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青岛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以“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在构筑便捷出海通道、共建重大开放平台、产业合作互补、科技协同创新、人文互动交流、节约集约用水、环境保护治理等七方面持续发力、重点突破。充分释放青岛港口、贸易、产业、文旅、科教等领域的优势,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高能级港口牵起千里通衢
作为黄河流域的最佳出海口,青岛市不断扩大青岛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水平,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在前湾港、董家口港两个亿吨级深水大港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同时增加海运直达航线和国际中转业务,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不断增强服务黄河流域外向经济的能力。
在港口运输的上游,青岛市以黄河流域陆海大通道建设为着力点,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及宁夏等沿黄流域省区深化合作,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连通。加强青岛与沿黄流域国家干线铁路网的快速连通,加快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建设,启动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董家口至沂水铁路工程;公路方面加快推进明董高速、沈海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扩大胶东国际机场区域辐射力。
在交通基础设施畅通的基础上,青岛向黄河流域深化黄河流域海关“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在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布局内陆港,推广内陆港海铁直运业务模式,建设“通道+枢纽+产业+贸易”的综合物流体系,支持港口拓展腹地物流,进一步推动及沿黄流域重要内陆枢纽城市的协同联动,推动同方向货源共享中欧班列、日韩过境专列、海铁联运等运力资源,优化班列开行线路,增加班列开行量,打造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提升黄河流域物流运输便利化水平。
其中,以青岛上合多式联运中心为核心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在内陆港加海铁联运的模式下,西向贯通至中亚、欧洲,东向经日韩陆海快线辐射东亚,为沿黄流域打造出联通两个大洋的“黄金通道”。
带动全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青岛是东部沿海重要开放城市,拥有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及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对外开放高地,对黄河流域各省来说,青岛不仅仅是“出海口”,更是一个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在沿黄各省市探索布局建设联动创新区,推广青岛已探索落地的负面清单管理、服务业开放等制度创新经验,并加强与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自贸试验区交流合作,服务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发展;二是依托上合示范区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与黄河流域地区海关、税务协作机制,多部门联动为企业发展持续赋能,发挥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集“会、展、商、旅、文”于一体优势,搭建沿黄省市与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平台。
发挥青岛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深度对接RCEP,全面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构建“线上集成+跨境贸易+智能化+综合服务”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向黄河流域延伸覆盖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带动提升沿黄各省市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同时,搭建多个对外开放赋能平台:依托青岛市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针对沿黄各省市企业定向纾困白名单企业进行“一对一”走访调研诊断,与沿黄省市在国际物流、商旅获客、订单撮合、金融等领域开展互动交流;开放青岛现有的中日、中韩、中德、上合等国际会客厅,为黄河流域城市提供对外的交流开放窗口;继续高水平召开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将博览会打造成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协会联盟,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重大课题共商共享机制,构建集产品推介、贸易洽谈、行业论坛等为一体的跨境电商交流服务平台。
澎湃产业动能溯流而上
作为产业基础雄厚的“北方第三城”,青岛市通过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向沿黄各省市的三次产业进行赋能。
在农业方面,推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模式,发挥智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沿黄各省打造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加快推进中日韩(青岛)农业循环产业园的建设,为黄河流域农业产学研等领域提供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合作中,青岛将进一步向黄河流域省市推广“工赋青岛”模式,以海尔卡奥斯这一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向黄河流域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车大数据中心建设,依托中车集团资源密切与沿黄省份轨道交通中车系、国字号上下游企业对接联动,提升研发能力、扩大整车产能、健全产业生态。并鼓励有条件的青岛企业到沿黄省市开展产业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在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探索谋划“飞地经济”,研究探索“双向飞地”“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携手打造沿黄现代产业合作带。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青岛市结合陆海通道建设,积极培育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富含航运、贸易、金融要素的高端服务业在沿黄流域集聚,鼓励青岛本地法人金融机构通过成立分支机构支持沿黄城市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为省内沿黄城市提供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服务。
政、企、研共护生态长河奔流
青岛市在生态保护方面,拥有丰富的产学研资源,青岛市在着力擦亮全市经济社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底色的同时,还推动生态环保领域的成果地向黄河流域转化,服务保障黄河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专项行动中,青岛市支持环保行业头部企业参与沿黄各省市的植被恢复、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土壤修复和水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工作,在上游地区重点实施水源涵养区的植被恢复与建设,中游区域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下游及河口地区则加强生态综合治理和保护修复,实现全流域生态保护。
青岛理工大学远赴三江源地区,进行青藏高原草原碳汇能力、修复研究,将初步建立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碳汇评估模型,构建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汇评估的方法学,并研发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有机固废资源化技术与高寒地区荒漠化土壤改良相结合的退化草原修复创新模式。
山东科技大学与沿黄各省市合作共建黄河流域脆弱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研发黄河下游流域退化湿地和海岸线修复以及入侵物种控制技术,研发石油烃污染区、矿山生态脆弱区等典型脆弱生态区修复技术;并对黄河流域有机固废处置展开针对性研究,突破生物化学处置路线及热化学转化技术,突破多源低价有机固废资源能源替代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黄河流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青岛大学则依托学校多个生物专业、环境专业的博士点、硕士点等学科资源,协同沿黄流域的宁夏农业农村厅、西安交通大学等政府机构、高校及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围绕水土资源与环境系统、海岸带与盐湖环境等研究方向,为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黄河三角洲土壤修复以及海水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提供源头创新和共性关键技术。同时,参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典型盐碱地区土壤改良的协同改造,研发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的盐碱地改良方法,对不同区域盐碱地治理成果进行推广示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忠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