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正文

青岛的老建筑与俄建筑师 “作品”遍布老城区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8-02-25 07:22:54 字号:A- A+




自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侵占青岛后,作为德国的殖民地,青岛市尤其是市南区的建筑和规划便以欧陆风格为主了。

当时的清政府山东巡抚孙宝琦来青岛拜会德总督,参观市容后,说“德人去济,称青岛为‘小柏林’,我尚不信,今日一看,确有几分柏林模样。”当时的建筑设计师主要为德国人。

富裕的俄裔侨民来青定居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市区规划和建筑风格延续了德占时期的规划要求和欧陆式建筑特色。

而在这一时期,正值沙俄发生巨变,十月革命后成立了苏联,很多俄罗斯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离开祖国进入中国。相对于红色的苏联,这些流亡人被称为“白俄”,也有称呼他们为“俄侨”、“无国籍人士”的。

这些俄侨进入中国后,毗邻苏联的东北尤其是哈尔滨等大城市是他们首选的居住地;当然,作为当时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也是不错的选择。

青岛在当时是中国政府的直辖市之一,有多国在此设立使领馆,城市风格欧化、开放、包容;同时在沙俄时期还在这里设立过领事馆,有一定的基础,自然也就成了俄罗斯流亡人员的目的地之一。

一九二几年的青岛,正是一个发展的时期,经济繁荣,新开了很多的工厂,相应的也就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用今天的话讲“房地产业兴盛”。

根据笔者个人对那一时期来青岛的俄裔人士的统计和调查,当时来到青岛的这些俄裔侨民,相对层次较高,很多人在自己国内时可以说是非富即贵。他们来到青岛后,自然要考虑今后的生活。于是,开商店的、开餐厅的、搞养殖的、开酒厂的、搞乐队的……反正是各显其能,目的只有一个,利用手头带出来的资金,为今后的生活努力拼搏吧。

俄裔建筑师在青显身手

衣食住行,安顿下来后,这个“住”字尤为重要。而当时的青岛,适合或者说能够进行欧式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士还真是不多。于是,这给了一些有这一技能的俄裔侨民们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当时青岛政府的建筑等政策沿袭了德占时期的很多东西,也适合俄裔设计师的风格。

他们像当时的市政府申请了建筑师执照,开办起建筑师事务所。于是乎,在前海沿、太平角、八大关等地,这些设计师们开始大显身手,一座座经他们之手设计的风格各异的建筑作品拔地而起,迄今有很多保留了下来。

青岛在德占时期便有帆船运动开展,后建有国际帆船(游艇)俱乐部,办公室在中山路亚当斯大厦四楼,在汇泉角西部建有简易码头。三十年代,俱乐部会员日渐增多,在汇泉路建了专用码头。

俄裔建筑设计师斯密斯诺夫(G.Y.Simisrnoff)1934年设计并开始建造青岛国际帆船(游艇)俱乐部(原汇泉路20号)。这组建筑包括办公室和客房,因俱乐部成员有的来自北平、天津等地,又在对面(汇泉路5号)建了码头、更衣室、休息厅,在汇泉路、南海路路口建了帆船船坞、码头等(就是我们平日说的航海体校码头),在1937年全部建成。这里是当时我国最佳的一处帆船俱乐部,在青岛帆船运动史上和中国的帆船运动史上可以说这是一座里程碑。



风格各异的建筑遍布老城区

俄国建筑设计师尤霍斯基设计的建筑遍布于今市南区一带。

基督教分许多派别,其中基督教圣公会来青岛传教,尤霍斯基应邀设计了圣公会(亦称“规矩会”)教堂(香港西路10号),设计风格不像一般教堂那样严肃,而风格流畅,融入八大关别墅区之内。后圣公会教堂迁至济宁路(原33号),这里作为了青岛国际俱乐部分部,每年夏季开放。

1935年建成的嘉峪关路5号等建筑也是尤霍斯基的作品。

韶关路28号(今22号),从建筑风格上一般被认为是德国式建筑,甚至有人称为典型德式建筑,其实它的设计者是俄国人穆留金。

在帕士考夫设计的作品中,居庸关路14号是依照业主要求设计的美式建筑,大落地门窗、明快的门廊、一对石雕的大花盆,令人赞赏。著名电视剧女导演潘霞青少年时代生活于青岛,就读于青岛一中。她在执导电视连续剧《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时,其中有几集是拍宋氏姐妹在美国的生活,潘霞没有去美国选择外景地,而是选择了居庸关路14号这座建筑,电视剧播出后,这里就被称为“宋家花园”了。

在这众多的俄裔建筑师中,名声最响的应该算拉夫林且夫与W·尤里甫两位了。

拉夫林且夫与W·尤里甫两个人分别开有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拉夫林且夫开办的建筑师事务所就叫“拉夫林且夫建筑事务所”,地址在中山路(原158号),有雇员十余人,有俄裔,也有中国雇员,从事建筑设计,也从事营造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从设计到建筑一条龙服务。

拉夫林且夫设计的作品很多,如文艺复兴风格的正阳关路11号、荣成路34号,1932年设计的荣成路6号、荣成路8号……

我国著名电影演员朱时茂曾演过一部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生活的电影《飞行交响乐》,有不少镜头就是在荣成路的各个小楼取的景,同时还有南海路航海体校码头的镜头。

拉夫林且夫设计的临淮关路2号,在建筑风格上没有特殊的地方,一座普通的欧陆风格小楼,青岛解放后,划归卫生部青岛疗养院作为休养所,许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家曾在此休养,其中包括著名剧作家曹禺,曹禺的代表作《日出》《雷雨》中的情节、人物都与青岛有关,是他根据报刊报道写的,1955年是他第一次来青岛,当时就住在临淮关路2号。

青岛国际俱乐部是一家会员制俱乐部,上个世纪30年代在青岛有七、八家会员制俱乐部,位于中山路1号的国际俱乐部拥有青岛最早的保龄球馆、壁球馆以及台球室、桥牌室、餐厅等,是档次最高的俱乐部,入会不仅会费很高,门槛也高,只有中外上层社会人士才可以成为会员,拉夫林且夫是该俱乐部会员,青岛的俄国人不少,能成为会员的只有拉夫林且夫等个别人。

尤里甫与青岛的不解之缘

沙俄时期在青岛设有领事馆,地址在湖南路1号,领事是塔夫灵夫,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沙皇俄国建立了“苏联”,俄国驻华外交机构全部停止了工作。驻青岛的沙俄领事塔夫灵夫表示不愿意为杀害尼古拉沙皇的新政权工作,没有回国,而是留于中国青岛,并设法取得了法国护照,后来经人推荐又当上了法国驻青岛领事馆的领事。

这一时期,塔夫灵夫的母亲和妹妹一家先后来到中国,首先选择了在上海落脚。

1921年,塔夫灵夫闻听自己妹夫去世的消息后,把自己的妹妹以及妹妹的五个子女中年幼的三子和四子接到了青岛生活,稍后又动员其他几个外甥和外甥女也来到了青岛。

他的外甥中年龄最大的W·尤里甫在俄罗斯大学时学的是建筑工程,毕业后有建筑师执照。塔夫灵夫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和青岛的环境,认为青岛适于欧洲人居住,而青岛又正处于一个城市建设发展时期,认为W·尤里甫来青岛发展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招他来到了青岛。

W·尤里甫来青岛后,认真地了解了青岛的相关政策和环境,也分析了青岛的市场潜力,决定留在青岛开展自己的事业。于是W·尤里甫向青岛市政府申报材料,成为了注册建筑设计师。

W·尤里甫的设计迎合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潮流,工作起来扎实可靠,他亲自设计的建筑逐步受到业主们的认可,业务应接不暇。再加上舅舅塔夫灵夫在青岛的上层社交圈子里名声极大,经常带他出席各种名流活动,帮他做宣传。于是他成立了尤里甫建筑事务所,以建筑设计为主,也从事营造建筑。





众多作品彰显设计能力

尤里甫建筑事务所在栖霞路5号,从1937年的记载来看,当时设计所里共有技术、管理人员十几人,主要为寓青的俄国人,也有中国人。W·尤里甫为经理,主要设计师,合伙人为G·斯密诺夫(G·V·Sminoff),设计师科里亚任斯基,会计师为尤里甫夫人,办公室主任为G·尤里甫,中国管理、技术人员中有L·郭,Y·W·孙等人。

从1930年到1944年,15年期间,尤里甫事务所承担的建筑项目达三百多项,其中尤里甫本人单独和合作的项目即达二百多处,数量十分巨大,可以说在三十年代青岛建筑设计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青岛市,山东省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中,由尤里甫设计的近三十多处。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外人士在太平湾一带兴建别墅,形成一个别墅区,俗称“八大关”,目前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区,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全国五大最美街区,全国四大别墅区之一。而其中许多建筑正是W·尤里甫设计的。

W·尤里甫的第一座建筑是湛山大路 (今香港西路)40号,他以欧陆风格的设计获得好评,正在建筑高潮时期的业主纷纷与他签约。他的设计也不令人失望,如居庸关路10号,以高耸的塔顶,亭亭玉立,被人们称为“公主楼”,是游“八大关”必游之处,必拍摄的景点。

山海关路9号是依业主要求设计的美式建筑,也许在名建筑林立的“八大关”不是最好的建筑,但是住在这里的名人却是最多的。“二战”结束后,美国第七舰队司令柯克,西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均曾以此为官衙,蒋介石与马歇尔一起来这里造访,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青岛均下榻这里,几个外国领导人也曾下榻于此,被称为青岛的“钓鱼台”。

与山海关路9号风格迥然不同的嘉峪关路4号是北欧风格建筑,显示了尤里甫的设计能力。建国后,葛琴等一批作家先后在这里休养。

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在这里,尤里甫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位建筑设计师。在“八大关”内,尤里甫的作品达16处之多,这些建筑造型奇特、风格各异,其中包括居庸关路14号、正阳关路19号、21号、函谷关路28号、嘉峪关路17号、宁武关路1号……

斯人已去留下怀念与故事

基督教分作几十个派别,德国占据青岛以后基督教信义会(路德会)立即来青岛建教堂布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经济崩溃,教会也受到很大影响,美国信义会购下德国信义会在青岛的全部财产,胶州路、易州路口的信义会教堂十分狭小,只可容二百人做礼拜,于是在观象山麓建了一座新的教堂,即圣保罗教堂,有青岛四大钟楼之一的塔楼,这是尤里甫的作品。他不仅设计欧陆风格建筑,又应信义会委托设计台东圣路德教堂(清和路)。当时,他大胆地设计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基督教堂建筑采用中国寺庙式造型的仅有这一座,这充分显示了尤里甫的设计水平。

西鱼山周围的金口一、二、三路及莱阳路是俄国人聚居的区域,俄国人信奉的东正教堂建在金口一路,俄国人为子女上学建的俄罗斯学校也建在金口一路,由尤里甫设计了校舍,据1937年的记载,此学校有教师10人,学生一百余人。

W·尤里甫的业余爱好是打网球,当时青岛网球俱乐部也在金口一路。1948年,塔夫灵夫去世后,W·尤里甫接任舅舅的职位,出任法国驻青岛领事,同时经营着自己的建筑事务所,直至1949年离开青岛。

2013年,当年的W·尤里甫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一科里亚任斯基的后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维克多·科里亚任斯基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回到了青岛,笔者陪他一起找寻了他出生的地方——石岛路,这是维克多当年出生的地方。维克多拿着黑白照片在东西向的石岛路转了30分钟,也没有找到照片中的尖顶二层楼。石岛路上的老建筑和门牌号码后来都发生了变化,要想找到当年的家是非常困难的。无奈之下,维克多只好拍下了现在的石岛路。然后我们又去看了他父亲工作过的事务所——栖霞路5号,站在门口维克多告诉妻子,当年尤里甫全家就住在建筑事务所的对面,这么多年过去了,样子一点都没变。

老人家不爱说话,每到一个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他除了拍照、录像,就那么静静地站着,似乎在感受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俄国建筑设计师在青岛设计、建筑的几百栋欧美式小楼,绝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