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百名名医汇李沧】胸科医院孙丽梅:会医病更懂治心

2018-09-21 11:13 作者:于泓 孙志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于泓 图/孙志文)

在很多家长看来,让孩子去当个医生是不错的选择,有专业知识,将来能够照顾老人,同时也有着稳定的收入。但医生并非只有一种,作为家长,你是否愿意让孩子去当一位传染病医生,就是那种一旦发生疫情,要冲到第一线的人?天天和结核菌打交道不说,还要承担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任务,一旦发生疫情就要冲到第一线。

今年51岁的孙丽梅是青岛市胸科医院的主任医师、胸三科主任。从1992年大学毕业算起,孙丽梅已经在青岛胸科医院工作了26个年头,经历过“非典”,也带队抗击过“甲流”。

当医生的时间太久,选择进入结核病领域时父母的态度,孙丽梅已经记不大清,但是她自己明白,医生就是医生,无论选择了哪个领域,治病救人就是天大的责任,轮不到自己“挑肥拣瘦”。

好医生既要医病更要“治心”

9月18日一早,孙丽梅早早来到了医院,开始查房。一百年前,结核病作为一种不治之症,人人谈之色变,尽管近代人们已经降服了这一“病魔”,但其余威仍在。就拿胸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人来说,甚至有一些患者家属都不敢到医院探望病人,胸科医院的大夫就成了病人们全部的希望。

孙丽梅:“一般得结核病的病人,情绪都相当低落,所以我们会格外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定期给病人做一些心理上的疏导。”

“别人根本不清楚,我在那个阶段经历了什么,是孙医生帮助我走出来的。”小宋是孙医生去年3月收治的一位重症肺结核病患者。他家境并不富裕,父亲几年前已经病逝,母亲身体也不好,自己确诊为肺结核后,朋友们也不敢来看他。雪上加霜的是,女朋友在自己最需要关爱的时候离他而去,接连的打击,让小宋一度想放弃治疗。

在知道了小宋的情况之后,孙医生一面治疗小宋的身体,另一方面也经常找时间为小宋做心理疏导。因为没有家人照顾,孙医生有时候还会自己做些饭菜给小宋补充营养。谈不上多么惊天动地,就是这一点点的小事,解开了小宋的心结。

孙医生还记得,小宋出院那天送来了一个大大的花篮。但对于医生来说,真正让她觉得有成就感的是,看到了自己的患者重获健康,重拾自信。

胸科病房同样是“战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结核病尽管可怕,但算不上急症,吃药、输液就能解决问题。

“其实,我们每年收治的急重病人并不少。”孙医生说,胸科医生同样要接急诊,有些由结核病引起的咯血患者,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很有可能会引发窒息。每位医生都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对于胸科大夫来说,他们见识过的血,并不比外科少,甚至救治环境会更加复杂。

2013年春节前一周,孙医生就收治了一位从外院转来的“特殊”患者。年仅25岁的小伙子,严重营养不良,体重还不到80斤,在外院接受完肠梗阻手术之后,小肠只剩60厘米,腹部有两个造瘘口,全身多器官患有结核病,夸张点说整个人已经能算是“肠穿肚烂”。

“家属已经接到过好几次病危通知书了,转到我们院的时候,能看得出来,孩子的父母已经不抱希望。”对于这个病人,孙医生记忆犹新,不单是因为患者年轻,而且像他这样身体状况如此恶劣,发病器官如此之多的情况,在孙医生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都比较少见。

“哪怕有一丝的希望,我就不会放弃这个病人。”孙医生说,她是个对治病有些偏执的人,无论病情是否恶劣,只要患者一息尚存,当医生的就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拼上一拼。

“初期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们马上转换了治疗方案,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先保障他的呼吸。”孙医生说,在插管过程中,病人剧烈地咳嗽,使大量带血的痰液从插管处喷出,这些带有结核菌的痰液就直接喷到了她的衣服、帽子甚至口罩上。

孙医生对此却毫不在意,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救治患者身上。直到几个小时后,病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孙医生才去换下自己被污染的衣服。

在胸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坚守近一个月后,这位年轻的病人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先后拔出了尿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腹部手术切口也生长良好。

病人病情稳定后,之前参与过救治他的外院医生都觉得这是个奇迹。但奇迹这种东西,其实是对敢拼搏、肯努力之人的嘉奖。

面对疫情她是第一批冲上去的人

除了每天应对各种各样的结核病人,孙医生所在的胸科医院,同时担负着抗击疫情的责任。2009年春天,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发并迅速蔓延,胸科医院被确定为该病的定点救治单位。孙丽梅作为医院应急梯队第一梯队队长,立即带领梯队成员冲在了抗击甲流的一线,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倒是没有怕过,也没有想过自己,我是医生,这是我的责任。”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在十天的时间里,孙医生和第一梯队的其他医护人员一起,负责疑似甲流患者的救治和护理。

如果说,在抗击甲流中,孙丽梅是一位全副武装的战士,那她的女儿,可能是她唯一的软肋。“我记得有次孩子跟着她爸爸来看我,按规定只能到隔离病房之外,孩子给我带了一大包零食,但根本没时间长谈,匆匆见上一面,就只能再回去。”说到这些,孙医生停顿了一下,没再说下去,只是在强调,“我是医生,这就是我的责任。”

外出进修,提对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能力

其实,作为母亲,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孙丽梅的缺席几乎成了一种常态。女儿三岁那年,她被派往北京进修内分泌专业,整整一年的时间,只能跟孩子见上几面。

“回来看孩子的时候,能感觉到孩子有点不认识我了。”孙丽梅说,那时孩子看她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普通的阿姨,孩子在笑,她这个当妈的的眼泪却绷不住了。

但这短暂的分离是值得的,一年的进修之后,孙丽梅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结核病治疗过程中,规范了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高了结核病的治愈率。

今年51岁的孙丽梅,距离退休还剩不到4年时间,时间紧迫,谈到今后的计划,她希望在做好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前辈的传帮带作用,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帮助青年医师快速成长。

孙丽梅希望在做好自身业务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前辈的传帮带作用。

每天,孙丽梅总是会早早来到医院,挨个病房走一遍。

对于孙医生来说,真正让她觉得有成就感的是,看到了自己的患者重获健康,重拾自信。

孙丽梅在胸科医院工作了26个年头,做医生的初心她始终牢记在心。孙丽梅:“我是医生,我的责任就是治病救人。”

她就是胸科病房里的“战士”——孙丽梅。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