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大地,风劲潮涌。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山东视察。在青岛、临沂、济宁、菏泽、济南等地,他深入革命老区、企业、科研院所、文化机构,详细了解改革开放、转型发展、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等情况。每到一处,都留下殷殷的嘱托、深切的期望。
“要锐意改革,敢创新路。”
“要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
句句嘱托,音犹在耳。
日月如梭,催人奋进。
这四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面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热情,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这四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改革试点、改革举措向前推进、取得实效;新一轮对外开放境界更高、视野更宽、气魄更大,融入“一带一路”、抢抓自贸区战略机遇结出累累果实。
这四年,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发展实体经济,蓄积了强大动能。
这四年,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全面打响以“蓝天碧水青山”为核心诉求的保卫战,“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使青岛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这四年,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安全生产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努力为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环境。
这四年,我市运用辩证法,专注“弹钢琴”,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屡有建树。
砥砺奋进,四年换了模样。
斗转星移,又是一番风景。
今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永不忘怀的嘱托,永远牢记的使命,奔腾向前的城市。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发展、走在前列,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闯关夺隘,改革带来活力,开放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了,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难题,不深化改革不行,深化改革力度小了也不行。全党同志对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要有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都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
青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不可或缺的基因。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是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青岛才更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才能更加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驰而不息地向前推进。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来山东视察的当月,我市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意见》,成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到2020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中央和省、市委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全国前列,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头雁、火车头、排头兵”。
从这时起,青岛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加速跑”阶段,各项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多项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全市完成或出台政府机构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等各领域改革方案举措212项;2015年,确定255项重点改革措施,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要点129项,年内改革任务全部完成;2016年,确定改革要点任务345项,当年完成317项,出台相关改革文件153项;2017年,确定252项重点改革事项,其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事项141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事项111项,上半年完成98项。
中流击水,奋楫者先。
改革进入深水区,问题比以往复杂,矛盾比以往突出,利益冲突比以往激烈,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出现什么干扰”,问题和困难永远要为勇敢者让路。
在市委深改组召开的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江汀要求:“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于全面发力、纵深突破、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担起改革的政治责任,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担当负责,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闯关夺隘,勇进者胜。
四年间,全市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削减473项,精简率达59.2%;彻底取消110项非行政许可事项;政府机构改革将组成部门由46个精简为38个;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精简率达56.2%;梳理各级公共服务27607项,数量居全省首位;公布取消市级证明盖章类材料30项,调整40项;制定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意见,取消、停征、减免、调整19项涉企收费和基金;新启动1516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4年至2016年,全市共推出704项改革方案或举措,同时完成一系列中央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财税、金融、园区管理、行政审批、民生保障、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纷纷取得重要进展。
改革带来活力。
我市实施“放管服”改革以来,新增市场主体76.49万户,总量达110.2万户,位居全省首位、副省级城市第四位。
改革带来福祉。
四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使学前教育普及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农村增收致富的意见,让大批创业者找到了事业起飞的平台;在全国率先实施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纳入保障范围的特药特材数量由9种扩大至41种,覆盖病种及保障额度均居全国首位,让更多的患者特别是贫困群体受益;创新改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护理保障范围,让5万多名老人享受到护理保险待遇。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我市不断放大开放这一鲜明特色和重要优势。
这些年来,乘着开放的浩荡东风,青岛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如今的青岛,与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国外6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成为中美、中英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累计有12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青岛港与1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联系;青岛空中航线达到160条,其中国际航线20条。
就在不久前,海信收购东芝电视95%股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业内人士称,收购完成后,海信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电视制造商。届时,在全球电视制造商前三把交椅中,将有两个席位被青岛企业所占据——海尔、海信分列第二、第三。
除了海尔、海信,在国际舞台上,还活跃着双星、澳柯玛、青建、百通、裕龙、金王、渤海农业等一大批青岛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以精到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市场嗅觉,魄力十足地实施海外并购,构建全球化研发、生产、销售的海外产业链。
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指出:“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持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办法更重要的是担当。我们将努力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细更实的作风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
有多么大的决心,就有多么大的作为。
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有什么样的格局。
这几年,青岛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全新实践中,围绕“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城市“双定位”,以建设海陆双向开放桥头堡、海上战略支点、经贸合作枢纽、服务保障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为重点,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交流合作,重点推动的17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拔地而起,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比重已达49.1%。
开放的青岛,国际的青岛。
自贸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青岛通过抢抓国家自贸区战略机遇,驶入对外开放的“快车道”。2016年,青岛对韩国、东盟、澳大利亚、智利、巴基斯坦等五大自贸区主要贸易伙伴签发原产地证书金额58.17亿美元,享受关税优惠3.22亿美元,青岛企业自贸协定利用率短短一年内提升23个百分点;青岛对自贸区进出口贸易总额1414亿元,占全市当年进出口总额的三成以上。
2014年,青岛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服务试点,两年后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去年全年,全市跨境电子商务突破进出口总额120亿元大关,主要业务指标位居全省首位,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在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中,青岛在10个新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名列第一,跻身全国服务外包“第一梯队”。
“要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要进展
在山东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企业,听产品介绍、看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是创新主体,掌握了一流技术,传统产业也可以变为朝阳产业。”
“要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
话语掷地有声,是动员令,更是方向标。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
四年来,我市围绕创新发展,出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在简政放权、科研人员松绑、人才自主评聘、外籍专家待遇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推进国家专利技术交易中心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更多青岛品牌走向世界;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工程,确定培育100家“专精特新”隐形冠军。
为了让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如鱼得水,青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创新的引领者。在中车四方、海尔、海信、青啤、青特等一批大企业带动下,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在过去五年内分别增长4.8倍、5倍、4倍,增幅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商标申请量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誉为“青岛现象”。
创新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青岛围绕“中科系”“高校系”“企业系”“国际系”四条主线,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吸纳高端人才。其中,“中科系”已在青岛形成“两所八基地一中心一园一城”的格局;“高校系”有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在青建设校区,北京大学等20多所高校在青设立研究生院和研究院;“企业系”有中电科、中船重工等众多产业高端和行业前沿项目落户;“国际系”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近20个,总数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创新的青岛,吸引了深海基地、深海钻探基地、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相继落户,海洋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创新平台。全市建成国家级创业孵化器96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95家,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海洋人才港等高端平台陆续投入运营。
瞄准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全市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8家,智能机器人、海洋装备材料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专项支持,新型航空润滑材料、超高压电缆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我市创新实施的“互联网+”“海洋+”“标准化+”行动计划,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全速迈进,新兴产业风生水起。海尔的互联工厂、双星的4.0生态圈、青啤的流程制造自动化生产线、青特的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都在引领世界互联网工业潮流;海洋设备制造业四年来年均增长26.1%,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9.1%;海尔成为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海信成为第一个起草制定平板显示国际标准的中国企业,中车四方的标准动车车组在13个领域搭建起中国标准……
创新汇聚起巨大能量,为青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创新驱动,使我市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战略顺畅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要进展。
青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企业环保搬迁与改造升级,目前已有111户企业启动搬迁,67户企业搬迁竣工,100户企业实现老厂关停。
在去年的“三去一降一补”行动中,全市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明显下降,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1%,处于79%-82%的合理产能利用率区间;新建住房库存去化周期较年初缩短4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减负100亿元,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5%,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下降0.25元;环境治理等补短板工作成效明显。
落后产能全面淘汰,僵尸企业快速出清,发展短板逐一补齐,为我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市重点打造的十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年产值已经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5.7%,成为工业转型的关键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翻番,跨上千亿元台阶。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大步流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为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有效供给;推进三产融合,提高供给水平;突出特色品牌,提高供给质量;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我市成为唯一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等人均占有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农业“新六产”蓬勃发展,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37个,包括国家级创业创新园区11个,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八位;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到80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6.3%;新发展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26个,培育年交易额过千万农业电商企业10家,全市规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到737家、占全省12%。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真刀实枪地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为我市下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打响“蓝天碧水青山”保卫战
转变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是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有着生动的描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青岛打响以“蓝天碧水青山”为核心诉求的保卫战。
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青岛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56项改革任务,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格局;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详尽勾勒出“生态青岛”的发展路径。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这两个关键词,日渐深刻地入脑、入心。
如今,不管是老企业还是新企业,都将绿色、循环、低碳作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
上百家老城区工业企业的关停、搬迁,使市区工业污染源基本消除。搬迁后的新青钢,一举实现废水“零排放”,年节圴标准煤11万吨;青岛碱业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实现废气、废水、固体废物“零排放”;聚集了一批重化工企业的董家口工业园区,先后建成循环经济项目10余个,园区内水的循环利用率可达80%以上,年可实现节电20亿度、回收蒸汽70万吨。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入,使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我市企业昌盛日电在太阳能利用上声名鹊起,已签订总量超过100万千瓦的开发协议,每年发电超过5亿千瓦时;落户青岛的北汽新能源汽车获得全国第一张纯电动乘用车生产牌照,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基地;黄岛沿海风电长廊、即墨沿海风电长廊、平度风电长廊、莱西风电长廊等四大风电长廊已基本建成,全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61万千瓦。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运行37个清洁能源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05万千瓦,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发电量比2011年翻了四番。
让空气更洁净。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我市实施燃煤锅炉废气治理提标改造项目585个,淘汰燃煤锅炉215台,完成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200余个;淘汰黄标车16.5万辆,全面销售国五车用燃油,新车执行国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1万余辆,新建充电终端9000余个。
让河流更清澈。针对大沽河、李村河等重点河流治理,2013年至2016年,我市共整治污水直排口500多处,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项目,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6%。在全国,青岛率先实施“河长制”,河长、河段长亲自督战,治污与治水合力,打造“水清、河净、富有生机”的水生态环境。
让海湾更美丽。我市发布全国首个“湾长制”实施方案,明确构建市、区、镇三级湾长责任体系,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总湾长,着力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蓝色海湾。为保护“母亲湾”胶州湾,我市用立法的形式,实施终极性、永久性保护。
让森林更茂密。我市大力实施十大绿化工程建设,建立完善森林生态防护系统,构建点、线、片、面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深入挖掘造林绿化发展空间,建设万亩林场,五年造林73.2万亩,林木蓄积量达1098万立方米。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青岛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天更蓝。衡量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是PM2.5。青岛的PM2.5由2013年的6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6年的45微克/立方米,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3年的72.9%提至2016年的81.7%。
水更清。去年,全市重点河流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改善7.9%;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两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20.4%、72.9%,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胶州湾的优良水质面积占比,由2011年的52.9%提升到目前的73.3%,上升20.4个百分点。
山更绿。2016年,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40%;全市共有各级自然保护区7处,总面积673平方公里;森林达到22处,总面积248平方公里。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文明,使青岛获得了一个个令人艳羡的绿色桂冠——
先后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试点城市、国家汽车再制造试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荣膺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市90%的镇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去年,在中国绿色发展高端论坛上,青岛排名全国重点城市绿色发展公众综合满意度前五。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协调共享,全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基本保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这个治本之策。”
“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一揽子服务、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
“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山东视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快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全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推进协调发展,必须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四年来,我市将协调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梳理薄弱环节,十指协调分工,弹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
全域统筹战略的实施,使青岛东岸、西岸、北岸三城特色鲜明,相映生辉;针对县域经济这一发展短板全力推动,去年使即墨财政收入达到105.1亿元,成为当时全省唯一财力过百亿元的县级市,使青岛财政收入进入“百亿方阵”的县市区,历史性地达到5个。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我市的改革力度空前加大。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同城同待遇,专门出台20条措施,打破城乡区域界限、人员身份界限和户籍地界限,让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最大化地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
为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我市建设“文化青岛”“文明青岛”,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6000多个社区村落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文化产业增加值由356亿元增至557亿元,影视产业昂首迈向世界级;在日前刚刚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青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胶州市以位列县级市榜首的成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古镇口,一个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青岛样板”引人关注。目前,这里已建成占地2000余亩的绿色军供蔬菜生产保障基地;建立国内首家军、政、校、企和科研院所合作的舰船装备技术保障平台;建成国内首个高校主导的军民融合型海军新装备保障人才培训联盟,累计承训军队新装备保障人才4000余人次;引进十二大军工集团投资项目和大院大所等项目,先后集聚涉军涉海高端项目120个,总投资突破1000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市推进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美丽的乡村,不能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和重要发展机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创造性的思维探索出精准扶贫新机制。
在保障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稳定人均年收入4600元的基础上,我市提出了实现“两好、四保障”(吃好、穿好,医疗保障、教育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的目标,探索出了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定位相符合的减贫脱贫长效机制。
在脱贫攻坚中,我市注重恢复和提升贫困户和贫困村镇的“造血功能”,去年依托特色产业开发扶贫公益岗位3000个,建成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基地16处,依托2700多家农业规模企业和8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将76个贫困村、1340户贫困户纳入合作社,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
数字最有说服力:去年,市定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全部脱贫,51个省定贫困村和79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摘帽退出。今年底,剩余的149个省定贫困村和231个市定薄弱村将全部脱贫摘帽。今年上半年,青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88元,居全省首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726元,比全省高3772元。
协调发展,安全生产是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安全生产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不断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建立工作机制,对重大风险点实施动态管控和事故预警;出台21项措施,全面加强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重大安全风险审批“一票否决”、油气输送管道绘制成“一张图”;每季度开展一次联系区市“蹲点”专项检查,重大隐患分级分类挂牌督办;推广使用智能化执法终端,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执法;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全部建立“一企一档”,逐项销号“清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美好生活,意味着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伟大的时代,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我市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
过去四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由64%提高到75.4%,累计支出3300余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582.3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5.2%,增长28.1%。
今年起,我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50元提高到66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70元提高到490元,四年来实现四连涨,在全省继续保持最高标准。对城乡低保中的残疾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我市在给予低保救助的基础上,另外加发专项生活补助。同时,降低新市民的救助门槛,提高临时救助标准。
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弃医等难题,我市加大医疗救助政策改革创新力度,实现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医疗救助困难居民71407人,“一站式”即时结算医疗救助资金15242万元,救助人数、资金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2%、80%。从2015年起,我市整合原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项医保制度,建立了统筹城乡、三险合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使全市参保人员超过820万。
过去四年,全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下;劳动者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困难群体签订劳动合同的正规就业比例连年增长,从2012年的39%,一路提升至2016年的72.9%。
过去四年,我市大力推广“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等合作形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使80%以上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排名中,青岛位居第一。
为了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居者有其屋,我市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过去五年共完成13.4万户棚户区改造,使56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保障。
……
历史长河,奔流向前。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十九大已经绘制出新的奋斗蓝图——
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岛力量!(记者 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