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中国城市大庆,位于俄罗斯萨哈(Sakha)共和国境内的米尔内(Mirny)是一座伴随着俄罗斯(苏联)钻石业发展而生的城市。在这座3.5万人口的小城周边有着多座钻石矿,其中就包括了小新要为大家介绍的博图奥宾斯卡亚(Botuobinskaya)钻石矿。
米尔内又被称为俄罗斯“钻石之都”。上世纪50年代,苏联在米尔内附近发现了巨型金刚石矿“米尔”(已于2001年关闭)。随着钻石矿的开采,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此地,米尔内就此发展起来。图为近日当地时间早上8时,一名行人走过米尔内市政府。
近日早上8时左右,汽车驶过米尔内市区一条公路。11月份的米尔内要在早上近10时天才亮。
近日,两名行人走过米尔内小区。11月米尔内已经白雪皑皑,气温达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博图奥宾斯卡亚钻石矿位于米尔内西北部,由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钻石开采和加工企业——俄罗斯阿尔罗萨(Alrosa)公司于2015年开始开采。
虽然距离米尔内只有几百公里,但要想到达该矿并不容易,因为两地间并无公路相连。小新是从米尔内搭乘阿尔罗萨下属航空公司的安—38螺旋桨飞机,飞行一小时,再换乘大型雪地卡车,才来到了博图奥宾斯卡亚钻石矿区。
放眼望去,经过几年年开发的博图奥宾斯卡亚钻石矿已在地面形成了面积约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大洞。来到洞边,从上面望下去,整个矿井约深130米,成倒圆锥形插入地下。矿井四壁修好了盘旋公路,供车辆进出。
博图奥宾斯卡亚钻石矿。
正在矿井下部挖掘钻石矿石的挖掘机。
挖好的钻石矿石被装上载重卡车。
11月份,矿区所在地气温低至零下30余度,但这里依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大型挖掘机轰鸣着从矿井底部挖出矿石;载重卡车则喷着白色尾气,盘旋在四壁往来运输。
在博图奥宾斯卡亚钻石矿,不管高温还是酷寒,这样的工作场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均能见到——这里的工人们分成了多个班次,保证了生产的不间断。
在这样的辛勤劳动下,2016年这个矿产出的钻石超过了68万克拉。
开采出来的钻石矿石被送到了矿井附近的16号钻石加工厂。
16号钻石加工厂一景。这是一座2003年投入运营的加工厂,实现了全自动化,整个工厂只需12人就可维持生产。
在16号工厂里,大块矿石首先被机械打碎成5厘米左右的小石块,然后所有石块通过传送带被投入一种密度较大的混合液体中静置。在这种浮力很大的混合液里,石块将浮在液体上方,而由于钻石密度比石块大,因此包含钻石的石块将沉到底部。
被打碎的钻石矿石。
被打碎的钻石矿石通过孔洞进行筛选。
清洗被打碎的钻石矿石。
静置后,液体底部石块将被送入酸液中,腐蚀去外部石块,剩下钻石。而混合液上部石块将被回收,再被打成更小石块,重复上述步骤,以防遗漏小颗粒钻石。这种方式十分有效。16号工厂平均每天可以处理6000吨矿石,从中获得约2万克拉钻石。
工厂提取的钻石随后被送往位于米尔内的钻石分拣中心。在那里工作人员通过机械和人工等方式,把钻石按照大小、质地、颜色进行挑选、分类,从中选出适合进一步加工的钻石。通常工厂送来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钻石将在这一步被淘汰。
在米尔内的钻石分拣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人工分拣钻石。
钻石被投入仪器进行分拣。
工作人员正在观察钻石的透明度。
选出的钻石被打包送往位于莫斯科的阿尔罗萨公司的宝石部门进行精细切割、打磨。据该宝石部门首席工艺师玛丽娜·伊万诺娃(Malina·Ivanova)介绍,形成成品后的钻石将被送往美国地址研究所(GIA)进行评级鉴定,然后才能被送到市场上销售。
在莫斯科的打磨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校看被打磨的钻石。
工作人员展示一颗不久前从米尔内寄来的黄钻。
工作人员用砂轮打磨钻石。
工作人员展示被初步切割、打磨的钻石。图中一对透明钻石各重约6克拉,总价值在65万美元以上。罕见的紫色钻石重约15克拉,价格难以估量。
博图奥宾斯卡亚钻石矿是阿尔罗萨公司在俄境内正在开采的11处矿之一。据介绍,阿尔罗萨公司每年出产钻石量已占全俄的95%以上,占到了全世界钻石产量的27%。
作为世界级钻石巨头,阿尔罗萨公司十分看好中国市场。该公司总经理伊万诺夫告诉小新,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多,中国城市中产阶级阶层增长迅速。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证明,中国奢侈品市场正在持续扩大。据统计,亚太地区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珠宝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和17%,这主要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对珠宝需求增加造成的。
伊万诺夫说,公司去年对大约4000名25岁至55岁的中国和美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6%的中国消费者计划在今年购买至少一件钻石首饰,而美国消费者中有意购买的比例仅为59%。
伊万诺夫强调,公司已与包括周大福在内的6家中国大型珠宝销售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去年在中国依照长期合同达成的交易额同比增加18%。此外,去年公司首次与中国伙伴尝试用卢布直接结算,通过俄罗斯银行国外分支机构进行支付,省去代理机构结算的中间环节,大大加快和简化结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