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独一份”,康复大学是所怎样的大学

2024-06-23 11:10 来源: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新高校+1!

6月22日上午,在青岛举行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论坛上,我国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康复大学正式揭牌。

康复大学校园风光

自2015年中国残联提出建设康复大学以来,到今年已是第10个年头,可谓十年磨一剑。期间,学校建设的每一步都牵引着人们的目光,此番正式亮相更引来各方热议:“期待已久,今年开始招本科生了”“康复是朝阳产业,看好康复大学”“希望学校培养更多优秀康复人才,造福更多患者”……

为什么以“康复”命名?这所“独一份”式的大学有何不同?

一、何为“新型研究型”?

从青岛地铁8号线的健康中心站下车,再行2公里,就能到达康复大学。“康复”与“健康”,距离如此之近。10年前,时任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开始设想建一所培养康复人才的大学。2015年,中国残联提出建设康复大学,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三个国家级专项规划。

今年5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设置康复大学的函。6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设置康复大学的通知。

在全国,康复类专业并不少见,截至2020年,230余所医学高校设立了康复类专科及本科教育。然而,专门把康复这门学问“拿”出来,成建制发展康复高等教育的大学,仅此一家。

康复大学是由山东省政府主办,教育部、中国残联、国家卫健委等和青岛市共同支持建设的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着重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什么是新型研究型大学?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强高校基础研究,布局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

新型研究型大学通常有着办学时间短、高起点、研究型、对外开放程度高、小而精、科教融合、创新发展等鲜明特点,不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一流学术成果,还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等任务。

康复大学校园风光 韩星 摄

康复大学立足服务国家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先进康复理念和自主创新精神,能够引领康复事业发展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坚持需求导向,立足前沿交叉,践行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积极构建以“康复+”为引领,医学、理学、工学为主体,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跨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康复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办学模式,致力于成为优秀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的摇篮。

二、康复大学“扛负”着啥?

史铁生说,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1.1%,中国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据背后,是巨大的康复需求。

若说康复大学“扛负”着什么,至少包括这些——

让康复被更多人所识。现代医学体系分为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有观点认为,“三分治疗、七分康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以脑卒中患者为例,积极的康复治疗能使70%的存活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其中30%可以恢复工作(能力)。”

康复如此重要,但很多人对它知之甚少。近期,康复大学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许多人不知不觉被科普。

康复大学动态捕捉实验场

让康复被更多人所学。“康复大学培养的人才是人体功能外化的设计师、神经功能再造的专家、康复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科学家……这所大学会在十年后发挥重要作用”,张海迪曾在微博里写下这些文字,激发了许多学子的向往之情。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物理因子治疗实验室、人体机能学实验室……近期,一批批高考生与家长走进康复大学“探校”,将其放在志愿列表中。

让康复被更多人所享。康复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多学科、跨专业、跨行业的领域,我国高等康复教育起步较晚,存在高端康复人才短缺、人才培养层次低、职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康复大学的设立,将缓解我国高端康复人才的供需矛盾。

三、为什么牵手青岛?

张海迪曾说,“康复大学一定要到一个适宜疗养,还要科学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的地方”。从选址、落地、建成招生,康复大学与青岛共同编织了一个“双向奔赴”的故事。

山海城湾,宜养宜学。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气候宜人的青岛拥有丰富的康养资源。除了大家熟知的各类疗养院,青岛有被誉为“医疗圣泉”的海水溴盐温泉,还有崂山、浮山以及众多山头公园组成的“森林氧吧”。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为康养旅居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这样的自然人文环境,让青岛成为一个适宜探讨学问、钻研学术的地方。康有为曾在家书中透露在青岛开办大学的理想,蔡元培也曾说,“青岛之地势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

青岛与康复大学的“牵手”,不仅是借青岛秀丽的风景为学生建起一座静心学术的“象牙塔”,也是为有康养需求的人们提供一处“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

定位契合,资源互补。《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对青岛的定位是“着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基因技术、高端医疗器械、体育健身和康复保健,打造全国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特色生物医药、康复产业湾区”。

根据康复大学的发展定位,这所大学将填补国内康复教育体系的空白,为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一个“集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平台,这正契合了青岛的发展需求。康复大学能为青岛带来的,远不止高校数量“+1”,更重要的是对专业人才的吸引,以及对整个康复事业蓝海的撬动。

而对康复大学来说,青岛的医疗康养产业资源也能为学校发展提供“舞台”。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是青岛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近年来,青岛高新区聚焦建设“中国康湾”,培育以康养为特色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先后培育了海尔生物、蔚蓝生物等多家生物医药领域的上市公司,引进了阿斯利康、国药生命港等一批引领性项目,构建起大健康产业生态。截至去年年末,青岛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991家,其中青岛中心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等已与康复大学“牵手”,成为康复大学附属医院。

四、如何打开康复的未来想象?

“生命科学是高深的学问,重建生命需要最精密的技术,去实现生命重建的人必须是高精尖的康复人才。”康复大学带给我们关于技术、人才、生命更多的想象。

“黑科技”帮助人们获得健全人生。人们常说“科技是冰冷的”,相对于过去传统康复器械,如今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康复产品,所带来的是更有温度的帮助。

目前,智能康复机器人产品已经覆盖了肩、肘、腕、髋、膝、踝等部位的神经和肌骨康复。而脑机接口等新技术的研究发展,让患者“脑有所思、肢体可达”。全球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手术帮助高位截瘫14年的患者实现了用“意念”抓取水瓶喝水,并重新获得了手部对温度的感知。

随着康复大学与青岛的“结合”,一批致力于仿生材料、仿生机器人、医疗器械等康复人工智能和硬件研发方向的研究型人才被引进,有望在未来为我们带来更多有温度的康复“黑科技”。

康复大学校园开放日活动 韩星 摄

“生命修复工程师”赋予“人生第二次”。“临床给生命以岁月,康复给岁月以生命。”在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中,24岁的何华杰遭遇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终于在瘫痪981天后站了起来。

康复治疗师也被称为“生命修复工程师”,他们通过物理(如冲击波治疗等)、作业(如器械训练等)、语言疗法等方式帮助治疗对象恢复健康。随着康复大学的建设发展以及国内相关高校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康复治疗师走入人们的生活。

“康之所向,大有可为。”康复是生命的重建,康复大学来了——盼望已久、未来可期。

作者:沐源 亚娆 青小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