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7月8日讯(记者 任俊峰)在平度市,侯松山是当地出名的种粮大户。在其他农户只能种十几亩地的时候,他已经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进行耕种。那么,老侯的的致富经验是什么?请看乡村振兴背景下,一位种粮大户的幸福密码。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享受发展红利,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2019年,中央明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要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民特别是农业大户种粮的积极性。侯松山就瞅准了国家的大好形势,用活了各级的好政策。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支持下,侯松山成立青岛西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情需要购置新型农机具,从事种、浇、管、收、运等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在解决自己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服务其他农户。目前,农机合作社有大型农机50多(台)套,中小型机械130多套,农机作业和维修范围辐射周边4个乡镇80多个村庄。针对天气变化影响收储问题,侯松山今年又将目光瞄准了烘干机,计划以此解决因天气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晾晒收储难的问题,提高粮食质量,让小麦从种到卖,全部实现机械化。
今年以来,青岛试点部分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项目,选择有实力的合作社集中实施,为农户每亩冬小麦收获、运输和玉米播种补贴30%约30元,西寨农机合作社承担了田庄镇6万亩的项目作业任务。而之前,合作社还承担过市里统一实行的保护性耕作和农机深松技术示范推广等任务。“通过这些补贴政策和惠农措施,看到政府对粮食生产是越来越重视,我们种粮大户和农机人的信心也是越来越足了”侯松山说。
近年来农村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年轻劳动力流失非常严重,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农业用工成本大幅度攀升,土地出现大规模流转需求和趋势,迫切需要应用机械代替人畜力,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程度。
侯松山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也找准了合作社联合发展的道路。从2012年开始,他将本村和周围村庄闲置、利用不高的土地全部流转下来,大面积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如今已流转3000多亩土地,利用农机设备组织规模化生产作业,基本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土地产出,提了高农产品质量,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农业得以长期实足发展。
老侯一直关注着农机的发展,对于各种农机新设备、新技术、新信息,他盯紧农机市场,加大资金投入,精心考察选择,积极引进更成熟的技术、更高效的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能力和水平。
在西寨农机合作社的库房里,各种大中小型农机,琳琅满目,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种类齐全。“以前的老式背负式收割机一天割麦子二三十亩地,效率低,打出的麦子杂质多、质量差;而现在的大型联合收割机每天割小麦120亩左右,效率高,收的麦子干净,质量好。”侯松山介绍,这个麦收季,一台台“雷沃谷神”联合收割机如机器人般在麦田里有序行进,齐茬打下麦穗,回到地头就把脱好粒的麦子倒进了运输车车斗,老百姓只要回家晒干即可收储或出售,“有的地块麦子已经熟到干透,直接在地头就被收粮食的点钱收走,连运输到家的车费和后头晾晒的工夫都省了。”
强大的农机技术和农技服务队伍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技术性革命,解决了散户投入大、收益低的问题,实现了既省力又增收。平时浇水有滴灌、喷灌,还有行走的自行喷灌车,连打个农药都可以无人机操作。就是从前机手们担心的机械维修管护问题,合作社也可以通过统一服务来解决。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西寨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平度唯一“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而老侯对农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设备硬件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西寨农机合作社建立了以农机推广、培训、维护为支撑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农机操作管理技术,培养农机操作专业人才,通过高素质的机手队伍和更科学的管理手段,把现代农机转化成真正的农业发展保障。
合作社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农业的高投入、低回报、高风险也一度让合作社陷入困境。侯松山也是同社员多方研究并长期实践,最终实行每个社员分片管理,合作社统一购置作物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设备,从种植到收售全程提供指导、服务,以强大的实力得到农户和机手的信任,科学管理登记的机手和设备,真正实现了合作社的有序运转。
“离了政策没好事,离了农机不办事,离了队伍不成事”,这才是他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幸福密码。农机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让老侯这些世世代代的老农民从“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劳动中得以解放出来,让曾经代表贫穷落后的农业成为了有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