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社会> 正文

妈妈群“洋药迷信”是病,得治!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8-03-01 16:35:01 字号:A- A+

公众科学素养不高,往小里说,会导致“吃错药”(其实这事也不算小),往大里讲,则会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滞缓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综合国力。

u=1871741734,2964041854&fm=173&s=4A8F9245C402434D4CB4183403000053&w=640&h=480&img.JPEG

资料图

“德国家庭必备的宝宝常用药”“美国儿童非处方药20种”“国外著名的宝宝药品介绍”“加拿大宝宝必备药品清单”……在网上搜索,类似内容不下数百条,里面罗列了种种国外热门的儿童药品。从销售记录来看,这些药品备受国内家长热捧,理由是洋药品质更好、更加安全有效。医生、药师对此却不认可。他们表示,洋药未必靠谱,有的含有可待因等国内禁用的成分,有的成分复杂副作用也大

,大部分家长连说明书也看不懂,却敢把药给孩子吃,心真是大!(2月28日《宁波晚报》)

依照常识,评价一种药物,安全、疗效肯定得放在首位;怎样才是对症下药,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该领域的专业医师。现在倒好,海淘儿童药品受热捧,儿科常被洋药“搅局”,让专业医生与药师惊呼这些家长“心真大”。其实,这与许多人迷信洋奶粉以及轻信食品谣言的根本原因相似,那些迷信洋药的“心大”家长,最需要补上的,是科学素养这一课。

这些费时费力又费钱海淘洋药的宝妈们,她们往往起始于妈妈群,听信于朋友圈,又安心于“大家都在用,应该不会错”,对洋药的认知、购买、使用与“科学”两字少有瓜葛。对于不能脱离医生指导使用的药品尚且如此,可以想见,这类人群对于洋奶粉以及食品谣言缺乏科学认知与准确判断的能力,产生迷信与轻信,也是“顺理成章”。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社交媒体的勃兴,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未同步提高,何也?这既与不负责任的网络媒体、山寨专家太多有关,也与专业的科普与辟谣平台太少,以及一些主流媒体在系列科普传播上的“缺位”不无关系。尤其是当一些迷信与谣言的背后隐藏着灰色或者非法产业链的时候,借助公众科学素养缺乏的“西风”,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与误导产生的恶果就更为明显。比如,一些海淘儿童药品受捧的背后,往往有海外代购在推波助澜;“塑料紫菜”等食品谣言背后,有赚取流量费、广告费甚至向企业勒索等灰黑色产业链。对他们来说,公众的科学素养越是不足,他们就越有“腾挪”的空间。

公众科学素养不高,往小里说,会导致“吃错药”(其实这事也不算小),往大里讲,则会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滞缓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综合国力。因此,通过强化公民终身教育机制、大力传播科普知识、建设科技场馆等途径,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科学素养成为“迷信”与“轻信”的克星,应该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相关各方着力的方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