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城阳有群“蓝精灵” 用微光力量凝聚社工大爱

2018-04-09 11:00 来源:青岛早报
分享到: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关心,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在城阳区后桃林社区居委会的8号网点房里,活跃着一群现实版的“蓝精灵”——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他们用热心的公益救援行动,被青岛、全国乃至国外的人们广泛赞誉。每当有人在山和海之间遇到困境,一个电话,甚至一条微信,这群身穿蓝色队服的“精灵”们就会迅速集结,奔赴到现场,同心协力帮助受困者脱险,然后等待下一站集结……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一支来自城阳区的民间救援队伍,队员们热心公益,用专业的技能和高尚的品德,像温暖的阳光一般,默默守护着这片蓝天下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在青岛家喻户晓,青岛的山上、海上、城市道路上,有群众的生命因意外遭遇危难的时候,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就迅速出动,排忧解难;他们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赞誉,历经国内外数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也对他们进行跟踪报道。 

近些年涌现出大量“城阳好人”“城阳故事”,“好人文化”成为城阳的一个符号、一个品牌。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成长也不是无本之木,他扎根在城阳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城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城阳好人”的一个典型代表,“阳光城阳”以惟民惟公、高效清正、公平正义、诚信和谐、乐观包容为核心理念,其价值追求、精神状态、特色文化、使命担当滋润着这支队伍、升华着这个团队。他们用10年成长历程中对公益救援的坚守,诠释了“阳光公益”的价值追求,他们用300多次艰难救援的经验,诠释着“快乐公益”的精神状态,他们用数千次的技能训练诠释着“专业公益”的特色文化……

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为典型代表的“好人文化”,提升了城阳市民的心气、心劲,提振了城阳这片胶州湾北岸中心区的精气神、凝聚力。这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正能量、主旋律,引领着全区上下积极建设城阳、发展城阳、服务城阳,把热情释放在城阳,把汗水挥洒在城阳,把创新创业奉献在城阳,成为城阳“在全市率先走在前列中再创辉煌”的强大推动力。

现场

21岁队员淡定施救路人成网红 

今年3月13日清晨,城阳区的一个十字路口,一名路人忽然倒地开始抽搐,大家还在惊讶中没缓过神来的时候,一名帅气年轻的小伙子从旁边一辆公交车上冲了下来。“我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有救护证,让我来帮忙。”从这名小伙子喊出这句话后,路人马上把揪着的心放了下来,原来是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这名路人有救了。

“这种信任是我们作为青岛市民,特别是城阳人都知道的,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这里家喻户晓,这群人整天上山下海救人,并且还给我们上过救护培训课,他们是专业的。”事发时现场附近一家小卖店的老板说,只要协助他们就行了,他赶紧帮这名小伙子拿来了手套等装备,并协助用手机录像拍摄现场。 

判断患者情况并保障患者安全,让路人帮忙拨打120,准备好急救措施,协助120急救人员将伤者抬上救护车……这名小伙子一系列淡定的动作,让路人惊讶。缓过神来,大家才慢慢了解到,这名帅气的小伙子叫姜俊弟,是一名刚加入红十字蓝天救援队2年的队员。他现场施救过程的照片和视频也迅速在网上传播开,一时间,姜俊弟成为了网红。 

“第一响应”是队员的基本素质 

“这是我第一次单兵作战,没有队友在身边配合,还是有一些压力,不过也会安慰自己,毕竟是一次安全、有效的救援。”当天晚上,姜俊弟在位于城阳区后桃林社区居委会的8号网点房的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部里自己总结,学习急救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这也是他加入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初衷。 

“我先询问了现场伤者的朋友,了解伤者既往病史和近日饮食状况。在检查心率、呼吸和意识状态后,我发现他的呼吸大于每分钟30次,不能直立行走,询问简单问题无法答复,意识逐渐模糊,我一直在呼唤他。我让他的朋友拨打120,并详细交待患者情况。”姜俊弟说。在评估现场的环境安全后,姜俊弟从就近的商店取得手套、口罩等做好自身防护,并寻求商店老板的帮助进行录像留取证据后迅速施救。 

“姜俊弟所遇到的这一幕,是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这几年来,众多‘第一响应’事件中较普通的一起,这是他们队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仅2017年团队就有19起类似的院前第一响应案例,其中还有一次成功实施按压复苏成功的案例。”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说,能做到这些,首先要具备院前初级救护的技能,得益于红十字会以及团队近几年“第一响应人”技能的培训,其次就是有热情和善良的心,这是一种精神面貌,得益于他们所在的这片热土,“阳光公益”的价值追求。

幕后

“8号网点房”承载诸多荣誉 

城阳区后桃林社区居委会的8号网点房,是一个两层的沿街商铺,平时门前停车位上停着几辆车身涂有“蓝天救援”字样的救援车,准备着随时奔赴救援第一现场。网点房的门口挂着“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的牌子,进入到其中,一楼是摆满了搁物架,上面摆放的是各种专业的救援装备,二楼是活动空间,供队员们培训学习和办公使用。 

“他们平时在这里的人并不多,多数周末会有来自各个地方的队员来培训,也会有迅速集合,带着各种装备开车去行动的时候。”周边一家饭店的老板说,他听说,这个网点房是城阳后桃林社区居委会无偿提供给他们使用的,因为这群人做的是公益的事情,救人于危难。看着有时候有被救者带着锦旗来感谢他们,作为同在城阳区这片土地上的邻居,这家饭店的老板也感觉很自豪。 

“我们最早是以城阳区居民为骨干的7名无线电通讯爱好者,在2008年11月在城阳区发起成立的志愿者组织,2011年5月7日正式更名为‘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2012年11月26日,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在青岛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是一支社会公益救援组织,也是政府应急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李延照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队伍发展史,他们队伍的队服是蓝色的,经常有熟悉他们队伍的人称他们为“蓝精灵”。 

队伍历经“青岛一七五军团”“青岛红十字一七五应急救援志愿队”等发展时期,队员主要以城阳区热心公益的人为骨干,由来自青岛各区市和在青爱心人士组成,现有队员145人,志愿者500余人。建队至今,实施无偿救援300多次,直接解救和帮助近千名遇险者脱离险境,救援范围以青岛为主,辐射国内自然灾害救援和大型事件救援,还有两次国际救援的经历。 

因为这里有这支团队,城阳区后桃林社区居委会的8号网点房成为了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青岛市志愿服务基地,青岛市城阳区职工应急救援服务站,青岛市城阳区司法局教育孵化基地,民革青岛市委市北区基层委员会法律公益援助基地,山东永康律师事务所法律公益援助基地,青岛二十八中“新课堂”校外辅导站。这支团队先后获得2015年度首批全国“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山东省红十字会“2012年优秀红十字志愿服务队”“2011年度‘感动青岛’群体奖”“2011年度(第三届)十大微尘公益之星(团体)奖”、城阳区“最美城阳人”、“青岛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20余项荣誉称号;2017年获青岛市民政局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认证;2015年承担国家民政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自然灾害预防及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组织构建示范项目;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特色 

这群“蓝精灵”个个顶呱呱 

作家魏巍曾用“最可爱的人”来形容军人,在新时代,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这群“蓝精灵”也如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默默付出着。救援队队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中有医生、工人、教授、个体户、农民、退伍军人、无线电爱好者、户外运动教练、游泳健将、心理专家、自由职业者等等。所有的救援类行动全部为志愿服务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目前以山地救援为主,同时具有风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救援,岸际救援、水下救助等水域救援,建筑物坍塌及暴恐的大规模人群救助等城市救援,交通事故处置、车辆破拆等道路救援,山林火灾和企业等救援能力。团队具备国际搜救教练联盟R4师资2人 (全国23人,山东2人),民政部国家应急救援员师资3人,美国FEMA体系认证“CERT”城市社区应急响应队师资2人,红十字救护员师资22人,美国心脏学会AHA急救员7人,国家紧急救助员35人。同时,团队还涌现出一批“感动青岛”人物、“即墨好人”、“城阳好人”、“黄岛好人”以及各级“道德模范”。平日里,注重向民众推广医疗急救、地震逃生、楼宇消防等安全防护和紧急救援知识,让其掌握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和避险逃生的手段,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去年11月4日,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办,在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举行的2017社会救援组织技能竞赛上,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人员最少的情况下用时最短完成比赛项目,以优异成绩获得2017社会救援力量技能竞赛一等奖。“这次比赛我们一共来了11人,是人数最少的,并且队伍里还有几名伤病队员,我们的平均年龄是42岁多。”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李延照介绍,这11人中只有2名算“完好”的队员,另外就是1名负责记录的女队员,1名负责后勤的队员,1名志愿者,3名考察队员,2名腿部有伤的队员,还有1名耳膜穿孔的队员。但就是这样一个缺少精干力量的小团体,却用时最少完成了所有比赛科目,获得了技能竞赛一等奖。 

李延照介绍,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山西天龙救援队、北京绿舟救援队、北京蓝豹救援队、陕西曙光救援队、山西大同救援队一起进行比赛,比赛从当天上午10点开始,规定10小时不间断救援操作,5个基础比赛项目包括障碍物移除、支撑、顶撑、破拆综合训练、绳索技术等,在比赛现场模拟地震发生后的各个场景中,各参赛队伍对现场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估,然后制定全面、安全、可行的营救方案,按规定进行模拟救援。最终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下午5点24分第一个完成所有项目。 

责任 

传播“舍得”的公益精神 

救援工作听上去是一项让人热血沸腾的伟大事业,但实际上它却是一项艰辛、繁琐而且随时都会面临生命危险的苦差事。“我们这些人,救过很多人,所以对生命更有敬畏。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再救人,也是对他人、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尊重。”李延照说,去年,他带着女儿观看了一部描写森林消防人员的美国影片《勇往直前》,结局是十九个消防队员全部殉职。看完影片后,女儿用手紧紧扯住他的衣襟对他说:“爸爸,我知道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那些救援行动了,你也像电影中的消防战士一样,为了保护那个城市和城市里的百姓,我为你感到光荣和自豪!” 

“阳光公益”是这个团队的一种价值追求,这与他们植根的城阳区所打造的“阳光城阳”的理念高度契合。“正是在‘阳光城阳’的指引下,让我们有了团队的精神。”李延照介绍,他们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了团队独有的“舍得”精神和“把‘善’传播得更远更宽广”的团队理念,团队文化中,有“谦虚做人、低调做事”的处世原则,有“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自己找麻烦”的个人基本素养,“用希望别人包容自己的心态来包容别人”是待人原则,“保己救人、免责救人”是救援原则。团队不求名利,不求回报,只求被救助过的人一个承诺,那就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像我们一样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团队对于救援二字,不成文的规矩是“救人不救物、救生不救死、救急不救济”。 

在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观念里,救援队的目标有三个,最低的目标是救人,救人可能是一个动作,也可能是一句话。可是救人容易救己难,所以救援队的中级目标是救己,无论何时何处,只要一个救援电话,都要风雨兼程、奔赴现场。通过参与救援,以及团队精神文化的感染,达到救援自己,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源自自己的心,内心世界如何,决定了现实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的最高的目标是希望社会更和谐,这个说起来有点大,但环境的改变应该是每个人都为之努力。”李延照说,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道德信仰,也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感。道德是看不见的,但是每个人都感受得到。李延照希望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能成为点点的星火,虽然微弱但也有光明。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王涛 孙启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