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网上挂号 违章查询 

城管:自觉职业难以启齿 不带血回来不算一天

来源:大众网-- 2013-04-07 13:15:49 字号:TT

    “难以启齿”的职业

    已经干了十四年城管的孙伟,很难弄明白,为什么人们对城管的印象这么差。在他眼里 ,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在“维护公共利益和法律的尊严”。

    参加朋友的聚会 ,孙伟一般不愿意谈及工作的事。一提起自己的工作,多半会有人调侃。“ 你们是不是把小贩的东西收过去分了?”

    这常常让他感到无奈,“其实,我们只是暂扣,商贩过来交完罚款,我们必须要归还给

他的。有时候像水果之类的都坏了,也会录完像,再扔掉”。

    他的同事老徐有时也觉得自己的职业有点“ 难以启齿”。别人问他的职业,他多半会说是“ 政府公务员”。继续问,他才会说是城管。

    有一年过年,孙伟家的门被人用油漆喷花了,写着的是骂人的脏话。为此,他的妻子担心了好一阵,每次出门之前都嘱咐他“ 执法时要注意保护自己”。

    执法时,孙伟也免不了被小贩指着鼻子骂,还经常有群众过来劝他别难为商贩。刚做城管那几年,除了骂,还经常会发生肢体冲突。用一位城管队员的话说,那几年,“不带点血回来不算一天。”

    老徐的一个门牙就是执法时被打掉了一半,至今他仍然不知道打他的是谁。“ 就是在一次执法时,一个人突然过来给了我一拳,然后牙就掉一半。”老徐说,他那时并没有和商贩产生冲突,只是站在后边,“无缘无故地就挨了一下”。

    孙伟经常上网看城管与商贩冲突的新闻,如果有视频,他会完完整整地看完。“ 网上的评论都在骂城管,其实不干我们这行的不知道,可能在暂扣他们货物之前,我们已经劝说了几十次,但他就是不听。”

    孙伟觉得挺累的,不是身体,是心里 。每周轮休的时候,他更愿意一个人呆着,找个安静的地方。“平常工作的时候说话太多了”,他的同事们很多爱好钓鱼,“ 就是因为安静”。

    有时,孙伟真想辞了职,去干回自己的老本行。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找找原来的客户,绝对比现在挣得多。”过了几分钟,他又讪笑着作罢,“习惯了,改行很难的。”

    商贩的辛苦,他也知道。有时候碰到老人在摆摊,他甚至会给她点钱让他走。“ 老人多不容易,一天卖点鞋垫之类的小东西也挣不了几个钱,怎么赶她?”

    但作为一名城管执法者 ,这些不是他所能改变的,孙伟常说,他要做的是“ 用智慧和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为老百姓创造出文明、舒适的市容环境。”

    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城管所承担的职责多而庞杂。当城市中出现任何一个别的部门都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这个问题就几乎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城管的肩上。这个城市发展遇到的许多矛盾,传递到最后一环 ,城管就得接住。往往,这是最容易和群众发生纠纷的。

    “ 城管难干啊!”他的一位同事小声嘟囔了一句。

    老家回不了了

    4月6日清晨,白军再次来到了沂水路,实际上,他还是跟往常一样,天天五点多过来。这天,他的银色面包车里罕见地装上了一箱草莓。在清明节的三天假期里,城管每天早上在七点半之后才会来,这让他有了近两个小时的“卖货时间”,可以和从前一样,从容地卖完这箱一天就坏的草莓。

    沂水路早市取缔后,白军一直心急如焚。要是沂水路不让摆摊,他几乎找不到另外一个这么好的地方。“ 卖得多,又卖得快。”三箱小西红柿,在这里一早上就能卖完,而放在芝罘路,一天只能卖一箱。

    “如果以后都不让摆摊了,你怎么办?”记者问他。

    白军没想过,他总觉得自己一辈子就是卖水果了。“ 现在四十多了,也找不到什么工作了。”老孙的遭遇已经让他明白,在这个城市,不卖水果,他什么也干不了。

    他也感觉老家是回不了了。“不习惯了,就像我母亲不习惯青岛的城市生活一样。”他每年过年回家待几天,都有些无法适应。“ 上厕所就不适应,露天厕所太冷了。”

    这几天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白军就在想,要不要租个门面,就像孙伟跟摊贩闲聊时常常说的一样。但他马上又否认了这样的想法,因为“ 一放进屋里 ,老百姓就不会去买了。”而且,在价格上,他根本竞争不过无需任何费用的马路早市。

    他觉得,在沂水路上设立个正式市场,“我们都贴墙根摆,这么宽的人行道绝对能摆开。”而且,白军建议要找上人管理,不准把车随便乱停“就算交摊位费我们也愿意 。”

    但他只能和其他摊贩一样,听从政府的安排。看到有摊贩把车停在路边,白军只是暗骂一句。“你这样妨碍了交通,人家能不取缔你?”

    孙伟看着白军这些无证摊贩时,有时候挺头疼的。因为他们“不可能把无证商贩清理得一个不剩”,他的观点似乎和白军不谋而合:无证商贩的存在,是因为有市场。

    “存在即合理嘛!”孙伟笑着说。但一想到他的职责,他又笑不出来了。

    最熟悉的陌生人

    白军和孙伟,似乎生活在两个世界。当孙伟在讲法律时,白军却在说生计。他们俩谁都难以理解对方的逻辑,而且谁都难以说服对方。尽管他们在沂水路上经常碰面,但可以说是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实际上,他们谁都没想过要说服对方,甚至没想过要跟对方说。

    当孙伟在沂水路碰到白军时,只有一个可能,白军要马上收拾东西离开。孙伟走过白军的摊位时,只是会说句“ 收起来走吧”。擦肩而过时,孙伟不会注意白军嘴角泛起的一丝无奈与怨恨,就像白军不会注意孙伟两鬓的白发一样。

    他们熟识,却不熟悉。他们整天在关注着对方的动向,却从来没有走进过彼此的生活。

    白军刚来青岛时,孙伟刚刚高中毕业。孙伟从来都不知道,那时的白军连辆独轮车也买不起,用四个大轴承做轮子,自制了一辆小车。在90年代初,商贩们用的大多是这样的自制车。

    每天清晨,当芝罘路的住户听到“ 啷啷”的金属摩擦地面的声音时,白军就出发去进货了。这种小车,拉起来很费劲,碰到上坡,需要用绳子使劲拉才能上去。

    那时的青岛,买馒头还要饭票。一个馒头半斤多,白军和妻子中午就干吃一个馒头,没有菜。那时的白军,非常喜欢吃芝罘路上一个早餐点卖的馅饼,一个一毛五。他本来能吃五个,但舍不得,每天只吃两个垫一垫。

    而白军也很难知道,现在的孙伟,每月要还两千多的房贷,他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周需要上三个辅导班。他每月的工资,实际上所剩无几。

    他们也不知道,对于彼此的工作,他们都十分努力,甚至是自己行当的佼佼者。

    做了十四年城管的孙伟,还没有休过一个大型节假日,包括春节假期。“别人忙着过节,我们忙着加班”,孙伟说,每到除夕夜,因为祭扫烧纸的特别多,他们还要去浮山上防火。往往是别人在吃年夜饭了,他还在浮山上。而除夕夜凌晨,家家在放鞭了,他还在湛山寺维持秩序。

    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孙伟一周要工作72个小时,父亲去世,他都没有请假。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孩子一块出去玩一次。每当孩子放假时,他正是最忙的时候。

    而白军,是早市上最早开始卖干果的,也是第二个开始卖草莓的。靠着他总结的生意经,他每年纯收入能到五万。

    但离他的梦想——在青岛买房——还很远。“ 不像你们,都敢贷款,我们不敢。很多小贩连医保、社保都没有,要是得个病怎么办?”

    4月7日,清明假期就将结束了。白军还会像往常一样,按时来到沂水路。只是,能不能让摆,他还不确定。而孙伟,也将继续自己的城管职业,清理占路经营的无证商贩。白军从报纸上看到,政府将在附近的明水路设置便民摊点群,他们有可能迁移到那里。

    从去年5月开始 ,青岛市开始在“一些不承担主要交通功能的路段、居民小区周边之间的可利用区域”设置一批“ 便民摊点群”,每天早晚有固定的营业时间,不影响交通秩序、避免扰民。在官方的说法中,这是由传统的“ 清理取缔”逐步向“疏堵结合”转变的表现。在白军眼里,这是他能接受的一个解决办法,“起码有个地方啊。”孙伟也轻松不少,“起码不用五点多就过来了”。(周超)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