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甚至电影、飞机、汽车、药品都会是Made for China的大赢家。Made for China会终极改变美国社会非充分就业的状态,除了中国13亿人的市场,谁又能消化美国一千一百万失业人口的就业呢?另一方面,中国这样一台庞大的机器开动起来,消耗本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劳工人权,对内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社会对立,对外会造成和别国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冲突。为此,中国政府已经觉悟到出口大国的困境,对美国进口额也已从1991 年的30亿美元,到2012年的1039亿美元。
最后,一组新型的商业形态正在发酵:中美混血企业ABC。
新型国家关系基于新的市场关系,新的市场关系由商业活动中的企业家来实现,什么样的企业会在从made in China 到 made for China的转变中获益最大呢?答案是一种新型的企业,它即非美国传统企业,也非中国传统企业,但是它又一定既是美国也是中国企业——它是中美的远程杂交企业,一个拥有技术和品牌的美国企业A,和一个拥有中国市场和充沛资本的中国公司C,合并而成一个新的Bigger 公司。这家ABC公司,既拥有美国橄榄球员般的全球技术实力和先进产品,又拥有中国乒乓球员般的细腻中国市场的突破能力。
以手机网络游戏为例,硅谷游戏公司的新款产品,它在美国移动市场拥有着一亿潜在智能手机用户,如果它和一家中国公司按照ABC模式合并,那么就会增加三亿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市场。可以想象一下,这种跨太平洋的新商业模式,比传统中、美企业模式效率更高。这个商业模式,中国的企业家已经开始先行先试了,联想收购IBM是较早的故事,联想获得了 Thinkpad的品牌,在2010年提前十年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于是带动起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全球化拓展的欲望和野心,全球化的知识在中国企业家中很快转移。网络游戏运营商腾讯公司,在2011年收购英雄联盟,把这家硅谷游戏放在腾讯中国的游戏平台上,其结果,六亿腾讯的用户把这款游戏推成今日全球第一网游。
2012 年,中国对外投资600亿美元,最大的投资目的地是欧洲,为130亿美元,是美国40亿美元的3倍。这个逻辑是,首先中国的制造业最有实力,最先走出来,中国和欧洲在制造业的互补性强;其次,欧洲对中国投资更友好一些,欧洲几乎从未否决过来自中国的并购。但是我们相信,在TMT、制药、服务业等领域,中国资本的主战场会转移到美国。这股来自中国的并购浪潮,会和1980年代的日本并购浪潮很不一样,日本企业大量购买美国不动产,如Pebble Beach、Empire Tower,而中国企业会把目标指向那些具有鲜活创新力的公司,并生产出以全球市场为基准的商品。(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作者陈明键为东方高圣董事长、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本文基于他在斯坦福大学一次对话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