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6月20日讯 6月20日下午14时,我市“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建设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国际新闻中心举行。三个新区的有关负责人通报了项目建设最新进展情况。
2013年1—5月份,西海岸新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1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增长20.3%,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89.5亿美元、增长2.3%,其中出口39.8亿美元、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全市“进现场、解难题、抓开工”活动开展以来,新区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前5个月,共组织新开工过亿元大项目72个,其中开发区39个、黄岛区33个,分别居全市第一名、第三名。5月份当月开工亿元以上大项目41个,并有13个项目竣工投产。
优化“一核两港五区” 突破功能区开发建设
“一核”即中央商务区。着力突破社区建设、高速公路连接线、市政综合体、柏果树河生态间隔和创智产业园“五大工程”,引进总投资300亿元的中化方兴城市综合体、总投资400亿元的中铁置业东北亚国际博览城等项目实施整体开发建设,打造区域性蓝色金融、航运与数据中心。
“两港”即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以前湾港为主体的青岛港2012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02亿吨、1450万标箱。董家口港已建成11个泊位,年内可达到20个,通过能力达2.2亿吨。
“五区”,一是国家级前湾保税港区。整合出口加工区,设立53平方公里的功能拓展区,放大保税物流功能。全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式投入运营,年内计划进口整车3万辆。借鉴上海建设自贸区试验区的先进经验,争创国家自由贸易港区。
二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范围由274.1平方公里调整为478平方公里,打好国际经济合作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国际生态智慧城、青岛信息谷等“七大战役”。其中,国际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三个各10平方公里的国际合作园区,中德生态园已集聚德国中心、赫斯特工业园等总投资28亿美元的13个大项目,中日、中韩创新产业园引进韩国三星城、中韩新都市等一批大项目,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
三是新区中心区。积极推动两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古镇口创新示范园正在推进清华科技园等30个项目,构建军政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已升级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四是董家口经济区。董家口管委正式获批成立,港区物流园区面积扩大到150平方公里。港区和产业区已入驻中石化LNG、青钢等39个大项目。国内首个30万吨级(结构兼顾40万吨级)矿石接卸码头通过验收,加快建设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区、中国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
五是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全域城镇化为重点,将新区1156个村(居)整合为21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引进联想控股带动现代农业发展,蓝莓、茶叶、食用菌规模突破18万亩。成功举办青岛国际蓝莓节暨中国国际蓝莓大会。
同时,把5000平方公里海域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统筹陆海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建设,实施离岸综合开发,发展海洋牧场、海上休闲旅游等近岸产业,推进深海远洋资源开发、科技发展、国际合作、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走向深海的桥头堡。
坚持港口裂变、产业聚变,打造海洋经济升级版
推动港口转型发展。前湾港重点发展国际中转业务,董家口港发挥面向国际主航道的深水大港和广阔腹地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大宗干散货和能源集散、交易、定价中心,打造第四代物流贸易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争取培育形成若干个“董家口指数”。
积极发展高端海洋产业。机械装备、能源和石化、家电电子三个产业链突破千亿级规模。瞄准“蓝高新”,着力提升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海洋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港口航运、海洋文化旅游、涉海金融等海洋现代服务业。重点引进总投资40亿元的萨博汽车、上海申沃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培育形成千亿级全汽车产业链。加快海西湾修造船基地、董家口船舶海工基地建设,引进拉法蒂钓鱼艇等项目,提升壮大船舶海工装备及配套产业。推进比亚乔、达索商务机等项目。扶持发展明月蓝色海洋生物产业园等特色园区。
推进海洋自主创新。放大海洋科技创新孵化、资源要素集聚优势,引进国内外海洋科教研发机构和领军企业,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总投资120亿元的青岛信息谷第三代科技园区加快建设。国家级科研机构达到18家,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3个和12个。放大实施“智岛计划”,引才、引技、引智相结合,引进“千人计划”、“千百万”人才带来新技术、新项目,发展电动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健康医疗等新产业。(记者 任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