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清:揭秘青岛同性恋人 不被祝福的爱
>>>>>> 我是gay 只有一个人知道的秘密
调查:你对同性恋这一现象怎么看?
A.理解。同性恋是一种自然的性取向,应予宽容。
B.反对。同性恋是一种变态行为,应予压制。
C.不了解,说不清。
张北川给记者介绍关于同性爱书籍内容
在张北川的工作室里,除了书籍,最多的就是这些年来与同性恋者来往的信件。“早就超过一万封了”,他说。
【青岛新闻网 独家】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张北川接受媒体采访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记者联系采访的前一天,他刚接受了《南方周末》的采访。他认为,媒体是时候向社会进行正面呼吁了。
张北川,目前中国最大的同性恋人群研究机构的首席科学家,也是中国最早一批研究同性恋的学者,在很多人眼里,张北川的研究纯属“不务正业”,因为早在20年前,他曾经是山东省最好的皮肤病专家之一。1994年,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同性恋现象学术理论专著《同性爱》,被授予奖励艾滋病预防杰出人士的最高奖项———马丁奖。
万余封同性恋者来信 最小只有十三四岁
在张北川的工作室里,除了书籍,最多的就是这些年来与同性恋者来往的信件。他说没有仔细统计过,“早就超过一万封了”。
与他书信来往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年龄最大的早就年过花甲。有一位同性恋老教授,三年内和他来往信件200多封。
有位来信者这样写道:“像我们这种人来这个世界上就打上了不幸的印记,注定了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灰暗的,我努力过,追求过,但最后找到的竟是离开这个世界的绝路。”
“这个群体从未消失过,一直以一个固有的比例存在于人群中。15岁以上男性中3%—4%为同性恋,这个比例不随经济文化等原因而变化,同时,这种性取向也不可能通过治疗或者惩处而改变。只是大部分同性恋者都选择隐秘自己的性取向,压抑地过完一生。”张北川告诉记者。
张北川被授予奖励艾滋病预防杰出人士的最高奖项———马丁奖
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同性恋者给张北川的来信
要么结婚 要么亲眼看着母亲撞死在老父亲坟前
同性恋人群至今仍承受着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而其中,最让他们难以承受的是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压力。
“多数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同性取向,或者说极度抗拒。”张北川说。他认识一位男同,在北京工作,月入三四万,经济独立,到37岁仍坚持未婚。母亲知道他的性取向后,把他拖到老父亲的坟墓前,哭天抢地,让他当场发毒誓,要么结婚,要么眼睁睁看着老母亲撞死在墓碑前。
这位男同后来告诉张北川,他非常痛苦,但不能不从。就如同逼一个异性恋者与同性结婚,于他们而言,都是违背人性的。
曾有一位男同母亲说过,早知如此,当年生下他时不如直接掐死。
张北川说,“不要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很多时候人们正是这样,只习惯地说“知识就是力量”,却拒不承认,说这句话的人——培根——就是一个同性恋者。
张北川
张北川工作桌前摆满来信
男同占艾滋病感染者主力 男性感染者是女性的10倍
对男同而言,除了社会压力,还有始终摆脱不了的对艾滋病的恐惧。男同之间特殊的性行为方式,更容易感染或传播艾滋病毒。
2011年11月份,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艾滋病感染数据显示,近三年青岛新发病人数每年以52.75%的速度增长,男性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65.5%上升到2011年的91.03%,也就是说,男性感染者是女性的10倍。而在男性感染者中,男同性恋者感染占绝对主力。
“艾滋病感染绝对不仅仅是一个男同群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关注艾滋病,正视男同群体,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张北川说。
90%同性恋会选择结婚 但仍频繁寻找同性发生性行为
至今走在大街上的大部分人仍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但事实并非如此。
早在2002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中国访问时就说:“中国必须刻不容缓地防止艾滋病进一步大规模蔓延。”
张北川告诉记者,在中国,90%以上的同性恋者会选择与异性结婚,如果一个患艾滋病的男同与异性结婚,那他的妻子感染艾滋病毒的比率就相当高。不仅如此,因为男同对异性并不感兴趣,即使婚后,他仍会频繁地找同性进行性交,造成艾滋病毒的进一步扩散。一旦在同性恋人群中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帮助男同群体正确地认识艾滋病,更好地保护自己,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张北川说。
采访结束时,有一位来自新疆的同性恋者给张北川打电话咨询
张北川正在给记者看一封特殊的来自戒毒所的信件,写信人是个艾滋病毒携带者。
医院拒绝给艾滋病患者治病
虽然大家对艾滋病仍然恐惧,对男同群体仍然还有歧视,但与十几年前相比,中国对同性恋和艾滋病人群的态度都越来越包容。
张北川告诉记者,15年前,他还是岛城知名的皮肤科专家,有一次他被邀请到青岛某三甲医院对一个胃癌患者进行专家会诊,专家们在经过仔细研究后,一致认为该患者需要马上手术。但这名患者是位携带艾滋病毒的男同,院方在经过多次开会讨论后,仍拒绝给患者手术。同病房的病人知道后都强烈要求更换病房。患者不得已自行出院,并不久离开人世。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15年后的今年,张北川告诉记者,同样的那家医院,同样是位患胃癌的艾滋病患者,据他所知,医院已经低调地给病人做完手术。
“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张北川说。
这是一封绝笔信。笔者是个画家,亦是一位男同。
科学在救人 文化在杀人
在张北川的抽屉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封信,信件末尾写到:愿以愚者之愚倡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之风。愿这个世界充盈着真诚,充盈着关注。
这是一封男同的绝笔信,信件寄出不久,他就自杀离开人世。
张北川说,科学在救人,文化在杀人。战胜艾滋病的武器只有两样——科学和爱。正确的认识艾滋病毒,包容多元文化,收益的是我们每个人。(记者 孙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