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8日讯(记者 李丽涛 通讯员 李定邦)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华山西侧,中建筑港承建的缦山兰庭项目建设现场,葛志明一边用靠尺进行墙体表面平整度及垂直度测量,一边与项目技术人员交流技术心得。作为整个建设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葛志明却是一副毛头小伙形象。
“年纪轻轻,本事不小”“走路呼呼带风,办事雷厉风行”……这是他给项目同事的印象。“每个人都有梦想,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工程师,于是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坚定地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谈起自己的工作,葛志明很满足,正是这份满足让他每天都激情满怀。不到30岁的年龄就当上了项目技术负责人,从“工程小白”到技术导师,他用了不到四年时间。
敢想,比别人超前一点
目光灼灼、思维敏锐是葛志明身上众多的特质之一。自我学习加压和工作实践提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葛志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项目一线建设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应用。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毕业仅一年,便一次性取得一级建造师证书,拿下建筑行业的“通行证”;参加工作第三个年头当上项目工程部经理,第四年成为项目技术负责人。
葛志明说自己很幸运,参建的三个项目都是国家及地方的重点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聚光灯下,项目见证了他的成长;聚光灯外,埋头苦干,深耕建筑领域,以匠心守初心的信念从未变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葛志明从一线技术员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四年的时光,他“沾满泥土”,更“洗尽铅华”。伴随着越来越黑的肤色,他以日益丰富的技术经验、愈发自信的表达谈吐,完成了自己从“高材生”到“项目人”,再到“葛总工”的身份蜕变。
敢做,比别人卖力一些
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项目是葛志明参建的第二个项目,他任职工程部经理。不同于一般的住宅类房建项目,该项目由14栋造型各异的楼座组成,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多达十余个。院区内有很多从中间向四周延伸的放射性室外连廊,跨度最长的可达80米。连廊与每个单体二层相衔接,这就要求每个楼衔接连廊部位预留预埋必须准确。
尤其院区内1#、2#楼外立面为双曲GRC外立面,施工难度极大。为了解决不规则外立面预埋件和龙骨精准定位难度大的问题,葛志明翻阅了许多相关技术资料,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运用犀牛软件进行三维建模,通过建模导出三维坐标,然后通过全站仪反射现场定位施工,有效解决了误差累计的问题,实现精准施工,在关键技术点为项目建设出一份力。
为了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他组建了清华科创QC小组,并在山东省建筑业QC小组成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及国家级二等奖。葛志明在施工一线中展现出不凡的毅力,扛起质量检测及工艺创新的大旗,并在充实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技艺,逐渐蜕变成长。依靠技术方面的强力支撑,项目顺利完成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创造了9个月完成14栋楼座主体封顶和外立面装饰施工的“筑港新速度”。
敢闯,比别人多走一步
“打造中高端住宅,争创青岛市优质结构工程奖”是葛志明在来到缦山兰庭项目后便立下的质量目标。为打造品质工程、标杆工程,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葛志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项目推行铝模工艺、装配式建筑。
铝合金模板设计和施工应用是混凝土工程模板技术上的革新,是推动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助力,更是建造技术工业化的体现。“把房子造得又快又好,是我们的终极梦想。”在他积极筹备下,多次组织项目技术人员进行铝膜、装配式学习。为更直观地了解施工工艺,他带领项目众人参观学习多个标杆项目,实地考察铝模、装配式生产厂家,并多次召开铝膜、装配式策划会议,从招采、深化设计、加工到进场等整个流程进行策划交底,为项目后续的施工做好充足准备。
现如今,缦山兰庭项目木模、铝模、装配式全部施工完成,23个楼座主体结构、室内装修、外立面涂饰、室外配套全部完成,正在朝竣工验收做最后的冲刺。
截至目前,葛志明牵头的“双优化”荣获国家级QC成果1项、省部级QC成果1项、省部级工法1项、国家专利3项。项目也顺利获评“青岛市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青岛市工人先锋号”“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创新型班组”等荣誉。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从一名初入职场的青涩90后,到“有拼劲”能成事的项目总工,一路历练、一路成长,葛志明用热血和青春书写着自己的韶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