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高校、项目纷纷落子,这座“新城”乘势腾飞

2024-07-03 06: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6月,一所新校的启用消息振奋人心——康复大学正式揭牌,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大学,亦为其所在地青岛高新区补齐教育生态链。

事实上,围绕“健康”这篇大文章,作为全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主承载区的青岛高新区,已提前谋篇布局——

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新引进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国药科技城及智造园、海尔大健康高端医疗装备总部和威高集团数字低碳总部等项目,聚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近1000家。

image.png

在红岛汇科技金融中心,世界500强企业阿斯利康的标牌已经挂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眼下,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已完成全部基础施工,目前处于主体施工阶段。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跨国药企在山东省建设生产制造业类项目“零的突破”,青岛区域总部项目也是跨国药企在山东省的首个区域总部类项目,两个项目的落地将极大提升青岛高新区乃至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如今,高校、产业齐备,青岛高新区能否“激起千层浪”?

01

填补空白

校因城而立,城因校而盛。

从国内高新区发展经验来看,要想写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与高校“深度牵手”必不可少。例如,位于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科技大学,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张江实验室、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设施融为一体。

image.png

位于高新区的康复大学。

从区域角度来讲,康复大学对高新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最显而易见的是,作为青岛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创业高地,高新区亟待优质高校科研、人才等资源助力,而康复大学一举改写了高新区无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历史。

在青岛高新区,已有青岛中学、青岛实验学校、青岛高新区实验小学、青岛高新区实验幼儿园等23所学校、幼儿园组,康复大学的到来,让高新区得以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教育生态链。

从更高维度来看,康复是“健康中国”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第一所全面围绕“康复+”实施学科布局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在康复人才培养、康复科技创新、康复医疗服务、康复产业发展、康复人才聚集等方面,康复大学将不只为青岛高新区,也为青岛、山东和全国填补了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代表着年轻、活力,伴随着一批批大学生来此学习、生活,高新区这座原本便很年轻的“新城”,将更具“年轻态”。

02

能级跃升

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汉唐生物、奥克生物……在高新区华中路以西、汇智桥路以东,沿着河东路左右,分布着青岛高新区半数以上的生物医药产业,这里也是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市场主体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23年4月,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在青岛高新区揭牌,产业园总占地4630亩,分为医药器械片区和康复医疗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生物创新药和罕见病药物、医疗器械领域的体外诊断和先进治疗设备以及康复医疗。目前,产业园已集聚康复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等院所平台,新引进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国药科技城及智造园、海尔大健康高端医疗装备总部和威高集团数字低碳总部等项目,聚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近1000家。

比如,华夏(青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打再生医学脱细胞羊膜新材料。羊膜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被作为外科皮肤移植材料使用,应用范围覆盖创面修复、烧伤整形、眼科等诸多领域。在医用生物材料的研发领域,具备“促进细胞粘附、迁移的功能”,是生物再生材料区别于其他材料的核心特征。目前,华夏生物已和康复大学、海尔生物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启动中国人源性组织库合作组织(CATB)示范库项目建设。

“我们希望在国内建设一个标准化、数智化的人源性组织库体系,推动人源性材料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衔接。”华夏生物总经理张美荣介绍,项目的落地,可作为区域内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及科研院所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创新动力。

image.png

青岛高新区打造的康复产业孵化器。

青岛高新区还打造了康复产业孵化器(R+Space),这是青岛首家康复领域专业孵化载体。孵化器持续引进海内外高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孵化器共引进科技创业项目5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高校创业项目10余个,从外地引进健新医疗、源生生物等一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项目落地。

康复大学的设立,无疑使得高新区的“大健康”标签更加鲜明。

03

打造“康湾”

环顾国际经验,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共生”关系。

以斯坦福大学的研发和人才为依托,其周围形成了世界上最为有名的高科技园区——“硅谷”,聚集了苹果、谷歌、英伟达等一批行业引擎企业,引领世界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北京中关村目前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而这与海淀区大学的富集密不可分。

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20年大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目前已经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30年,“健康中国”带来的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在康复领域,据毕马威预测,2020-2025年期间,我国康复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9%,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青岛高新区亦在发力,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竞争力的“中国康湾”。

image.png

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

产业聚集方面,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打造的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正加紧建设,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吸引超过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孵化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获批了3个1.1类创新药物,并拥有300余项申请及授权专利。

扶持政策方面,高新区出台了《关于振兴实体经济促进医疗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等文件,鼓励医疗器械、新药研发,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化等。在鼓励医疗器械研发方面,单个企业市区两级每年资助最高可达2500万元。

当高校来了、产业清晰了,高新区还需做些什么?想来要紧紧抓住产业风口,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势,与高校和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开展深度合作,建立精准对接渠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落地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输送一批优质科技人才,把以康养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做优做强。

加速把科研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等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这个“新城”值得期待。

(作者 周伟)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