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时至今日,黄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情感、精神纽带,凝系着沿黄九省(区)人民,生发出厚重的时代价值。近日,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举行。作为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2023山东省春季黄河大集于4月17日启动,再次将世人的目光引至这条浩浩东倾的母亲河。
四月的东营市清风湖公园,摆起了不一样的大集。来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沿黄九省(区)的特产、民俗,汇聚于此。
(2023山东省春季黄河大集开集。图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品“舌尖上的黄河”。垦利黄河滩区小麦、定陶粉皮、麻湾西瓜、金乡小米、宁夏枸杞、山西醋膏……以及黄河大集上各式可口小吃,都是黄河水滋养出的地道风物。
看“指尖上的黄河”。黄河口草编、青海土族盘绣、甘肃酒泉夜光杯雕、敦煌彩塑、内蒙马头琴、乌拉特铜银器、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宁夏牛头埙、宁夏砖雕、陕西凤翔泥塑、社火脸谱、山西平遥推光漆器、高平绣活、潞绸织造技、河南浚县泥咕咕、钧瓷……精彩绝伦的非遗项目,皆为沿黄地区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工艺、艺术。
一场黄河大集,展示了九曲黄河富饶的物产,彰显了沿黄人民璀璨的智慧,映衬出母亲河哺育出的不同地理环境和民俗风貌,也谱写出新时代气韵流荡的新黄河文化、新黄河故事。
据悉,2023春季黄河大集以“踏青嬉戏下乡游”为主题,以“好品”为特色,开展田园踏青、庙会采购、文艺展演、青春季四大主题活动和山东手造、文化文艺产品、非遗、汽车、家电、家居服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农具等“八品下乡”,通过“线下大集+线上带货+宣传推介”的方式,在沿黄传统乡村大集和线上平台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而又饱含烟火气息的消费促进活动,旨在为农民群众办好事、让城里人有去处,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2部门启动黄河大集。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举办线下市集1.6万余场,销售额近52亿元;组织线上直播带货活动2.5万余场,销售额超110亿元。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一场黄河大集,让黄河水蕴育出的丰沃物质、精神文化穿越千年,以新时代的形式与内涵滋养当今的人民群众、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正是对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最好的诠释与传播。
黄河大集办得火,但也只是整个山东文旅提质赋能计划的星星之火,是山东坚决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好戏之一。透过黄河大集,窥见当下,山东迅速出征、好戏连台: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协同抓好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争取黄河口国家公园获批建设,规划建设黄河文化体验廊道……
这其中,不难看出山东生态保护工作所占的篇幅。该如何描述黄河呢?她是无私蕴育出璀璨文化的母亲河,却也有其咆哮、暴烈的一面。自古,“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水旱灾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天竞合的历史镜鉴。
新时代,总书记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今天,黄河大集能落地开花、红火举办,前提是沿黄九省(区)人民安居乐业,根基则是黄河的长久安澜。沿着黄河遇见海。如今,岱青海蓝、山清水秀的生态画卷,正是山东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真挚歌咏。
一场黄河大集,让人不觉忆起“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西来决昆仑”的名篇。
一场黄河大集,让人有幸追溯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的发源。
一场黄河大集,让人一睹沿黄九省(区)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极富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一场黄河大集,也让人看到山东坚决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抢搭平台、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看到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的精神力量。
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黄河大集,凝结着中华民族与母亲河相爱相生的情愫,刻画出中国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正是新时代黄河文化里最动听也最响亮的中国故事。
(青岛新闻网评论员 冯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