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一场必须打赢的算力战争!青岛重装上阵,下一盘大棋

2024-05-24 14:45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没有算力,就没有AI产业。

人工智能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何不断优化升级算力基础设施布局,进而助推全市AI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5月24日上午,青岛市算力发展大会举行,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透露了青岛今后三年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思路以及不断完善算力布局的最新进展。

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上线,全市算力“一张网”加快推进;发放算力券、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启动中国算力平台(青岛)首个城市节点……持续提升的算力服务能力和持续强健的算力资源将支撑青岛AI产业加速跑。

根据规划,青岛将在产业规模壮大、头部企业引进、创新能力提升、场景生态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加快培育“高算力+强算法+大数据”的产业新生态,全面提升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展能级,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区。

会议现场。

01

算力升级,产业进位

不遗余力谋划算力布局的背后,是青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不断提质增效的决心。

自2019年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来,青岛全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超过680亿元,同比增长34%,“一核两翼多点”产业布局初见成效。

如今,伴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青岛人工智能产业也步入发展新阶段。会上发布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正是青岛面对产业新机遇,所明确的今后三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加速崛起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根据《行动计划》,青岛将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实施算力设施“强基”、算法模型“铸魂”、数据要素“提质”、核心产业“固链”、创新平台“领航”、产业生态“聚力”、场景应用“赋能”七大行动。

算力被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青岛将统筹布局智算中心,加快建设曙光、移动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按需部署边缘计算中心,支撑工业制造、金融服务等低时延业务应用;统筹调度算力资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为一体的算力支撑体系,努力实现2024年全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00P、2025年达到1万P、2026年达到1.2万P的建设目标。

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的“灵魂”,决定了系统如何理解和处理海量的数据。青岛将在海洋、城轨、港口、金融、政务、医养等重点领域加速布局,支持企业共建大模型实验室和公共训练基地,培育一批大模型应用创新解决方案,打造全球领先的海洋大模型体系和细分行业领先的垂直大模型体系。

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丰富的数据能让算法模型更好地理解和识别各种模式。青岛将统筹全市数据资源,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按需汇聚、有序供给。探索企业数据资产化新路径和交易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质检等业务,做大数据产品供应和交易服务市场。

此外,青岛还将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开放产业生态,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

02

打破“孤岛”,算力成为新型“水电”

建设并上线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是青岛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算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如果说此前多点布局算力中心是青岛算力建设1.0阶段,那算力调度服务平台的上线则标志着青岛算力建设步入了2.0阶段。

青岛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上线。

打破算力孤岛,对众多算力中心的算力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筹调度是当前整个行业推动算力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去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相关文件,提出将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通过网络连接多源异构、海量泛在算力,促进全国范围内各类算力资源高比例、大规模一体化调度运营,实现算力灵活供给、服务智能随需。

算力网的提出,直击当下算力发展“痛点”。当前,算力建设存在资源分散、系统多样等问题,由于缺乏统筹调度,导致算力供需不均,甚至“冰火两重天”现象。站在用户角度,当需要使用算力时需汇总市场零散数据,算力感知获取成本较高。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也均加快谋划建设市级层面的算力调度平台。

根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对全市算力发展情况的梳理,经过近两年加快建设,青岛算力规模全省领先,拥有基础电信运营商主导、企业主导、行业机构主导的多种算力服务资源,算力资源丰富。全市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上线后,将加快推动全市算力资源池的统一纳管和编排调度,逐步实现用算力像用水电一样便捷、低价,一开龙头或闸门,就能直接把算力流到需求方,实现“一点接入,即取即用”。

目前,平台已成功接入青岛国实集团、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青岛移动、青岛联通、青岛电信、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六家算力中心,汇聚算力规模2300P。

同时,青岛也积极接入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启动中国算力平台(青岛)城市节点。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算力平台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登记、网络监测、资源匹配等平台能力,加快推进全国算力资源调度。建设城市节点,将有利于我市形成完善的算力产业生态链,提升算力供需匹配、算力接入调度等服务能力,拓展算力应用领域和范围。

03

发放“算力券”,让算力更普惠

算力,最终要为企业所用。如何进一步调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用算力资源的积极性,为人工智能开发应用注入更多活力,也是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

根据今后三年的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行动计划,青岛正安排通过每年发放“算力券”的方式,降低算力使用门槛,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购买、租赁算力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

当前,提供普惠算力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营商环境的重要加分项。无论哪个城市,只要招引人工智能企业,首先看的就是有没有算力支撑。发放“算力券”,用于补贴“算力消费”是当前全国各地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成都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算力券,用于支持算力中介服务机构、企业、高校等使用算力资源;苏州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算力券,对使用苏州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智算服务的本市企业给予补贴。

青岛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目前,青岛重点研发的大模型产品已超过20个,创新奇智的“奇智孔明”、海尔智家的HomeGPT、赛轮的“橡链云聊”等垂直大模型在工业制造、智能家电、橡胶轮胎等细分行业率先落地。在行业应用上,近年来,青岛以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契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试点示范,7个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智赋百景”和“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18个场景入选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更加普惠的算力将助推青岛加速以AI赋能千行百业。根据规划,未来青岛将聚焦工业制造、智慧海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养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会治理8个领域,加大场景开放力度,开展多样化赋能应用。

立足当下,共创未来。以AI为支点,青岛将开启经济社会发展新纪元。

作者 |孙欣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