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年,教培行业在忙啥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越来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题海”、奔波于各类补习机构,而是在经历更多彩的暑假生活,体验更多元的教育实践。2021年7月“双减”拉开帷幕,如今一年过去了,“双减”成效有目共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有4个区市“双减”后学科类压减率已达到100%,以市北区为例,201家学科类教育机构注销72家,128家转型为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机构,目前仅剩一所学科类机构。那么“双减”政策一年后,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培训机构的老师又如何适应新岗位?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讲述/
研发新课程 对未来充满信心
10年前,20岁出头的丁毅(化名)刚进入教育行业,在青岛一家知名培训机构任教,一堂物理课前半截讲课,后半截练习,结束前找难题解答,主要面对的是想要来补课的初中生。“双减”后,丁毅在这家转型后的教培机构不再教课,而是担任管理岗位,主要负责新课程研发、带领新课老师们培训,不再满脑子想着如何帮学生们提分补弱,而是想着如何让学生们学得更快乐,更有实践性创造性。
“有些培训机构取消同步课之后,直接转型开设了编程、体育、艺术之类的兴趣、文艺课程,跟过去的学科类完全没了关系。”丁毅介绍,“我们根据学员的应试学习需求,设计了多门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素养课。就拿数学来说,以前的学科同步培训课基本是进行重复训练,小学生锻炼计算能力,初高中生就是解答能力。老师们都会总结固定的题型进行讲解,将问题公式化、模板化。现在的素质课会更注重学员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养成,通过设计运动模型、实践学习来拓展同学们的思维,锻炼动手能力。”提到新课程的研发,丁毅这几个月没白培训和研究,“语文变化也很大,原先的同步课就是根据课本记生字、生词,干巴巴的,不断重复。现在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国学素养,文化自信首先就要让孩子们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新素养课程面向市场约半年左右,目前来看市场认可度还没有达到预期。”丁毅坦言,一部分原因是家长们还不了解素养课,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有的家长选择送孩子上辅导班就是为了能快速提升成绩,在学校考试中多考分,而素养课的“回报”可能需要时间,短期内就看不到学习成绩的大幅提升。但他仍然对行业充满信心,“教育毕竟是刚需,是不会消亡的,只是我们课外培训机构需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死板地重复课堂上的内容。”
教培夫妻档 寻求安全着陆
今年新学期开学,晓慧(化名)站上了一家小学的英语讲台,虽然离家远了,但是总算经历半年多备考现在有了满意的结果。研究生毕业的她曾在青岛一家教育机构任教3年,实施“双减”后,去年底她毅然决定辞职,专心考编。她的丈夫王刚(化名)是另一家教培机构的校区主管,为了未来家庭稳定和安全感,放弃“出来单干”的邀约,选择留守教培机构寻求积极转型。
“当年和我差不多一起在机构教学的都是‘90后’,有一大半都走了,这其中,有几个人和我一样停工一年考编或考研,还有几个人改行了。”晓慧说,她还是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喜欢看着学生在自己帮助下一点点进步。尽管从原先的教培机构辞职,但仍然没有离开教育行业。为了考进公办小学,她奋斗了半年时间,“先不想赚钱的事,想先稳定下来。”她的丈夫王刚则表示,“从去年开始,我先是带领团队在直播间里直播过中小学智能学习机,也卖过教辅材料,还自学了解了各种职业教育资格证,最终公司尝试走上了一条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主的路。”
/探访/
做实验学编程 注重兴趣培养
“今天是周六,上午我们带孩子去爬山了,下午他有两节兴趣课,分别是创客实验和足球。”3日下午3时许,在市北区一家教育培训机构门前,正在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刘燕告诉记者。
“双减”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将孩子从紧张的情绪和节奏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他们的时间又归还给他们。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突然“富有”的孩子们上哪里“挥霍”时光?刘燕摸索了一年时间,在和儿子充分商讨后,答案便是选定了两个兴趣班。“儿子今年刚上二年级,怀着好奇的心态,这个暑假我给他报了一家转型后的大型教育机构的创客课程试试,他很感兴趣,回家也会分享一些自己学到的知识,比如一节课中学习反作用力的相关知识,然后亲手搭建风力小车进行实验,以此锻炼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加深对力学的感知。”谈起报班经历,等待中的刘燕打开了话匣子。“选择这家教培机构,一是离家比较近,二是在前期考察时,了解到机构转型做素养教育后,各项目都有明确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品牌影响力之下师资当然很专业,所以感觉比较靠谱。”刘燕说。
而对于足球兴趣班,刘燕坦言,其实很早就有让孩子练练体育强身健体的想法,但在“双减”之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她觉得太耽误时间,于是还是选择给孩子先报英语课。
多数家长认同转型后的素养课
周末时间,结束了一周忙碌工作的家长们,聚在兴趣班外时常要等待至少一两个小时,多数人会在闲聊中交流彼此孩子怎么学习、报了什么兴趣课等。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家长,他们几乎都表示,双减后“乐学”成了孩子“上班”的关键词,即以孩子的乐趣和个人意愿为主要参考。
“在实施‘双减’政策之前,身边很多家长都会从小开始送孩子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自己如果不送的话,就会感觉孩子被落下一大截,心理负担和压力都很大。”家长黄妮娜说,“‘双减’之后,大型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基本都纷纷转型到素质素养、兴趣思维,家长周末可以带孩子去试听各种新开设的课程以及兴趣班,让孩子自己找到更喜欢的上课方式。”
家长辛佳颖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女儿上中学前曾在新东方上过3年英语课,现在小女儿也上小学了,但学的却已完全改了“套路”换了“跑道”,是提倡激发英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充满趣味互动的“英文故事会”。“以前我也很好奇,他们会如何转型,给小女儿报课时心里没底,但尝试了几节课后,发现女儿会自己在家捧着英文绘本主动去读。”辛佳颖表示,她还进一步了解机构转型后的另外几门课,如美术、编程、数学益智素养、语文诵读会等。像语数英这几门都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授课,而是转换为语文诵读、英语阅读、数学思维等小课程,教材也全换了,转变为以培养学科兴趣和思维能力为主。“培训机构的老师在积极转型的同时,基本延续了之前精进教学和用心服务的传统,在课堂中寓教于乐,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习兴趣,课后也有相应的动手实践、探究性任务,在兴趣中巩固所学知识。”多数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对培训机构转型后的素养课程表示认同。
/幕后/
转型“出路”多教培行业亮出多元服务
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学习、教研集备,及时对教学成果进行复盘总结,适应教培行业的变化。
作为一所扎根青岛十余年的培训机构,学大教育在“双减”后转变业务赛道,在遵循“双减”政策开展素养业务的基础上,今年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绿泽电影美术学校合作办学,设置了夏季高考班、艺考升学班和职教高考班三个方向的班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方向。此外,学大教育还要求每名专职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并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老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度过青春叛逆期。
另外,青岛家长较为熟悉的卓远教育,业务板块正逐步往择校指导、家长课堂等方向侧重。而省内本土教培品牌大智教育于7月中旬退出青岛市场,知情人告诉记者,大智教育从今年开始陆续退出潍坊、聊城、济宁等市场,济南总部目前还有20余所校区,下一步将侧重教师培训、少儿体育、企业党建等业务板块,探索出较为成熟的发展方向。
政府出台政策助教培机构平稳过渡
“有人选择坚守,有人换了赛道。”面临行业的变化,青岛的教培机构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洗礼和蜕变。素质教育、课后托管、职业教育、升学指导、家长课堂、教育信息化……面对生存压力,不同机构有不一样的选择。
目前,如何帮助教培机构“安全着陆”成为各地政策的重点。记者了解到,青岛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一方面监督教培机构主动履行法律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细化政策,化解机构的转型难题,帮助教培机构、家长、学生平稳过渡。关于部分教培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拓宽就业岗位,联合企业机构优先筛选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优质岗位信息,为再就业老师推荐工作,促进二次就业,同时为教培机构的转型开辟审批通道,帮助顺利转型。
一年的转变仅是开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教培行业未来将沿着更均衡、更多元的教育路径行进,在严格合规的前提下务实转型,变中求新。不论是退场还是坚守,都是大潮洗礼后的再出发。
每一家培训机构,都在摸索合适的生存之道,并且希望得到家长的信任和认可。
“现在我们的素质素养课程主要有创客、编程、人工智能、美术、体育、实验创新、东方文苑、环球故事等。”青岛新东方市场营销总监定婉琴在采访中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青岛新东方学校完成了素质课程的转型,通过仔细认真的课程研磨,打造出了一批精品素质课程。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从新课程创立之初到现在几个月时间,家长们多数并不排斥或是觉得没必要,而是从观摩好奇、选择继续让孩子学、逐渐吸引越来越多孩子去体验。“课程内容以及新课程老师的队伍也已经越来越完善。”对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定婉琴表示,希望能尽快打破学生和家长对以往新东方的固有印象,以新的产品和项目再次获得家长们的认可和信任,这是转型后青岛新东方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在记者获取的一份课程表中,学而思推出了英语戏剧课、语文课后阅读课等课程,供家长进一步选择。而过去一直以学科提分著称的金石教育也改换赛道,经过前期充分的研发准备,金石教育现在已经推出了开明读本、有乐开言、科学实验课三门全新素养课程,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乐中学、学以致用。“我们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开放式课堂,侧重人文素养、语商发展以及逻辑思维、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品牌总监在采访中表示。除了推出素养类课程,记者还了解到,金石教育依托多年的升学政策研究,推出了“高中生涯规划”服务,重点关注高中生的选课规划、升学指导,根据学生特点提供“一对一”升学指导,并自主研发了志愿填报系统,帮助学生选择合适院校。据悉,目前金石教育有近千名专职教师团队,会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学习、教研集备,及时对教学成果进行复盘总结,适应教培行业的变化。
/延伸/
数说“双减”一年成效
今年8月16日,由半月谈杂志社主办的教育改革对话会在济南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双减’一年间,成效、经验和建议”。会上,来自山东教育领域一线的负责同志和学校、教育企业代表围绕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如何推动教育生态持续好转,如何让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
其中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仲红波介绍:“山东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8万所、在校生1116万名,约占全国总量的6%和7%。”“双减”启动之初,全省共有校外培训机构2.7万家、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1.5万家、占全国总量的1/8,培训机构体量庞大。校内外教育治理工作量大、形势复杂,群众期待比较高。而现在,“一年治乱,负担有效减轻”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校内外教育生态明显好转,截至目前,山东全省线下学科类机构15126家,压减了14624家,压减率96.68%,现存502家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完成了“营转非”。7月,据新华社报道,根据第三方对全国各省份75万名师生及家长的调查,79.42%的学生未参加学科类培训;93%的家长表示学科类培训支出减少,其中76%的家庭培训支出减少一半以上。
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总督学孙方凯在会上分析:“双减工作中重要一项工作是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同时,剥离学科培训后,转型为非学科培训的机构,也面临着系统性风险。”并分享了市南区全力打通机构转型路径,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良性转型的经验。据了解,市南区教育体育局与学科类培训机构负责人面对面开展政策宣讲,诠释国家政策发展方向,引导机构深入理解“双减”文件精神,要求培训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政策要求,尽快消化课时,停止学科类课程招生扩张,同时,积极指导校外培训机构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帮助学校做好业务转型和拓展。此外,对于已经转型或注销的机构,市南区持续做好常态化检查工作,防止“假注销、真运营”“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等情况的发生。
昨天记者从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民教科获悉,“双减”以来,市北区201家学科类教育机构,注销72家,128家转型为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机构,目前仅剩一所学科类机构。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双减”工作,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大力开展作业、课堂、教学三项革命,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据透露,全市有4个区市“双减”后学科类压减率已达到100%。
/链接/
“双减”违规请举报
今年6月1日,为进一步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山东省“双减”举报随手拍平台正式上线。如果您发现中小学校违规补课、课后服务不规范和校外培训机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可以拨打当地举报电话进行举报,也可扫描山东“双减”举报随手拍二维码进行举报,按照页面提示选择举报事件发生地址、填写举报内容及照片等信息提交即可。
孩子减负,家庭教育咋调整
黄磊的孩子和同学暑假参加集体研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双减”,减的是学校作业,减的是课外培训。这一年,曾经教培王者的新东方名师们,在直播间用着流畅的中英双语卖着农产品,销量轻松突破1000万;另一边,小学生们快乐地享受户外兴趣活动、校内多彩课程,则是减负后孩子们的缩影。老师们找到了出路,孩子们恢复了放松,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已经停止焦虑了吗?以前习惯了在校外给孩子“补餐”,一年来,他们也摸索尝试最适合各自家庭情况的道路。
/镜头1/
主动权交还给孩子
“新学期开始,我积累了一整个暑假的读书笔记派上了用场,并且暑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都对我这学期的作文很有帮助。”刚上四年级的小学生悦悦(化名)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她对刚刚度过的暑假很满意,“除了完成假期作业,每周二、四有素描和写作课。其他的时间,主要安排的是自己喜欢的主持和舞蹈。”
悦悦的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暑假开始前,几个家长就拉着自己商量怎么安排。“一个朋友打算让孩子提前预习下学期的课程,我问对方为什么要提前,对方回答说怕跟不上。”张女士介绍,孩子爸爸也打算让女儿在学科上再下点功夫,但她却不赞同,最终一家人商量后决定尊重孩子的意见,没有报托管班,而是以孩子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为主。
“假期结束总结来看,孩子基本都按照每天的计划表执行,学习打卡、运动锻炼、阅读写作,基本都没落下。”让张女士和丈夫都感到惊喜的是,这个“减”了学科培训班的暑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尤其是自己能主动把小学生必备古诗词、文言文背诵完成,提前预习英语单词、读英语。“暑假我一般上午8点多吃完早饭后就开始学习,中午前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妈妈,下午练习素描、上兴趣课,空闲时间就和小伙伴运动一会。”悦悦告诉记者,现在新学期开始,她还会将养成的学习习惯继续下去。
不继续给孩子“加码”,还能赢在起跑线上吗?对于有的家长商议如何转为“地下”继续“攒班”补习,一直主张素质培养的张女士有着对未来的信心,“当前的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把综合素质提到了突出地位,随着国家政策逐步落地,我相信原先那套培训方式对未来升学的针对性将大大降低。牺牲掉孩子提升其他素质的时间去补习,还不一定用得上,这笔账划算吗?”她觉着,大家都开始换“赛道”了,自然也不必在老的“赛道”上抢跑。
/镜头2/
家庭教育紧跟上
如果说像悦悦这样学习自律和内驱力强大的“天使娃”属于少数,那么像黄磊(化名)这样“原先负责送孩子上培训班,现在每天要盯学习”是更多普通家庭、“普娃”们的缩影。
“教培时代的终结,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主学习’和‘家庭教育’时代的开始。家长们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黄磊说,这样的角色转换,让不少家长感到如履薄冰。他和妻子分别是工程师和医生,但之前都因忙于各自工作,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记得因疫情防控居家时,我曾给孩子补过课,也收获了不错的成果,但后来一上班忙起来就顾不上了,只能送到培训班。”原本习惯了“时间托管”和“孩子成绩上升”各种甜头的黄磊家,在“双减”后的这一年,渐渐降低着对培训班的依赖,面对上五年级的儿子,在放手与负责之间,黄磊展开了与孩子携手“打怪升级”之旅,也终将是一场寻找平衡之旅。
家长要付出更多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一年间,黄磊主动承担起了督导儿子学习的“重任”,一起读书、一起做题、一起运动、一起下棋,尽管每晚放弃了许多外出应酬的机会,但在家庭教育上付出的更奢侈的投入成本,收获了令人欣慰的结果——“儿子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错,性格越来越开朗,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非常好。”黄磊坦言,在“双减”以前,自己其实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做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常常随大流地认为给孩子多报班多配课就是尽责任。“仔细看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思想政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系列文件,鲜明指示了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家长应该真正参与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事业中,这才是需要孩子和家长一起全力以赴的大考。”黄磊相信,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自律、清醒、坚定、坚持,不管环境如何改变,这是唯一不变的。
“双减”一年间,在黄磊孩子的班级中,大多数家长都把更多注意力转向了家庭教育。除了陪学习,还有陪玩、陪活动。黄磊告诉记者,这个暑假好多家长都没闲着。“我们班家委会的5名家长,轮流组织了一次集体研学活动,从前期报名,到参与组织、全程陪伴监管到最后总结,家长们都付出了时间精力,为的是让孩子们在减少学科培训的暑假中增加社会实践知识。”黄磊的儿子暑期也参与了班里组织的参观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当志愿者、红色讲解员、学农实践等增长了见识,促进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孩子们乐此不疲,就是家长跟着‘受累’。”黄磊表示,不管当“家教”还是当“后勤”,毕竟绝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还没有变。
/镜头3/
初中生家长左右徘徊
家长对学业的焦虑少没少,每个家庭不一样,但显而易见的是,一面对升学,往往都不淡定了。
今年女儿上初二的家长吴丽华(化名)向记者透露,她暑假时请了一名大学生兼职家教一对一辅导,一节课200元,给女儿报了一周的课。吴丽华的女儿就读于岛城一所知名初中,“双减”之后,学校测验考试不再公布具体的分数和排名,本意是为了防止比较,但这让她的焦虑依然存在,学生们还是会在私下里估算分数,互相盘问,估摸出自己在同龄人之中处在哪个位置。那么女儿与更高分数的这个距离,在吴丽华看来就需要利用“加餐”才能弥补。
现在开学后还要不要继续约家教上课,吴丽华还有些犹豫,在适当的时候她觉得给孩子“加餐”还是有必要的。记者留意到,“双减”政策下,对于有培训需求的家长可能会聘请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大学生等来辅导孩子学业,这些都属于监管部门监管的范畴。如果是机构出面组织的上门家教,更是不被允许的。从去年9月起,教育部就明确强调,“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要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络协调,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作为初中生家长,“双减”后一年间,吴丽华总在左右徘徊,一方面看到孩子在学校课堂上收获着成长、提升;一方面一想到一次中考可能很多孩子的人生就发生了改变,她便又有些紧张。“让家长们适应新政策,转变教育心态,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她感慨。
如果把焦虑的家庭比作一张弓弦,过去一直紧绷着,蓄势待发,如今要凭外力让它立刻松弛下来,很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等待这张弦摆脱惯性、停止震颤,还需要时间。
采访最后,吴丽华拿出自己的记事本,翻开第一页她的记录给记者看:“在路上,有人奔向山川,有人走向大海。或许真正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跑得更快更远,而是允许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抵达的远方。”
有减有增校园课堂“活”起来
太平路小学课堂增加互动性、趣味性。学校供图
“双减”实施一年来,减负提质,切实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成为推动政策落实的治本之策。围绕主阵地,教育部部署指导学校聚焦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双减”要得到家长的真心认可和支持,学校需用质量说话,用行动和事实来说服引导。一年以来,岛城学校都是怎么做的呢?
太平路小学 |智慧课堂增强趣味性
青岛太平路小学借助ClassIn平台,建设线上虚拟学校,定制线上课程,坚持规范内容、规范授课、规范时间、规范作业、规范保障。通过构建“1010”悦动智慧课堂直播课堂,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双减”的减负增效提质要求,提升学生居家学习质量,在教育部遴选的第五批学校落实“双减”工作中被评为典型案例并予以推广。
“学校在ClassIn平台上建立了‘云端学校’,从课程设置到教师、学生、管理团队的不同功能分区,再到课程内容的设计等,都做了技术的架构。通过全员培训,随时答疑咨询服务等,引导教师、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实现了全员直播课堂。”青岛太平路小学教导主任杨勇介绍,“另外,学校实施‘1030智慧课堂’,这是指线上学习教师讲授不超过10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参与、练习和实践。各学科每周至少一次线上教研集备活动,团队教师精研内容,吃透教材;精研模式,深度学习;精研作业,减负提质;精研练习,监控质量。充分关注线上教学的精准性、互动性、延展性,用教研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提炼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在精心备课研究的基础上,老师们充分发挥ClassIn平台优势,用好小奖杯、照片墙、上台发言、随机叫人、小组合作、选择器、定时器、在线作业、定期练习等工具,提升效率,也增强线上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实效性。学校关注学生自主自律好习惯的养成。上课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点击上台发言,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定时、计时等一些小工具和小程序,让孩子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和练习,其实这些孩子都非常喜欢,因为很有趣味性”,杨勇告诉记者,“平台可以提供大量数据,包括课堂互动数据,学生课堂报告、作业发布、提交、批改情况数据,练习正确率数据,教师备课教室数据,以及课堂视频回放等,真正实现了在技术支持下,让学习可见,让评价可见,让老师的研究可见,更好地帮助学校以及身处其中的师生不断复盘,成长进步。”
八大峡小学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施‘双减’以来,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和实践。首先,全体教师深入地学习了政策,应该减什么,老师们心里面有一杆秤。其次,在理念先行的基础上,各个学科也开展了研究。”青岛八大峡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书芹介绍,“比如说作业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推进一些项目化或者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同时,也对作业进行分层,每个年级组长要统筹各学科作业布置的时长和内容,这样就能保证学生每天的作业是可控的,不会出现同时两位老师布置作业太多,导致孩子做作业时间超时长的问题。另外,新课标公布以来,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特别是对课标中作业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辩证讨论,教师们一致认同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导向,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如今老师们在作业上其实是有许多创新点的,比如一些反思性作业或者项目化的实践作业等等,这些作业相比以前的传统作业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参与度也更高,更重要的是它们真的能让学生们动起来,有充分的思维含量,一段时间过后能明显看出许多学生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思维路径呈现给学生,做到思维可视化。”刘书芹说。
“以语文和数学为例,这些是主学科,也是大家在‘双减’中比较关注的学科,我们去年开始打造结合乐趣生活的劳动课堂,老师们设置了各年级的劳动手册。比如一年级,学生以认识字词为主,老师们会在手册中设置认识不同蔬菜名字的环节,还有用所学过的词语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蔬菜。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们种植物要填土,就设问应该填多少土,引导学生去实地测量长宽高都是多少,体积是多少。数学还有一项观察日记,同学们每天都要去量一量自己的小蔬菜是不是长高了,长高了多少,说一说今天的蔬菜比起昨天有什么变化,在这样的测量过程中进行思考:什么是测量,测量有什么作用,怎样去测量,怎样获得一个有效度的量。每天中午时分,学校有种植小广播时间,每日进行种植播报,播报内容包括这周各个花箱的生长状况,种植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有哪些要着重观察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锻炼了观察能力、梳理能力、表达能力。”刘书芹告诉记者。
超银中学(金沙路校区) |开创情景体验式的教学
“实施‘双减’以来,学校加大了教师的教研力度,形成了各科的专题教案,集团内各个学校都开展了与以往不同的学科研究会,整个学科三个年级的老师聚集在一起,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把近5年的青岛、各前沿城市、山东省其他地区的中考题全面把握,着重掌握教育评价的方向,探究专题化的教学模式。老师‘进入’到题材里面去,把知识整合,再总结规律,迁移到教学中,就能达到让学生‘减’弯路的目的,学习精华。比方说我们的语文和英语学科,有阅读写作系列专题;物理和化学学科,有构建知识体系专题;生物有逻辑思维图专题等。”超银中学(金沙路校区)校长助理栾芳芳向记者介绍。
“第二个比较大的举措,是学校创建了以学生为本的分层课程,其实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学校也一直提倡把学生放在中心,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构建高效课堂。分层课堂践行了集团人人闪亮的办学理念,根据孩子各种能力的差异,采用项目式教学。比如八年级生物课,有一章是鸟卵的结构,教师将鸡蛋作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去探究鸟卵的结构,自己归纳出特点。因为孩子的能力不同,他可以根据能力选择在探究合作中完成哪一种目标,只要能完成目标,就能达到心理预期,这时学生就会很开心。”栾芳芳说。
“第三种方式,就是开创了情景体验式的教学,比如英语课、历史课,会举行一些辩论赛、角色朗读等活动,还有将课本比较好的篇目编成课本剧,历史剧。体育课上有体育解说,英语课上会给一些比较著名的影片配音。我曾经旁听过一堂历史课,讲的是秦朝统一的内容,针对钱币不统一,货物流通不起来,学生们编演了一个小历史剧,我瞬间就记住了这一段历史内容,所以这是一种很高效的方式。”栾芳芳向记者详细介绍。
“再者,我们深入探究了作业的管理机制,因为‘双减’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就是初中阶段要把作业时长控制在90分钟,我们根据学科性质,积极开发资源,设计分层作业。分层作业有基础题,还有拓展题。基础题是完成一些基本知识作业,拓展题就是根据孩子现有的水平,逐步递进,完成更高的学习目标。如语文课本当中《出师表》这一课,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去设计作业,设计的有基础知识题目,还有节奏划分题、翻译句子等;能力高的学生,能够完成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设计选择题,哪一项理解是正确的,哪一项是不正确的等等。班主任综合掌握孩子们的作业时间,如果哪个学生觉得哪一个科目作业较多,用时较长,会跟任课老师商讨,减轻到这个孩子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通过这种分层作业、分层课堂的实施,完善评价机制,不同层次的孩子,评价标准要个性化。虽然孩子现在已经是初中了,可是他们对于小星星、小笑脸等激励道具还是很着迷。”栾芳芳笑着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王彤见 习记者 崔家琳 实习生 韩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