃的桃子、野菜去。 ”鲁玉红说。

    ●收获

    卖50万斤西瓜供俩孩子读书

    把装满西瓜的卡车开到家门口,栾淑峰还要帮着妻子打点超市,在次日凌晨2时再启程上路,预计3个小时到青岛,正好赶上早市。和栾淑峰家一墙之隔的是他弟弟家,也是刚刚盖起了新房子。 “我们哥俩之前一起卖瓜,现在结婚了就各卖各的,他就在上清路上卖。 ”栾淑峰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少,瓜甜但是产量低,一亩瓜地卖不好可能还赔钱,如果卖得不错,他准备再把家收拾一遍,也买个太阳能热水器。

    “这些年至少卖往青岛50万斤西瓜,供两个孩子读书,心里挺知足的。 ”栾淑峰告诉记者,等再过两年背不动西瓜的时候,他会选择回家开个小饭馆,有机会也让青岛大院里的邻居们来高密玩一玩。 (记者 于波)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