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正文

“腾笼换鸟”青岛老企业环保搬迁释放绿色红利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刘萍 2017-10-05 08:12:51 字号:A- A+

原标题:老企业环保搬迁释放“绿色红利” 

关停67户污染企业后,每年减排2318万吨工业废水、1805吨化学需氧量、127吨氨氮、5480吨二氧化硫、5890吨氮氧化物、15863吨烟尘粉尘

青岛火车北站,自2014年1月至今,日均客流量3.4万人次,在青岛“迎来送往”的交通版图中成绩瞩目。这里地铁交通、商业网点密集分布。如今,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客运枢纽站,而是向着“交通新城”快速推进。

熟悉青岛发展规划的人都清楚,这块覆盖1.9平方公里的交通商务区崛起于老企业搬迁后腾空的地块。当初,国棉六厂、黄海橡胶等19家企业陆续从这一带搬迁,“让”出了地块,更“让”出了青岛转型发展的新空间。

截至目前,全市129户规划内搬迁企业中,已关停的搬迁企业117户,其中涉及污染企业67户。初步统计,关停的污染搬迁企业,使市区每年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2318万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72%;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05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71%;减少氨氮排放量127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71%;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480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23%;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890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30%;减少烟(粉)尘排放量15863吨,占市区排放总量的80%。这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搬迁和转型,“腾”出了青岛城市升级发展的“净空”。

“腾笼换鸟”,顾名思义,腾出空间,让新的生灵入驻。

在青岛,这场从2008年开始启动的战役,着眼于淘汰落后产能,以老企业环保搬迁、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不断加速企业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生态效能,意义深远。

青钢是我市老企业环保搬迁“大军”中的重要一员。2012年搬迁启动伊始,他们一方面加快新厂址建设,一方面在原厂区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现了“干干净净”搬迁。2013年,青钢提前关停焦化厂,打响搬迁改造“第一枪”。据测算,焦化厂关停后,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超过4300吨,减排氮氧化物148.68吨,减排扬尘6720吨、烟尘40.8吨,年可节约5.85万吨标煤,污染源全部得到根治,为李沧城区恢复环境自净功能发挥了重大作用。

离开“老家”,去往西海岸新厂区,让青钢借此全面实现了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大计。据估算,现在的青钢,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1%左右,年节能11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7.5万吨二氧化碳,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到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一级水准,与老厂区相比,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89%、38%,COD(化学需氧量)实现零排放。

青钢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青岛碱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生产氯化钙时产生的副产品二氧化碳,过去只能排放到大气中。搬迁后,新项目将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小苏打,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万吨以上。2008年即被列为首批搬迁企业的双桃精细化工公司,一期项目就不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研发完成十余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方案,让废水、废渣、废气零排放,每年为企业带来近亿元经济效益。此番种种,让这家老牌化工企业尝到了“绿色红利”的甜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双桃搬迁后的新项目,每年可减少废水排放量15万吨。

随着一批批老企业的迁出,青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搬迁走向纵深,为全市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了“底气”。

日前,山东省环保厅揭晓今年上半年全省17城市生态补偿资金结果,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获奖1677万元;

今年上半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9%。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均有同比改善,为2013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十二五”期间,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为26.5毫克/升、0.42毫克/升,同比分别改善20.4%、72.9%,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

……

成效不是唯一,深处其间的居民更有切身的体会。

“作为居民来说,很难以数字直接量化环保改善的效果。但在此前,空气里时不时传来的怪味,会让我心里充满担心。化工厂在家附近,总会让人心里觉得不踏实。”随着海晶化工的搬迁,家住四流南路的王女士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随着我市一批老企业陆续完成整体搬迁,不仅大幅缓解了困扰原区域数十年的空气、噪音等污染问题,而且“腾”出的新天地,也在不断实现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按照总体规划,这些腾出的地块主要用来整体成片开发,转型发展商贸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有的已建设成大型基础设施,让老城区的空间优势和生态优势重新释放。

据统计,目前我市老企业环保搬迁腾出土地中,约30%的土地用于学校、幼儿园、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绿地建设,同时配建了7700余套保障性住房,提取保障性住房基金6亿多元,解决棚户区安置用房约9000套。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