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国内> 正文

江西大上清宫考古成果:文物遗迹规格堪比故宫

来源:中国之声 作者: 2018-01-22 07:58:26 字号:A- A+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历经近4年的考古发掘,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今天对外发布考古发掘进展及阶段性成果。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对它的发掘,是我国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大上清宫位于龙虎山景区上清镇东陲。龙虎山被认为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从建成至清朝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据文献记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大上清宫是在清雍正九年,距今287年。在那次扩建之后,大上清宫达到了规模和声望上的峰值——两宫、十二殿、二十四院,独居江南宫观之首。1月的鹰潭,细雨蒙蒙,中国之声记者在遗址中轴线南端的玉皇殿东侧发现御碑亭的所在。遗迹四周出土了大量黄琉璃瓦,结合方位和文献资料,专家认定这里便是供奉雍正帝亲手撰写碑文的御碑亭。虽然碑刻已不见,但碑亭的形制仍保留了下来。御碑亭的出现,也证实了这里在雍正年间曾进行过最高等级的皇家工程修建。

大上清宫自北宋开基设坛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是历代正一道天师禅宗演法、降妖除魔的宗教场所,为中国道教正一教祖庭,康熙帝曾为其亲手御书匾额“大上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对中国之声记者说,近4年的考古发掘推翻了过去的一些认识,现在的大上清宫遗址是明洪武年间至清乾隆之前形成的:

信立祥:“过去认为,从宋徽宗时期它从山上移到这里来之后,宫观基址没有变过。经过这次发掘,证明了现在的上清宫遗址,它的基础是明代洪武年间形成的,历代经过不断维修,直到1930年被烧毁。大上清宫的最后形成,包括两宫十二殿二十四院都是在清代形成的。可以说,从明代到清乾隆之前,是上清宫的鼎盛时期。”

大上清宫有着和北京故宫一样的中轴线布局。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龙虎门、玉皇殿、后土殿、三清阁。东西两侧为各主殿对应的配殿,它们由连廊及厢房相连。1930年那场意外的大火将地面上的殿宇楼阁几乎全数化为灰烬,站在这里,实在难以想象当年之恢宏。

遗址出土了很多大体量的石柱础,在一般道教宫观中十分难见,只有皇家建筑才会用到。出土文物中,纹饰以龙纹居多,凸显着这里的皇家气派。在古代,屋脊蹲兽的数量象征着建筑等级的高低,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蹲兽中,有一件脚部残件经专家初步推断为斗牛的蹄,根据蹲兽在屋脊的排位,斗牛位于第九位,级别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遗址中一口元代制造的大铜钟,重约9999斤,仅比故宫铜钟少一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对中国之声记者说:

“徐长青:在三十万平方米的范围之内发现将近30处宋代以来的早期道教遗迹,反映出这一块地方道教非常活跃,宋、元、明、清各个年代的遗迹都有。宋元时期的遗迹被废弃后,废弃物高达1.5米左右,说明晚期对宋代的堆积破坏是非常严重的。”

2000年江西鹰潭启动大上清宫重建工程,4年后现场发现大片建筑遗迹,被大火烧毁的大上清宫遗址才从历史的尘埃中浮现出来。考古队领队胡胜站在一处半米多高却标记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土层前激动地说:“能发现宋元明清这一系列完整的地层叠压关系我们还是很兴奋的。通过我们的发掘,能将上清宫的历史年代推到宋代,发掘情况与史书记载完全吻合,这些都令我们非常兴奋。”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说,大上清宫的遗址发掘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道文化研究体系化、成果化,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信立祥:“解放以来,在宗教考古中,佛教做的比较多,特别是对洞窟、石窟、寺的研究,做的工作很多,但相反对道教考古做的工作较少。这次对大上清宫的发掘,我们对于整个形制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次考古意义重大,使我们看到了皇家级的一个道教祖庭,在宗教考古史上是首次。”(记者 丁飞 范存宝)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